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1.汉语是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书面语,各地区的中国人所说的方言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不妨碍交流,这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A. 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B. 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C. 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D. 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汉字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D正确;材料中说明汉字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是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B错误;C中的“决定性力量”显然说法绝对,排除C。 2.“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 A. 春秋战国变革时代 B. 儒道法融合的思想 C. 各派对社会的诉求 D.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依次反映的是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面对划时代的变革,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这些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呈”,D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材料无法体现儒、道、法思想的融合,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突出特征”,排除。 3.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明确指出,《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的诗歌有十多首,比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叙述了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说明当时 A.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 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 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D. 浪漫主义是文学主流 【答案】B 【解析】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材料中“描述农业生产”“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说明当时社会对于农业的重视,B正确;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诗经》记载的时间下限是春秋中叶,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重视农业,并不是说明农业技术的发达,C错误;《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D错误。 4.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根本原因在于董仲舒的新儒学 A. 适应了加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 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D. 配合了“无为而治”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急需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正确;B项的说法属于新儒学的影响之一,不属于根本原因,新儒学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排除B;C中的“全部宗旨”说法绝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配合的是汉武帝“有为”的需要,D错误。 5.东晋顾恺之是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下列哪一幅画是他的名作 A. B. C. D.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都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C正确;《墨梅图》是元代王冕创作的纸本墨笔画,A错误;《天子送王图》是吴道子的画作,B错误;《人物龙凤图》是战国时期的帛画,D错误。 6.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以“穷理”;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 根本改变了对天理的认知 B. 不利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C. 强调了自我的主观作用 D. 强调了客观环境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朱熹的理学研究方式注重外在的形式,而王阳明的心学注重内心的反省,这一变化说明心学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C正确;心学属于理学的思想范畴,不是根本改变了对天理的认知,A错误;强调自我主观作用有利于思想解放,B错误;心学强调的是内心的反省,不是强调客观环境的作用,D错误。 7.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在政治方面的主张的是 A.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B. “工商皆民生之本” C. 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 D.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正确;A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排除A;B是黄宗羲经济方面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C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排除C。 8.明末小说主人公的社会层面十分广泛,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都能成为小说的主角。这反映出明代 A.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答案】C 【解析】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在文化上表现为小说的繁荣。“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都能成为小说的主角”正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的发展,C正确;明朝时期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A错误;此时是市民文学进一步发展时期,兴起时期是北宋时期,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于通俗文学的影响,不是理学教化导致,D错误。 9.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实用性强,水利工程、天文历法、机械、纺织、印刷等都有所发展,却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文化重人际关系轻自然探索 B. 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C. 儒学教育注重培养科学人才 D.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科技交流 【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是以农立国,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导致科技未出现近代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B正确;传统文化重人际关系轻自然探索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根本原因,A错误;儒学教育并不是培养科学人才,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C错误;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中国古代科技未向近代转型的原因之一,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D错误。 10.普罗泰格拉说“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苏格拉底则称“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知识才是美德”。这种差异反映出 A. 前者更具备知识 B. 后者强调知识与道德 C. 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 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答案】B 【解析】普罗泰格拉强调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强调的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二者的差异显然是因为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与道德的作用,B正确;二人均有知识,知识不是二者的差异,A错误;受教育程度不是二者的差异的主要区别,C错误;对于知识的认识不同也不是二者差异的主要区别,D错误。 1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下列哪一部不是他的作品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威尼斯商人》 D. 《罗密欧与茱丽叶》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是《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茱丽叶》,B、C和D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神曲》是但丁的作品,与莎士比亚无关,因此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2.下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的历史现象是 A. 教徒日趋世俗化的生活 B. 教徒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 从“因行”得救到“因信”得救 D. 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 【答案】C 【解析】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主张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信仰。材料中图片右侧提出的“唯独信仰”可知是宗教改革运动中提出的主张,C正确;图片说明的主张信仰方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教徒日趋世俗化,A错误;图片也不能说明教徒地位的提高,B错误;图片分析的是主张宗教信仰方式的变化,并不是分析宗教改革进行的原因,D错误, 13.怀特海说过“17世纪是一个天才的世纪,是一个群星灿烂的世纪”。下列哪项科技成就诞生于17世纪 A.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B.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答案】B 【解析】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87年,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B正确;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是1859年,A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1905年,C错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16世纪,D错误。 14.从伏尔泰的天赋人权和自由、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些观点 A. 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B. 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C. 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D. 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思想家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此时的思想家不仅批判宗教特权,还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构建资产阶级理想国王的思想体系,C正确;材料中孟德斯鸠提出民主运作的程序问题,A错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并不是来源于雅典的民主政治,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德治与法制统一的主张,D错误。 15.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是因为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使用 A. 提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D. 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为“电气时代”。之所以这样区分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划分,从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角度划分,C正确;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划分,A错误;B项是从世界联系的角度划分,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力划分的依据,D错误。 16.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其君不用,反而资之他邦,吾固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抑且为清主悲也夫!”这反映当时 A. 华夷观念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已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清政府不善于学习资本主义思想 D. 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市场,得不到君主的重用,却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帮助日本强大。