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线上测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某协定的签订,为解决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所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提供了场所和规则,也为各成员国举行关税减让谈判提供了可能和方针。这里的“协定”是指 A. 雅尔塔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 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该协定旨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减少关税,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故选D;雅尔塔协定与“解决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所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无关,排除A;布雷顿森林协定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C。 2.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无论是对美国、加拿大还是对墨西哥的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A是欧盟;B是亚太经合组织;C是北美自由贸易区;D是世界贸易组织。故选C项。 3.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说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亚洲经济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增加亚洲各国的经济实力,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所以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两项目前已经实现与将来时间特征不符。故选D项。 4.2016年品牌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倡导,来自俄罗斯、波兰等7个国家的农业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农业协会联盟(WUAA)”,为全球品牌农业、现代农业、优质农业的发展、交流、共融提供更高平台。这表明 A. 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B.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家间合作 D. 全球贸易秩序亟待调整与规范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由中国、俄罗斯、波兰等7个国家成立了“国际农业协会联盟(WUAA)”,进行经济交流,密切了国家间的合作,说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家间合作,故选择C项;“国际农业协会联盟(WUAA)”由中国与其他六国共同发起,无法体现跨国公司的推动,故排除A项;俄罗斯非发展中国家,故B项排除;“国际农业协会联盟(WUAA)”仅是为农业贸易提供平台,无法起到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作用,故排除D项。 5.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并用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主张性恶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故AD项错误;荀子强调礼法并用,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王道”,两人都主张“仁”“德”治天下,故C项正确。 6.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三纲五常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答案】B 【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7.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A. 法不阿贵 B. “民贵君轻” C. “兼爱”、“非攻” D. “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依法治国,崇尚变法,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最具有积极意义,A正确;B是儒家思想;C是墨家思想;D是荀子思想。 8.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 “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9.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 “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 “天,有形之大者也”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程朱理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它三个选项说法都是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因此答案为C。 10.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同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一变化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息息相关 B. 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为主流 C. 明末儒学家们否定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长远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可知其主旨是宋明儒学价值从贵族化走向世俗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儒学的主流仍然是宋明理学,B项排除;明末儒学家们对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的态度是批判、继承和发展,而非否定,C项排除;明末市民文学得到长远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11.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他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的空疏与无能,他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材料中的他是( ) A. 程颐 B. 王阳明 C. 黄宗羲 D. 李贽 【答案】D 【解析】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学说,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他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所以本题选D。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不符,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其思想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排除。C项与题干不符,题干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与题干不符,题干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王夫之对形形色色的“命定论”历史观展开范围宽广的大扫除,并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这说明王夫之 A. 提倡进步的历史观 B.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C.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 具有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王夫之力图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说明王夫之提倡进步的历史观,反对当时的“命定论”,故选A;“命定论”不等同于儒家思想,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王夫之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排除D。 14. 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八股取士制度日趋腐朽③民主思想产生④思想界因循守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社会危机严重,八股取士制度日益束缚思想自由,故许多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故①、②正确;民主思想产生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出现的表现,不是背景,故③错误;当时思想界因循守旧,固守儒家传统思想,故遭到反思和批判,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C。 15.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清代思潮”以“复古”为其职志,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粱启超认为,“清代思潮”与文艺复兴 A. 同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 促成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 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D. 借文化复古反对旧思想 【答案】D 【解析】“清代思潮”与文艺复兴其实都是打着文化复古的旗号来宣扬新思想、反对旧思想,但是“清代思潮”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未促成社会转型,也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 A. 批判精神 B. 自由观念 C. 加强个人修养 D. 