-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许昌高中2021届高二尖子生上学期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 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 B. 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 C. 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萌发 D. 儒学深受天人感应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和“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体现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对民众意愿的遵从,反映了敬天保民观念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顺从天命和民意,没有涉及神权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等级意识和儒学思想,故B、D项错误。 2.《孟子》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A. 墨子的“兼爱” B. 荀子的“性恶伪善” C. 孔子的“仁爱” D. 韩非的“法不阿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知,孟子强调长幼尊卑,重视等级,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爱人不分等级,与孟子的思想形成鲜明反差,故A正确;荀子的“性恶伪善”是人性论,孟子主张性善论,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孔子的“仁爱”强调等级,与材料中孟子的思想一致,不符合题意,排除C;韩非的“法不阿贵”指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但材料反映的是人际关系,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联系所学墨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3.战国后期,“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成为各家学说努力的共同方向,学术思想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交融、趋同的态势。这一趋势 A. 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 B. 与历史发展趋势相一致 C. 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之学在互相诘难、批驳中彼此吸收、融合,在很多问题上逐步形成了共识,学术思想发展呈现出趋同的态势,这与当时诸侯列国通过兼并战争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是一致的。故答案为B项。A项,秦始皇“焚书坑儒”,标志着“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排除;C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朝,且材料并未涉及儒学的地位,排除;D项,学术思想的交融和趋同并不会阻碍其发展,反而更有利于其繁荣,排除。 4.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最能顺应当时时代潮流的是法家思想,选项A正是法家思想,主张变革,为正确选项;选B主张效法先王,关注百姓利益,这符合墨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的时势,排除;选项C是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不符合时势,排除;选项D是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显然不符合当时时势,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符合当时时势,然后从选项中选出法家主张即可。 5.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这一变化 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 证明了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从外部因素来看,统治政策是导致墨家学说“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的原因之一。故答案为B项。A项,古代科技逐渐落后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生产力发展不会导致墨家学派衰落,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6.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诂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 A. 反思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 B. 注重知识系统忽视生活实践 C. 忽视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 D. 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诂为事。”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而且材料批评汉代的经学浅显,只是对人们的教导,不能让人们建立人文信仰,宋代儒学以此来反思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关于宋代儒学批判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而且材料批评汉代的经学浅显,并未涉及注重知识系统忽视生活实践,故B项错误;材料是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态度,未提到和先秦儒家经典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是批判汉唐儒学,未体现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故D项错误。故选A。 7.宋代某位思想家主张“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即六经都是注释我心,我心本与六经相通相合,互为注脚,所以就不必再去用著述来表示,因此他留下的著作很少。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 A. 提出儒家“道统”说,致力于儒学的复兴 B. 为“四书”做注,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 建立气一元论体系,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D. 主张“明本心”的认识论,开创理学新派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六经皆我注脚”强调内心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强调内心反省,这位思想家是陆九渊,陆九渊主张“明本心”的认识论,开创理学新派别----心学,故D正确;唐代韩愈提出儒家“道统”说,排除A;朱熹为“四书”做注,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符合题意,排除B;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建立气一元论体系,具有唯物主义倾向,C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经皆我注脚”,联系所学陆王心学的内容分析解答。 8.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A. 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 动摇了儒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C. 发展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D. 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故答案为D项。A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排除;C项,“民贵君轻”和材料无关,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9.古希腊戏剧按类型分为悲剧与喜剧两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思考,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喜剧则是通过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映射现实、批判政治。这表明古希腊戏剧 A. 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B. 缺乏理性精神 C. 意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 D. 维护公民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使人“感情得到净化”,“喜剧”能“映射现实、批判政治”,是理性精神的体现,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故答案为A项,B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戏剧,未反映直接民主,排除;D项,维护公民利益的表述材料中无相关信息点,排除。 10.“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 希腊人愚昧无知 B. 追求自由可以发现真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该设想旨在强调理性高于感觉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A项,希腊人愚昧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追求自由可以发现真理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不能完整反映题干中的材料信息,排除。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宗教题材的绘画一直占绝对优势,但世俗绘画的比例也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人们的宗教信仰已经发生变化 B. 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 C.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一定的发展 D. 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16世纪20年代意大利世俗绘画的比例明显上升,说明绘画内容越来越关注民众的现实生活,说明重视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一定的发展,故C正确;15、16世纪意大利人仍然信仰天主教,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否富裕,排除B;启蒙运动建立理性王国,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世俗绘画的比例也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分析解答。 1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 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 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但此运动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故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项错误;两者都是反对天主教教会的神权统治,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材料未体现谁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其目标都共同指向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 13.“对那些自己不想要自由的人和国家,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卢梭的这一言论 A. 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B. 首倡君主立宪的思想学说 C. 存在着背离启蒙价值的风险 D. 