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 C. 播种工具 D. 纺织工具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故B项正确;古代的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等,故A项错误;古代播种工具有耧车等,故C项错误;古代的纺织工具有花机等,故D项错误。 2.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 西汉 B. 曹魏 C. 南朝 D. 唐朝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曲辕犁,出现于唐朝,故D项正确。西汉时期没有曲辕犁,故A项排除。曹魏时期也没有产生曲辕犁,故B项排除。南朝时期也没有曲辕犁的农具,故C项排除。 3.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是 ①官营手工业 ②民营手工业 ③家庭手工业 ④王室手工业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存在家庭、私营、官营手工业三种形式故①②③正确,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私田的开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ACD都取决于B. 5.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 土地国有制 B. 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地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土地国有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于商朝,盛行于西周,故选A;B明显错误,排除;CD均在封建社会时期出现,排除。 6.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了 A. 北宋造纸业发达 B. 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 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 商业的高度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交子”是一种纸币,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宋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再者,北宋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对于长途贩运大宗商品极为不便,所以出现“交子”,是宋代“商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之一,本质上说主要是商业高度发达的产物。故答案为D项。A项,造纸业属于手工业行业,不是“交子”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印刷技术在北宋确实发展了,但是不是“交子”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金属货币数量不足的说法没有依据,也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7.关于我国古代商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候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 B. 唐朝时候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C. 宋朝在今四川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任何形式的对外商业活动 【答案】D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商业活动,不是禁止,D符合题意,故选D;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 手工业作坊增多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D项中的现象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9.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 D.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故选D;ABC均为D项所致或具体表现,与题干要求的根本原因不符,排除。 10.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答案】C 【解析】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C正确。 11.陆羽在《茶经》中描述某茶具时说:“其瓷类玉类冰,青而益茶,茶色绿。”这种茶具在唐朝最著名的产地是 A. 越州 B. 邢州 C. 定州 D. 景德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类玉类冰,青而益茶”结合所学可知,陆羽所指为唐朝越州越窑出产的秘色瓷,秘色瓷是一种青瓷,故A项正确;邢窑、定窑均以产白瓷而著名,唐代景德镇产青白瓷,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于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汉朝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 消灭商人的政策 B.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禁止经商的政策 D. 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结合所学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正确;AC明显不符合史实,错误;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4.“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宋高宗这句话中的“市舶”指的是 A. 边境贸易 B. 海外贸易 C. 丝绸贸易 D. 草市贸易 【答案】B 【解析】材料意思是海外贸易获利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得到上百万的收入,联系所学可知市舶是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坊巷桥门及直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坊巷桥门及直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合法商业现象最早出现在中共古代的宋朝,故选C;AB的市实行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排除;明朝不是最早的,排除D。 16.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出洋布量大价廉,导致以纺织业为主的村落生产萧条,棉花经营生产者纷纷破产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中国人投资近代工商业,A项错误;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是生产的亏损,不是生产水平的下降,B项错误;棉花客“折本”是棉纺织业者的破产不是棉纺织品的价格下降,D项错误。 【点睛】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手工棉纺织业的破产,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7.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民国初年”、“ 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明显不是内部原因,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B项属于外部客观原因,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属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史实相符,属于内部原因范畴,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1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现象应出现在20世纪 A. 60年代末期 B. 80年代初期 C. 80年代中后期 D. 90年代初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人民公社被取消,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全国基本完成,故选B,排除CD;60年代末期实行人民公社,是集体化,A错误. 19.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 临近港澳 B. 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C. 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央之所以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根据其靠近港澳的有利地理条件,选项A正确;当时深圳、珠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领先,排除B;经济特区目的在于引入外资,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 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C. 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 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答案】C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故选C;ABD不是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排除。 2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 畸形的社会性质 B.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 封建势力的破坏 D.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答案】D 【解析】畸形的社会性质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根本原因,故A错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属于外部因素,故B错误;封建势力的破坏,属于内部因素,故C错误;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故D正确。故选D。 22.下列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 ②继昌隆缫丝厂 ③洋务湖北织布局 ④贻来牟机器磨坊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①②④;③是张之洞创建的洋务企业,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 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 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导致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制,D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属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但是都是由社会性质导致的,排除。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面粉业.纺织业 B. 机械纺织业 C. 交通业.冶炼业 D. 烟草业.化工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概况。根据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的信息,可知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两个行业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均属于轻工业范畴,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提及的是重工业,排除;C项提及的是重工业,排除;D项提及的是重工业,排除。