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及政治多极化趋势学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及政治多极化趋势学案(1)

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知识线索]——————专题知识视点 线索引领把握 线索1 从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的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线索2 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2)二是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 ‎[命题考情分析]——————透析命题规律 研析高考真题 考点一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考向一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美苏“冷战”‎ ‎1.(2017·高考全国Ⅰ卷)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D____‎ ‎【解析】 D对: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A错:这幅漫画出自苏联时期而不是苏俄时期。B错: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不能反映出“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所在。C错: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 考向二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美苏“冷战”‎ ‎2.(2016·高考全国Ⅱ卷)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D____‎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经济无直接关系,故B项排除。C项与不结盟运动的时间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 考向三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2015·高考全国Ⅱ卷)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考题试解:_________‎ 试解答案:____C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美苏关系发展演变的史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瓦解。美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苏联综合国力也空前提高,并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出现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在美苏对峙中,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苏联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后来经济发展进入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经济不断下滑,后政治改革失败,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两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相同,A项表述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故B 项错误。美苏双方的敌对意识没有淡化,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长期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故D项错误。‎ ‎[主干提炼]‎ ‎1.两极格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弱,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冷战”的表现 国家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 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1955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 背景:欧洲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之间持续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①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美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成为日本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背景:面对美苏冷战,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 ‎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作用: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冷战”后的世界局势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990年德国统一。‎ ‎②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 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不断,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主张推进多极化格局。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重难拓展]‎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特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冷战”。‎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③美苏两极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对外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③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1.(视角:两极格局的形成)‎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南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  )‎ 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 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 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 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选B。材料中“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政府最后不得不取消了参加会议的决定,是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影响,是“冷战”导致“南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拒绝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是西欧国家接受了马歇尔计划,欧洲呈现出分裂状态,B项正确;材料信息表达的是捷克政府对马歇尔计划和是否参加巴黎会议的态度,A项表述与此无关,排除;周边国家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是捷克政府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意识形态的对抗属于“冷战”的内容,但材料的主旨意思不在于此,D项排除。‎ ‎2.(视角:美苏“冷战”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上述现象导致(  )‎ A.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B.美苏激烈争夺亚洲 C.国际格局重大变化 D.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解析:选D。根据材料文字“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美国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中美国的劣势状态和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中美谋求关系的改善,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3.(视角: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做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该学者描述的现象(  )‎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C.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解析:选C。雅尔塔体系下,把欧洲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下,西欧一体化未打破原有的地缘政治,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的改善更多体现的是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积极互动的结果,不是“美国”“屈服于这种选择”,故B项错误;雅尔塔体系下,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局面,第三世界的崛起“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故C项正确;雅尔塔体系下,世界日益割裂成两部分,全球化也未改变这种地缘政治,与材料“地缘政治舞台上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符,故D项错误。‎ ‎4.(视角: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 C.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 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 解析:选C。根据所学可知,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暂时还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在强调对美国霸权行径的不认同,而且在探讨其不被认同的原因,因此“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理解片面,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银行家”“道德家”,并且从经济、合法性、道德三方面分析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多极化的加强,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故C项正确;材料不仅在说美国没有实力做“全球银行家”,而且也在强调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和“全球道德家”,故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