促成了人民主权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可知,卢梭的这一言论有违背自由的倾向,不符合启蒙运动倡导的自由精神,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进步问题,排除A;卢梭主张民主共和,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人民主权是否实现,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分析解答。 14.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时间项目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C. 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D正确;材料反映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社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而不是出版业推动文化进步,B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贵族”的信息,排除C。 15.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 A. 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 B. 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 C. 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 D. 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珠算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应用较为广泛,根据史实可知,宋朝商业发展较快,明清时期进一步繁荣,要求有更便捷的计算工具来满足商业发展对计算的需要,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科举考试对算学不重视,以四书五经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雕版印刷和对道的重视,故C、D项错误。 16.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见下图)由此可见 A. 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B. 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 C. 《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D. 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可知,中国的易经图启发了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说明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教士的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排除B;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并非《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排除C。 17.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 50种 1种 5种 11种 2种 12种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化学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若干种 A. 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 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 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 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表信息可知,明末清初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介绍来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答案为A项。B项,从图表看出,西方著作包括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种类很多,不仅仅是人文科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无法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排除。 18.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A. 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B. 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C. 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D. 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竹钉、木楔、钉帽形状、金属质地”等信息,可知这一演变过程体现的是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这反映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丁”的变化是从象形到会意,不是从图画到线条,故A项错误;甲骨文和金文不是书法艺术,且材料也未体现个性化的书法艺术的信息,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文化政策的变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 19.下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这一作品 A. 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B. 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C. 印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片反映了妇女盛装出游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这幅画作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不是文人画,排除;D项,唐朝社会男女平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 20.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危机的加深 B.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深受理学的影响 D. 统治阶级的倡导 【答案】C 【解析】 理学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穷尽,把握事物本源。材料中的这种状况深受理学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D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1.近代科学早期阶段的一位杰出科学家“除了在光学、流体动力学和数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之外,还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这位科学家 A.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 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 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D. 总结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他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评述的是牛顿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总结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D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A不符合题意,排除;量子论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不符合牛顿,排除B;爱因斯坦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C不符合题意,排除。 22.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 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 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 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 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结合所学,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等思想,达尔文主义把进化论思想运用到人类社会,成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者侵略扩张的借口,也成为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者变革图强的思想武器,故D正确;根据“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可知,民族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赞同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排除A;B表述错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宗教信仰仍然存在,排除B;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C时间错误,排除。 23.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洋务派秉持着“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没落中的清帝国,使得蓬勃一时的洋务运动,最终只能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几儿无法飞期,随着那个时代一起下沉。以下言论与洋务派思想一致的是 A. 底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 B. 圣人之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C.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D.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西西用”思想强调用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选项A认为应当维护孔孟传统儒家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来实现富强,符合洋务派思想,为正确选项;选项B认为圣人教导众生的方法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导众生的方法也要变移,与洋务思想不一致,排除;选项C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这与洋务思想中维护旧制度的主张不一致,排除;选项D认为应当变革,这与洋务派思想中保守一面不符,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即用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强。 24.关于洋务运动,当时有人认为它是有悖“祖宗成法”和“圣人古训”的荒谬之举;到19世纪末,维新派则认为它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并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者 A. 掌握史料的多寡 B. 政治立场的差异 C. 学术水平的高低 D. 时代背景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主阶级顽固派认为洋务运动是有悖“祖宗成法”和“圣人古训”的荒谬之举,不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立场不同,故B正确;掌握史料的多寡、学术水平的高低、时代背景的不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 25.19世纪末,汪康年指出:“四邻环伺不足惧,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斯为可惧也。割地赔偿不足耻,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为可耻也。”据此可知,汪康年主要强调 A. 