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习: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时检测夯基提能
(建议用时:30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潍坊高一期末)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 “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解析:选 C。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表明井田制下的农 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时期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 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选 C 项。 2.(2019·南昌高一检测)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 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 A。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应为均田制,故选 A 项。 3.(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 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解析:选 D。题干“千年田土八百翁”说明古代土地买卖频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 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故 D 项正确。 4.(2019·张家口高一期中)汉代桑弘羊曾说:“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 久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此亦当世之所患 也。”下列选项符合他的思想的是( ) A.井田制 B.土地兼并 C.闭关锁国 D.重农抑商 解析:选 D。材料的意思是“如今你们这些儒生们丢下农活去学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 浪费了很长时间,对于认识事理却毫无帮助,你们往来游荡,不耕种却白吃粮,不养蚕却白 穿衣,(用花言巧语)欺骗老百姓,耽误了农时,妨碍了政事,这真是今天社会上的祸害”, 据此分析,符合他的思想的是重农抑商,故选 D 项。 5.(2019·大同高一期末)我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 法则主张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上述事例反 映了( ) A.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不抑官商抑制私商 C.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 D.政府鼓励官员经商行为 解析:选 B。根据材料“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法则主张通过官营 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可知,古代政府不抑制官商 抑制私商,故选 B 项。 6.(2019·绍兴高一期末)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 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农民购买力下降,市场狭小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解析:选 C。买田置地的做法使得手工业发展缺少资金,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故选 C 项。A 项是由小农经济下农民的贫困导致的,排除;“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 使得手工业发展缺少资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项错误;买田置地与农业生产技 术的进步没有必然联系,D 项错误。 7.(2019·重庆高一月考)“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 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解析:选 A。材料表明,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朝贡贸易、礼治天下有关,还与政府抗 倭有关,这体现了“海禁”政策是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出台的,故 A 项正确。 8.(2019·温州高一检测)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 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解析:选 D。材料指出了“海禁”的弊端,故“‘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 的可能性”,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19·杭州高一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 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 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 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 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 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 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得出。第(2)问根据 材料二“左儒(轻视)右(崇尚)贾”“良贾何负于闳儒”得出观念的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从 传统观念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 答案:(1)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2)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辈科举入仕,商人的财富没 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 深远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