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从甲骨文的内容看,商王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占卜时神在甲或骨上所显示的旨令,是吉是凶,能否可行,要以“王占日”的形式决断。商王甚至亲自充作占卜人,主持阔卦发布命辞。由此可见在商代 A. 商王完全依靠神旨实施统治 B. 占卜是实现王权神化的手段 C. 最高权力脱离了神权的限制 D. 占卜人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王以占卜结果作为决策依据,并亲自充任占卜人,反映了商王通过神权神化王权以加强自身统治,故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反映王权并未脱离神权而独立存在,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占卜人掌握最高权力,排除。 2.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 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 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 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 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二者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有较大差别,不能相互印证,还需进一步考证,说明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故A项正确,B项错误;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对孔子身高的记载,也属于后世人的描述,不属于原始材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记》的记载就存在谬误,故D项错误。 3.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 传统儒学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有西汉前期“女子不厌再嫁”到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B;西汉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商品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故排除A;传统儒学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形成汉代新儒学,才被汉武帝确立为统治思想,所以导致变化的不是传统儒学,而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故排除C;整个西汉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形态,所以D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4.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仙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 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 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 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许宣身份由盐铁使之子到统制之子,再到开药铺的伙计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下文学发展适应普通市民群体的精神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A项,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并未提高,排除。B项,题干并非强调文学的变化发展,排除。D项,许宣身份变化反映了社会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排除。 5.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 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 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 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教育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几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的促进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国民政府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指1903-1912年,当时正处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这是“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已是“黄金时代”之后,故A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所说的黄金时代时期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故D错误。 7.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A. 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B. 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结合所学可知,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对外开放政策进入中国市场,而中美合作反映新时期下企业组织形式变化,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故A项正确。B项,“开始”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C项,题干无法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8.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A. 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 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 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 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答案】A 【解析】1917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材料说明政治革命中国已经实行,“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说明精神与教育革命的重要性,体现出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是五四运动之后,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思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代表的是个人观点,不能说明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9.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A. 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B.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分配的信息,A排除;由材料“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可以得出,所述为梭伦改革。结合所学,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B;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排除;D是伯利克利改革的作用,排除。 10.有的思想家认为,它使人们的头脑由神学转向科学,以追求幸福代替清修,以迷恋现实生活代替对未来的憧憬,公开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为法国一切有教养青年的信条。据此可知 A. 法国社会历经启蒙运动思想的洗礼 B. 法国近代自然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 C. 文艺复兴促进法国社会走向近代化 D. 法国新教徒用无神论对抗封建神学 【答案】A 【解析】材料“由神学转向科学,以追求幸福代替清修……公开的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内容,说明法国社会历经启蒙运动,故A正确;材料内容不仅仅限于自然科学,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故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改革,不能反映法国新教徒用无神论对抗封建神学,故D排除。 11.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A. 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 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 致力于建立强有力中央政权 D.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诸多问题,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仅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无关;B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里的人民包括欧洲移民,与种族歧视无关;D选项错误,美国中央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是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如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B. 在②阶段殖民扩张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 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④阶段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促使世界体系逐步形成,故D正确;①阶段是16世纪,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但是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中期,故A错误;②阶段是17世纪,此时殖民扩张主要是荷兰、法国和英国,故B错误;③阶段是18世纪,此阶段美国建国,但还不是世界殖民大国,故C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格兰瘟疫频发。据统计,在1570-1670年的这100年中,仅伦敦及其郊区因瘟疫而死亡的人数就达到225 000人……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的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所以城市比农村更加容易发生瘟疫,瘟疫的影响也更大。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成为当时英格兰高度焦虑与关注的对象。……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入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如果隔离只是应急手段,那海关监管便是预防有潜在威胁的外来商品与人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否则必定引发一场经济瘟疫。 ——摘编自陶久胜《英国大瘟疫时期的外来商品焦虑:<狐狸>的经济病理学》等 材料二 1910年10月,起源于东北的鼠疫很快延及直隶、热河、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到1911年3月,仅“东三省疫毙人数”“约计报知及隐匿者已达五六万口之谱”。