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B. 救亡图存的重要性 C. 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D. 抵御侵略的可行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汪康年认为与列强环伺,割地赔款相比,“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更加可惧可耻,由此可见汪康年认为思想启蒙很重要,选项C正确;汪康年意在强调民族危机背景下思想启蒙的重要性,而非强调民族危机本身,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救亡图存,排除选项B;材料中汪康年主张思想变革,并未指出抵御侵略的可行性,排除选项D。 26.下图是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一幅漫画《自由的钟声》。该漫画 A.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 B. 揭示出时人对新思想的态度 C. 倡导社会改良主张 D. 赞扬自由平等在中国的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这表现了在社会进步的潮流中,一些新生力量与守旧、顽固势力的对比,故B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中体西用,排除A;漫画中突出“自由”,与社会改良无关,排除C;图片反映了一些新生力量与守旧、顽固势力对“自由”的态度,不能得出自由平等在中国的实现,排除D。 27.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号载文:“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材料认为,近代中国 A. 唯有学习西方才能强国 B. 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 C. 应该开展学术思想革命 D. 发展民权必须依赖学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说明民权政治与科学思想相辅相成,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故B正确;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强调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并非强调开展学术思想革命,排除C;材料强调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8.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A. 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 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 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材料中所述“社会主义”“苏俄”“以俄为师”“时髦名词”“共同选择”等信息反映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故C项正确;北洋军阀时期虽一度思想控制松弛,但与材料宣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旨不相符合,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项;社会主义此时也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排除D项。 29.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B. 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 C. 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 D. 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说明胡适通过大众媒体----杂志宣传婚姻自由新思想,故C正确;1919年,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应了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无法体现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排除B;材料说明胡适通过大众媒体----杂志宣传婚姻自由新思想,无法体现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 30.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 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 B. 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C. 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D. 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0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安石重新被推崇,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说明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故答案为B项。A项,王安石综合成就高的表述与材料“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故而“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不是强调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排除;D项,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的表述夸大了个别历史人物的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问答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秦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种学和社会种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走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答案】(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强;耶稣会士的传播。 (2)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3)儒家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中“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得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根据材料中“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得出:印刷技术的提高;根据材料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强;根据材料中“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出:耶稣会士的传播。 (2)根据材料中“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得出: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根据材料中“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得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3)注意“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另一方面“西学东渐”。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根据材料中“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得出: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西学东渐”:结合第(2 )问及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最后总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 ——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 【答案】(1)夷夏之辨(以华夏中心,华尊夷卑;华夷有别,以礼乐文化区别华夷);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周边民族。 (2)变化:扬弃“夷夏之辨”,主张学习西方;宣扬国内与国外各民族平等;反对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入,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政治运动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西方近代民族观对中国的影响。 (3)坚持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凝聚力;坚持民族自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坚持开放进取,认清自身不足,学习他人所长。 【解析】 【详解】(1)根据“夷夏之辨”得出夷夏之辨;根据“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得出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周边民族。 (2)变化:根据“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得出扬弃“夷夏之辨”,主张学习西方;根据“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得出宣扬国内与国外各民族平等;根据“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得出反对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根据“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得出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原因:根据“鸦片战争后”得出西方列强的侵入,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得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根据“维新派”“孙中山”“ 五四运动”得出近代政治运动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坚持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坚持民族自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坚持开放进取、取长补短等角度分析总结。 33.阅读材料 材料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 论点 论据(史实) 论证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是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②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①紧扣主题,观点准确、全面;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近代科学的发展丰富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 ①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②近代科学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解析】 【详解】根据“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并结合材料,可提出论题: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然后,可从两个方面阐述说明,一、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促进近代科学产生、发展,联系所学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证;二、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结合所学,可从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牛顿经典力学促进启蒙运动论述说明。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