公民意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是指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重义轻利”是指道德、原则等凌驾于利益之上;“美德即知识”是指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故可知两者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主张加强个人修养,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提倡或重视的方面,没有涉及他们批判的方面,排除A。孔子倡导的是周礼,讲究等级秩序,长幼尊卑;而苏格拉底倡导的人性的平等、自由,排除B。孔子维护封建礼教,倡导周礼,具有的是臣民意识,而苏格拉底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A. 关注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 强调人是认识的主体 C. 个人的主观感受是判断事物的标准 D.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肯定人的价值,以人为研究对象,但是智都学派否定制度、法律、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认为每个人的需要都是正确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重视社会道德,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担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故B项正确;关于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不是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故A项排除;“个人的主观感受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是智者学派的主张,而不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故C项排除;“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故D项排除。 18.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B. 法国启蒙思想运动 C.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18世纪初的《鲁滨逊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项正确;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18世纪初,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9. 近代欧洲有思想家这样论述:……始祖亚当堕落犯罪后人类的本性彻底败坏,故人类靠自己无法自救;谁将得到救赎,谁将最终沉沦早已为上帝所“预定”。认为终将得救者皆为上帝所预先“选召”者;人们的“称义”只能通过信仰上帝与基督来完成……此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孟德斯鸠 C. 马丁.路德 D. 斯宾诺莎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人们的“称义”只能通过信仰上帝与基督来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所以本题选C,A、B、D与材料不符。 20.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各上流社会的沙龙纷纷以首先朗读伏尔泰的作品为时尚,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王也以与伏尔泰通信为光荣,而伏尔泰的大量作品却大都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A. 专制君主的言行不一致 B. 欧洲专制制度已经衰弱 C. 君主标榜民主作为手段 D. 启蒙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各上流社会的沙龙纷纷以首先朗读伏尔泰的作品为时尚”“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王也以与伏尔泰通信为光荣”可知当时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社会上的影响,即启蒙思想成为社会潮流,答案为D;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通信,不能体现出言行不一致,A错误;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中君主与伏尔泰通信但没有体现君主标榜民主,C错误。 21.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②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利 ③阐述了三权分立主张 ④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卢梭的在社会观点上的主要思想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迫害,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暴政、专制。根据题目得知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让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择C 22.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用技术为主 ②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 ③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 ④西方医学落后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都是属于实用性的传统应用技术,而且都是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故①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我国并没有象西方那样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故不能说明清我国科技领先世界,所以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伽利略、牛顿的成就都属于近代科学技术,其研究方法是观察和逻辑推理,而且哥白尼和牛顿的属于理论科学,只有伽利略的属于应用科学,故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西方的医学,并不意味着其医学落后,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所以B是正确答案,故选B。 23.有学者认为,《诗经》是描写中国古代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的诗作,但从汉到唐政府往往将之政教化,如《关雎》被释为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宋代朱熹始视之为男女相悦之辞,但又局限于理学思想,称之为“淫诗”。直到清代,王夫之才正面肯定了其爱情诗的价值。这说明 A. 《诗经》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 B.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形式 C. 《诗经》是一部反纲常名教的经典作品 D. 对《诗经》的解读受制于时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该学者认为《诗经》原本是描写美好爱情、婚姻的诗作,但在封建社会里受政治、思想的影响,其爱情诗的价值一直不能得以正确解读,这体现了文学的发展受时代的制约,故D正确;由材料”将之政教化”可排除A;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形式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只是其中之一,故B错误;《诗经》诞生时中国社会中尚无纲常名教,故C错误。 24.昆曲《牡丹亭》描写进入阴间的杜丽娘与阴间判官据理力争,终于使自己还魂人间,而且一鼓作气,让自己叛逆的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与杜丽娘这种追求最为相似的是 A.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彼特拉克说:"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C.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D. 康德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杜丽娘执着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正好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故答案为B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排除C项;启蒙运动主要推崇理性,而杜丽娘的追求不是理性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 25.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 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 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 【答案】C 【解析】猪八戒是一个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而这符合明代大部分人追求安逸生活的要求,即符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故C项正确;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故A项错误;《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故B项错误;人们一想到猪八戒的形象就会想到好吃懒作的形象,故D项错误。 26. 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道具中搞错的是 ①书案上有毛笔、纸张 ②一本印制的《诗经》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女史箴图》 ④书案上还有一本《九章算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首先明确三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改进于东汉,①可以出现。