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 (必修三1-5专题) 2017.9‎ 一、选择题(本题共6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2.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表1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地域 ‎①‎ ‎②‎ ‎③‎ 边疆地区 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 ‎91‎ ‎27‎ ‎1‎ ‎0‎ ‎119‎ 南宋至明清 ‎16‎ ‎73‎ ‎15‎ ‎10‎ ‎114‎ 合计 ‎107‎ ‎100‎ ‎16‎ ‎10‎ ‎233‎ ‎﹣﹣(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3.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4.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 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8.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9.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0.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都主张通过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11.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13.《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14.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②文化中心的南移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④西部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 ‎17.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18.带有浓厚“民本”色彩的儒家思想经改造,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西方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哲学在穿越千年中世纪黑暗后,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导致“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 ‎①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②双方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主张不同;‎ ‎③双方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不同; ④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2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 ‎21.“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2.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23.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公元285年,陈寿撰成《三国志》,是一部以曹魏为正统的纪传体三国史;同年,鲜卑部落慕容廆攻扰辽西郡;百济王国(位于朝鲜半岛)再遣博士王仁出使日本,携带《论语》等书,呈现应神天皇……‎ A.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此时鲜卑拓跋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24.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有着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已经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品质……它把思想弄成一种规范式的东西,要求人们只能进行一种规范主义的思考。它把统一思想作为思想本身的目的”,关于“这个传统”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朝的皇帝制度缺乏“这个传统” B.“这个传统”的社会规范作用有限 C.“这个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D.使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 ‎2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7.“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28.如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 ‎29.《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3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C.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31.‎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 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32.‎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  )‎ 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 ‎33.国务院日前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与中国航天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 ‎②国家制定863计划 ‎③钱学森舍弃外国优越条件,冲突阻挠归国 ‎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34.‎1979年6月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右图所示广告。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商品资源基本实现市场配置 C.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提高 D.确定四川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区 ‎35.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 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36.“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 A.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37.如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38.《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39.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出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40.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41.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这一谈话(  )‎ A.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B.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42.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 A.《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43.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意味着(  )‎ A.学术艺术领域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 B.“双百”方针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前提 C.党对学术艺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学术艺术研究将失去正确的方向 ‎44.某高校百年校庆展览中,有一则国家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说明:废除训导、党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这一调整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文革”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45.‎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应由培养“人上人”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旨在(  )‎ A.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平等性和实用性 D.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6.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47.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 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 A.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B.知识经济迅速提高了杜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流 ‎48.‎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49.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50.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5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5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你觉得哪些命题最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54.“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55.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56.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57.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58.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59.李斯书写的《泰山石刻》 ( )‎ ‎ A.属于成熟的“篆刻”艺术品,是“印宗秦汉”有利证据 ‎ ‎ B.作者书写此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展示其精湛的书法艺术 ‎ ‎ C.这一作品采用的字体属于隶书 ‎ ‎ D.虽然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从总体上看它还属于实用性文字 ‎ 60.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 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右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 ‎《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 A.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 ‎ 阅读材料,回答61.62.63问题(40分)。‎ ‎61.(12分)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 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6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得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 ‎ ‎63.(13分)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 ‎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 ‎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优良品质?‎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CAABD 2-10CDDBD 11-15DDACB 16-20DCACD ‎ ‎21-25ADDCD 26-30DBDDC 31-35DBDCB 36-40DDDDB ‎41-45DBBDA 46-50CABCA 51-55DACCB 56-60ABCAB ‎61.(12分)‎ ‎(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三:三民主义.‎ ‎(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 不同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2.(15分)‎ ‎(1)三个阶段①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答“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结果失败。(3 分。每点1 分)‎ ‎②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3 分。每点1 分)‎ ‎③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自8226; 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3 分。每点1 分)‎ ‎( 2 )原因: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 )的阻碍。(1 分)‎ ‎②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 ‎③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分)‎ ‎( 3 )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63.(13分)‎ ‎(1)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2)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检验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优良品质:与时俱进,积极进取;顺应潮流,不断超越;克难奋进,无私奉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