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及思想文化学案
板块总结提升(一) 中国古代文明通史整合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公元前2070~220年)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2.经济上:先秦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技特点。 1.(2017·福建宁德质检)《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由此可见,当时“鼎铭”( ) 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 B.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 C.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D.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得“鼎铭”的目的是记下祖先的功德,对后世以劝诫,说明了其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故选A项。据材料可得“鼎铭”的出现与祖先崇拜有关,与分封制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鼎铭”通过维系宗法制稳定来巩固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潍坊二模)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 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可以得出当时的田庄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故选B项。 3.(2017·四川南充三次适应性考试)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 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这一现象表明( ) 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 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体现了一种理性精神,故选A项。 二、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1368年)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1.(2017·湖北武汉调研)《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选C项。材料中“其百工在官者”,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民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与面向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 “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宣城二次调研)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宮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 ) 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 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中信息,可知皇帝诏令必须由二府颁布才能生效的规定,体现出决策过程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二府有权拒绝皇帝的诏令,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与材料中央机构的运作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皇权受到制约,不是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故C项错误。 3.(2017·陕西西安一模)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解析:选A。据所学可知,理学虽然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但理学没有在社会上成为主流思想之前,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到南宋时期理学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故选A项。 三、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 明、清前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1.(2017·江西五市八校二次联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选A项。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故C项错误;该表述与所学史实专制皇权加强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湖南新高考模拟仿真卷)《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D.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可知政府继续维持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强化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因而维护着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 3.(2017·全国新课标猜题卷)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 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李贽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即是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选A项。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反映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1)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2)经济上: 反映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文化上: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对点训练1】(2017·湖北荆州调研)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 ) 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可见士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反映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 (1)从经济上看: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正是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2)从思想上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对点训练2】(2017·安徽蚌埠二次质检)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一政策要求文字和道德的统一,即文化统一有利于政治统一,反映了时代要求,故选B项。“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没有反映出法家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这一政策没有反映出法家思想的影响,故C 项错误;文字和道德的统一,并不能反映出学术思想日益趋同,故D项错误。 3.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 (1)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加强专制中央集权。形成中外朝的中央机构;地方上,设置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推行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封建王朝达到鼎盛。 (2)经济方面:继续推出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经济上巩固了政治统治。 (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对点训练3】(2017·广东汕头一模)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C。据题干“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导致“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表明汉朝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统治,故选C项。 4.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 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 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两宋时期,国家分裂,两宋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词、话本、风俗画、戏曲等得到发展 科技 印刷术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对点训练4】(2017·辽宁抚顺一模)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交子的普遍应用 B.商业型都市兴起 C.理学禁锢社会思想 D.宋词成为科举内容 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而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商业型都市兴起,与文艺复兴时代相符,故选B项。 5.明清时期主要思想文化特点与社会特征的关联 社会特征 主要思想 特点 政治 君主专制 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 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要求,主张学以致用,没彻底否定儒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 存天理 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王夫之“理在气中” 灭人欲 李贽“禀赋自然”; 王夫之“ 天理所寓” 礼教三纲 李贽男女平等;黄宗羲君臣平等 明亡清兴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 重农抑商 黄宗羲“工商皆本”; 顾炎武“振兴工商”; 王夫之“国之司命” 文化 科学教条 李贽否定孔孟权威、强调独立思考 学风空疏 顾炎武“经世致用” 【对点训练5】(2017·江西南昌一模)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故选B项。 6.明清时期影响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 (1)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 政策上: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 (4)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对点训练6】(2017·湖南长望浏宁一模)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爽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百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信息“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可知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夷人有事必须申报”反映了政府闭关锁国是为了严格控制中外接触,故选C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