说明清朝时期传统的观念阻碍了正确看待外来事物,D正确;此时的清政府仍没有抛弃华夷观念,A错误;洋务派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B错误;材料是说明魏源的著作得不到当时君主的重用,不是说明清政府不善于学习资本主义思想,C错误。 17.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于1866年在福州建立,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据此可知 A. 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B. 中国率先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C. “中体西用”思想初见成效 D. 新式学堂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材料中“马尾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的学堂,该学堂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技术人才。说明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A正确;此时的船政学堂只是说是促进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并没有实现教育近代化,B错误;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效果,并不是说明“中体西用”思想初见成效,C 错误;材料中的学堂显然是从军事和科技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服务于政治的需要,D错误。 18.梁启超发表的《新史学》(1902年)对传统的旧史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因此,他疾呼要实行“史界革命”。这反映出他主张 A. 宣传维新思想变法图强 B. 封建史学腐朽难以借鉴 C. 顺应新政倡导教育改革 D. 史学需顺应时代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说明梁启超批判当时的史学没有关注现实,显然他提倡的史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D正确;材料的时间是1902年,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史学的功能,不是说封建史学不能借鉴,B错误;梁启超的史学主张并不是倡导教育改革的需要,C错误。 19.1916年,陈独秀指出“旧教九流,儒居其一耳。阴阳家明历像,法家非人治,名家辨名实,墨家有兼爱、节葬、非命诸说,制器敢战之风,农家之并耕实力,此皆国粹……”1918年李大钊认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同为世界进步之机轴,缺一不可。这表明两人对待文化的共同态度是 A. 以倡导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 B. 提倡开明包容的文化氛围 C. 传统主流思想与世界进步思潮相悖 D. 平等看待中外思想文化传统 【答案】B 【解析】“此皆国粹”说明陈独秀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持有一视同仁的观点,“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同为世界进步之机轴”说明李大钊对于中西文明持有包容的态度,B正确;材料中说明对待中西文化一致性,不是否定传统文化思想,A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儒家思想与世界进步思潮相悖,C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中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内涵,D错误。 20.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 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 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是指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排除;材料“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表明我国实行“两步走”的战略,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C项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排除。 21.二战后,影视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B. 因“冷战”需求应运而生 C. 是社会风尚变化的回应 D. 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答案】B 【解析】电影艺术产生于19世纪末期,电视艺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不是因“冷战”需求应运而生,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影视艺术是借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显然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影视艺术也是当时社会风尚变化的回应,影视艺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愉悦了人们的精神需要,A、C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垔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得益于: A. 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 B. “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C.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扫盲教育的大力实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后“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推动了文艺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23.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C. 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D.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毛(泽东)后”“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以看出应该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文革时期中断了,1977年在邓小平的努力下,恢复了高考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毛泽东时期建立的,排除;BD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排除。 24.1970年某期《红旗》杂志载文:“……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美梦。”这一伟大胜利是指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五号飞船升上太空 C.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垄断空间技术”、“1970年”可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正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A错误;“神舟”五号飞船升上太空是2003年,B错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是1960年,C错误。 25.2019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达4101亿元,马云曾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A. 改变了人们生活观念 B. 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 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D. 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答案】A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正说明了这一点,A正确;材料不是单纯说明互联网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B错误;虽然有电商,线下商业模式依然存在,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互联网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主要事件,并总结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答案】(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僵化保守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社会政治体制: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理论方面:新文化运动。特点: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渐进过程。 (3)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或“十月革命”道路)。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均失败(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经济模式、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对外政策以及列强的侵略等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物质层面的学习是指洋务运动,社会政治体制的层面可知是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理论层面的学习是指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因此特点可概括为由表及里以及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均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回答。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材料二 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的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得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 ——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材料一分别涉及哪些文化领域?他们共同属于何种流派?图二所代表的流派具体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并列举出其前期和后期的代表画家各一人。 (3)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以来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1)领域:文学、音乐。流派:浪漫主义。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的刻画,突出个人感受。 (2)主要特点:重视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前期:莫奈;后期:凡高。 (3)发展趋势: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以致全部取代客观因素 【解析】 (1)领域:依据《巴黎圣母院》可知是文学领域;依据《蓝色多瑙河》可知是音乐领域。流派: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圣母院》和《蓝色多瑙河》都属于浪漫主义音乐。特点:结合所学的浪漫主义特点从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的刻画以及突出个人感受回答。 (2)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印象画派重视光和色的研究以及强调捕捉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等可知答案。代表画家结合所学可知前期印象派画家是莫奈,后期印象派画家是凡高。 (3)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二“主观因素不断压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观因素的过程”可知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以致全部取代客观因素。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棉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多半是由非凡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学革命”为何成为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学”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并谈一谈它们给你的启示。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工匠地位提高。 (2)特点:科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不大,发明多半由技工靠经验摸索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和所学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角度分析回答;依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可知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依据材料一“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沟被缩小,匠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到鄙视”可知工匠地位提高。 (2)特点:依据材料二“多半是由非凡的技工完成的”可知科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不大,发明多半由技工靠经验摸索完成;依据材料二“科学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取代了孤独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启示: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及青少年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分析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