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八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重大理论成果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八第3讲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重大理论成果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南京模拟)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 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 解析:选D。全民族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与材料中“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战时经济体系”相符,故D项正确;材料中“矿产品”“铜业”“工业机器、化工材料”是重工业,未涉及轻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部分企业收归国有”不能说明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表明经济建设运动被打断,故C项错误。‎ ‎2.(2019·梅州质检)据有关资料统计,1920年至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商品流向的变化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商业资本的发展 D.国内市场的扩大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1920~1936年期间我国进口轻工业制成品比例减少,进口工业原料和重工业制成品比例增加,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故B项正确。‎ ‎3.(2019·湖北八校联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选B。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都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并没有化解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也没有阻止日本对华北地区的经济渗透,故A、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所制定的发展经济的计划和议案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D项错误。‎ ‎4.(2019·石家庄质检)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 ‎11% ‎ 冶炼工业 ‎90% ‎ ‎10% ‎ 机器制造业 ‎73% ‎ ‎27% ‎ 化学工业 ‎75% ‎ ‎25% ‎ 饮食品工业 ‎23% ‎ ‎77% ‎ 服饰品工业 ‎8% ‎ ‎92% ‎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解析:选A。从图表可知除了饮食业和服饰业中私营经济比重大,其他的重工业都是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反映出全民族抗战时期为了战争需要,国家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国统区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重,未涉及公有制经济、官僚资本及国民经济结构问题,故B、C、D三项错误。‎ ‎5.(2019·山西六校联考)1949年5月,《和平日报》报道兰州时说:“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若干工厂实际增资维持残余寿命,各货仍持续下跌,产品销售不足成本的5/10。”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日本掠夺造成残酷的经济损失 C.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政治腐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解析:选D。根据所学,1947年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45年日本已经战败,无条件投降,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45年,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49年5月……工业界危机严重,已临破产边缘”,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局主要是由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官僚资本挤压和亲美政策导致的,故D项正确。‎ ‎6.(2019·无锡期中)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 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解析:选C。民国二十五年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一战时间为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无锡工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局部抗战期间英美实行绥靖政策,故D项错误。‎ ‎7.(2019·承德联校期末)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解析:选C。据材料“1948年”“挤购行列”“有什么买什么”结合教材可知,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引发民众抢购风潮,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众多,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项错误。‎ ‎8.(2019·大同、阳泉联合模拟)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解析:选C。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 ‎9.(2019·兰州诊断)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解析:选B。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 ‎10.(2019·广安、遂宁等四市诊断)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解析:选A。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 ‎11.(2019·云南统测)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 解析:选D。毛泽东思想中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及自力更生与材料的内容强调群众路线不符,故A、B、C项错误;“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 ‎12.(2019·佛山模拟)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 解析:选A。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南雅礼中学模拟)统制经济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要经济政策,它贯穿了抗日战争的始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了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了沿海工厂的内迁。作为我国抗战大后方的西南地区,经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随着大批军公教人员和难民的涌入,政府财政支出迅速扩大,而收入则由于东南沿海的沦陷急剧锐减。‎ ‎——摘编自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 材料二 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的统制经济政策,加强了经济立法,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并于1942年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动员全国一切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是通过统制经济控制了全国金融,通过发行权的统一集中了货币,保证了军费开支和各方面供应。并且在扶助工农业生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后面失控的统制政策却给国民政府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统制政策必然导致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而日渐恶劣的环境,却又导致多年积累的国家资本被部分官僚所控,甚至直接转变为官僚资本。‎ ‎——摘编自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经济进行统制的原因,并分析其推行过程中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制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统制经济类同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他们为何有此种看法?你认为两者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抗战影响、经济状况恶化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从内容、举措等角度归纳。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计划经济体制与统制经济的共性就可以得出,它们均采用政府对经济管控;第二小问,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国民政府是资产阶级经济体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基础,所以不同。‎ 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中国经济状况恶化(财政困难)。‎ 特点:从金融到逐步推广到国民经济各领域;由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推行。‎ ‎(2)影响:积极,有利于推动经济立法;有利于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消极,政治腐败加剧;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3)原因:两者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管控。‎ 不同。理由:经济基础不同或经济性质不同。(不能只判断不写理由)‎ ‎14.(2019·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解析:首先,选取两条信息,拟定主题。选取的两条信息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可从时间阶段、办报主体等角度去选取,然后根据信息拟定主题。其次,解读主题,运用所学知识从报刊产生的背景、报刊的内容、报刊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解读。最后,做出概括总结,升华主题。‎ 答案:示例一 选择第一、二条信息。‎ 主题: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 解读: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鸦片战争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成为外国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 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西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 示例二 选择第三、四条信息。‎ 主题:甲午战后,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 解读: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相关。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办报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 示例三 选择第五、六条信息。‎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 解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创刊,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 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