《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到东周中叶许多地方的诗歌作品,但印制的最早应该是唐朝的雕版印刷,故②不可以出现。《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作品,故③也不可以出现。《九章算术》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故④可以出现。所以选D。 27.“会若长泼刺动海岛,欲若长蛇戍律透深草,回环摩绕相狗连,千变万化在服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棉隙。掷华山巨石以为点,衡山阵云以为画。”上述材料描述的书法字体是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回环摩绕相狗连,千变万化在服前飘风骤雨相击射…,衡山阵云以为画”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草书疾、逸、韵、奇的特点,故D项正确。小篆形体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隶书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变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各有四种写法,一“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有四种写法,形成这种一现反映出 A. 书写方法的不同 B. 书法艺术的多元化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材料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文字写法多样,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导致文化上的不统一,故D项说法正确;书写方法的不同本身就是题干的现象,不是要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故A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写法的多样化,本身并不是书法艺术的概念,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百家争鸣属于思想观点和学术流派的多样化,与字形无关,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29.观察下面明代徐渭的《菊石图》,该作品的创作特点是 A. 讲究笔画细腻 B. 强调个性表现 C. 重视气势磅礴 D. 追求摹写真实 【答案】B 【解析】图中徐渭的《菊石图》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艺术于一体,符合文人画的特点。可见,其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B项正确,讲究笔画细腻、重视气势磅礴和追求摹写真实均不是文人画特点,排除A、C、D三项。 30.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讲:“在我们学戏以前,青衣、花旦两工,界限是划分得相当严格的。”青衣必须是“抱着肚子唱”,“直到前清末年,才起了变化。首先突破这一藩篱的是王瑶卿先生,他注意到表情与动作,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这反映了京剧艺术 A. 重视表演规范性 B. 虚拟性动作被取消 C. 融合多种艺术手段 D.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答案】D 【解析】由“青衣必须……突破这一藩篱……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可知D项正确。A项只符合一部分,B项与史实不符,虚拟性动作这一京剧艺术特色保存至今。材料中并没有其它艺术手段的融入,C项错误,正确答案是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方人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3)阅读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答案】(1)思想:“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 背景: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 (2)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论,自认为是传播文明。 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 (3)突破: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 条件: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全球史观产生的物质基础;世界格局的变化为全球史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是全球史观产生的一个最要原因;历史上的整体观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学反省推动个球史观的形成。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1)第一小问的基本思想可以从材料一中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信息即可看出:“通古今之变”的“变通”思想和“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是其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第二小问的背景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主要是问绕着社会的几大方面,例如:国家统一;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联系密切等。 (2)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二中的“承担起白人的责任……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等处可以看出观念是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论,自认为是传播文明。第二小问的背景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作全面分析:工业革命在西欧逐渐完成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欧殖民扩张“高歌猛进”,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变成最后的征服;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霸权地位确立;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等。 (3)第一小问的突破可以从材料三中的“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等处可以看出其突破点主要是: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世界历史;公正评价各时代和世界一切民族的建树。第二小问的条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去整体概括,从社会领域的物质基础、世界格局的变化、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史学家面对全球化的史学反省等多种角度。 32.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滑.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答案】(1)核心思想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 (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或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帮助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1)根据材料“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等语句可总结出朱熹的核心理论主张---理。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既然朱熹是儒家知识分子,那么其关于“理”的实质仍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2)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重理明道求理趣、修身进德为养气、读经积学谈义理等理学观念。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认为强调人书并重,尚意尚趣,明心见性;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理学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追求平淡中和的生活意趣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 (3)依据所学史实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引用马克思所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四大发明在欧洲文明产生以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万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答案】(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1)第一小问的态度可以从材料一中的“伏尔泰……赞美孔丘……以中国为理想国……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可以明显的看出: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第二小问的目的可以结合西方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需求来分析,例如: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第一小问的不同点可以从材料二中的“16至17世纪的中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等处得出: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新蓝图。从材料二中的“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一处也不难看出这种差别的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