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设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并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如在武汉刘家庙设立检疫公所,查验由京汉铁路到南方来的旅客,所有检疫医生除以陆军军医派充外,又聘请法国医士梅尼、留英毕业医学博士王进歧。因此,民众对瘟疫的恐惧心理和对现代防疫手段的排拒心理逐步淡化,从迷信走向理性。 ——摘编自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英国大瘟疫频发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防治鼠疫的主要举措,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瘟疫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答案】(1)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人口拥挤、卫生条件差、公共卫生设施缺乏、管理措施落后等城市问题严重;科技、医疗水平落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逐步扩大;英国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外来货船成为瘟疫传播的载体。 措施:建立近代传染病人隔离体系;加强对外来商品的检测并收缴关税。 (2)举措:组建公共卫生网络,设立临时防疫事务局;制定公共卫生法规,使公共卫生制度化;发动民众捕鼠;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 认识:瘟疫给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巨大破坏;瘟疫会促使人们反思并改革社会问题,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等,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国际合作更有利于防控瘟疫,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16、17世纪英国大瘟疫频发的原因”“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等信息,结合所学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等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措施”,紧扣材料“当时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人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指出其应对措施。 (2)第一小问“举措”,根据材料“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没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外国医生参加防疫”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认识”,要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瘟疫对社会的破坏,人们反思瘟疫、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时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宗族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枇示中,干脆强硬的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占。 ——摘编自李强《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启示: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说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经济侵略,通过战争获取各种经济特权,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空间;甲午战后,政府放宽办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1901—1911年,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民族工业又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西方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影响;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工业遭受摧残。 综述:近代中国现代化举步维艰,断断续续发展,主要原因在社会环境未变,中国未获得民族独立,中国只有取得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题目的要求“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并结合材料可得知,该题强调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可以结合所学提炼出如“近代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这样的主题,再结合所学,从近代社会环境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去回答本题。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 【答案】(1)特点:借鉴前代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儒家化增强;注重司法监督建设;中央对司法活动干预较强。 (2)影响:完善了北魏政权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了司法不公行为;为后世司法建设提供借鉴。 【解析】 第(1)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期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等信息概括即可。 第(2)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从完善司法体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打击司法不公行为以及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分析。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仃。在此之前,蒋介石认为“日苏必战”,误判了苏联的缔约动机。蒋介石最忧虑的是,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要抉列国对其退让,实际上又不介入欧局,而集中全力压迫中国。反之.他最期待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就同时介入欧局,或北进攻苏,或南进掠取欧关的亚洲从民地。因此,蒋介石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速仃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时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只要美国时远东方针不变,九国会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 ——摘编自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浸犯条约>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苏德互不浸犯条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及对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答案】(1)认识:日本会趁欧洲混乱之机,加紧侵略中国;苏日战争在所难免;苏德为自保会互相利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抗战。 对策: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结盟,德国与日本结盟,促成苏联与日本的对抗;寄希望于美国支持。 (2)影响:使中国抗战更加艰难;有助于加强苏联在远东的防御力量;打破了日军的“北进苏联”计划。 【解析】第(1)问,“认识”,根据材料信息“蒋介石认为‘日苏必战’……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而集中全力压迫中国……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 ‘只要美国时远东方针不变,九国会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得出;日本会趁欧洲混乱之机,加紧侵略中国;苏日战争在所难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国抗战等。“对策”,依据材料信息“蒋介石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速仃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时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只要美国时远东方针不变,九国会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从积极促进苏联与日本的对抗、寄希望于美国支持等角度分析。 第(2)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中国、对苏联、对日本以及对远东格局等角度分析。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回国。1910年11月,东三省鼠疫大流行,清政府命伍连德前往东北主持瘟疫扑灭工作。伍连德经过科学调查,查清了此次瘟疫的原因。他大力破除旧的习俗,采取科学的方法,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东北瘟疫得到控制。此后,清政府决定成立由伍连德负责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我国最早的防疫机构,培养了第一支预防鼠疫的专业队伍。鉴于当时国内缺少专业的医学刊物,1915年,伍连德创办了我国医学界的权威刊物《中华医学杂志》,次年成立中华医学会。1930年,全国防疫总所在上海成立,在伍连德的努力下,接收了全国各地海关的防疫站,从而结束了由西方人担任中国检疫机构领导的时代。伍连德在数十年的医疗卫生生涯中,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著多部,享誉海内外。 ——摘编自黄増章《中国流行病学的开拓者——伍连德》 (1)根据材料,概括伍连德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伍连德取得上述历史贡献的原因。 【答案】(1)扑灭东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成立防疫机构,培训防疫队伍;创立专业医学机构,创办医学刊物,提高医学水平;收回海关检疫权利,维护国家主权;著书立说,学术成就突出。 (2)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爱国心的驱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难度较小。伍连德是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观其一生,饱含着家国情怀。 (1)问提取材料的信息,进行语言概括即可。“东三省鼠疫大流行,清政府命伍连德前往东北主持瘟疫扑灭工作……东北瘟疫得到控制”得出扑灭东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清政府决定成立由伍连德负责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这是我国最早的防疫机构”得出成立防疫机构,培训防疫队伍。“伍连德创办了我国医学界的权威刊物《中华医学杂志》,次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得出创办医学刊物,提高医学水平。“结束了由西方人担任中国检疫机构领导的时代”得出收回海关检疫权利,维护国家主权。还有著书立说等。 (2)依据材料对伍连德生平的介绍及所作事业采取的方法进行提炼,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政府的支持;观念的更新,采取科学的方法;爱国心的驱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