故选A。 25.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①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②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③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 ④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1927—1936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①②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涌现出张謇、周学熙等一批实业家,是在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是在解放战争时期。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ABC项。 2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所以C项正确。 27.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快速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一直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故答案为C项。A项,工业结构不合理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B项,地区分布不平衡是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是民族工业所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的,排除;D项军阀割据混是近代中国社会环境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28.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 实现三大改造改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B正确;排除ACD项。 29.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 政企分开 C. 管理体制的改革 D. 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A;B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是不是中心环节,排除;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范围不只是经济方面,还有行政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 30.“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错误思想,这种思想在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反而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人民公社是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不符合题意,排除A;B属于三大改造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土地改革时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 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 江办、山东 B. 安徽、四川 C. 安徽、福建 D. 广东、四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安徽、四川等地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试点,故B正确。 3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提出于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答案】B 【解析】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依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33.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 中外合资 B. 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 私有化 D. 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公私合营,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答案为D项,排除C项。中外合资和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形式,排除AB项。 3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由题干“宋”、“都城”、“向客商出租”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为商业发展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加,而B、C、D项在题干中均没有直接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5.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是1980年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是1985年,C是1984年,D是对外开放的最后一步。 36.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 A. 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 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答案】C 【解析】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故C正确;加剧中国社会的落后,属于消极作用,故A错误;输出资本与打击清王朝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新的阶级力量已经产生,故D错误。故选C。 37. 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骞弃官从商体现了其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同时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故A正确。 38. 下列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的是 ①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排挤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不利影响”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③④四项,均属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系列因素。此题易漏选④,容易受“中美友好”误导,从而误选A。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 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农村劳动力流失 C. “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 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可知,这是“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带来的后果,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自然灾害,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是大跃进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 4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 农村 B. 沿海地区 C. 城市 D. 国营企业 【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地区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判断题 41.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答案】错误 【解析】北魏至唐代的均田制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自由买卖,题干表述错误。 4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富足美满。 【答案】错误 【解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民遭受封建政府和地主的剥削生活困苦,题干表述错误。 43.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市场供不应求。 【答案】错误 【解析】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官府和朝廷使用,不在市场上销售,题干表述错误。 44.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答案】正确 【解析】近代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农业、政治、思想近代化,核心是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故题干表述正确。 45.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不具有革命性。 【答案】错误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题干表述错误。 三、材料题 4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农业方面,中国的个体家庭经营、精耕细作的农业,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苏联学者波梁斯基在《外国经济史(封建主义进代)》一书中折算中国主要时代第一劳动力产出粮食如下(与英国比) 11—13世纪 英国 239斤 100% 公元前5—3世纪 中国战国 397斤 166% 公元前2—世纪—1世纪 中国西汉 585斤 245% 11世纪 北宋 具体数字不详 约500%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靠纺织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 (1)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离不开一些生产要素,如耕地、农具等。以“中国战国”时代为例,分析当时实行的土地制度和使用的农具的主要情况? (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本经济形态是什么?这种经济形态有何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封建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 (2)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独立个体经营; (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解析】(1)中国战国时期已经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农具主要是使用铁犁牛耕。 (2)经济形态: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农业社会即封建社会,最基本形态是小农经济。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独立个体经营分析回答。 (3)变化: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靠纺织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的衰败,标志自然经济的解体。原因: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可以从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