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秋 金版学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演练: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因素包括 ( ) ①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1971 年,而中美正式建 交是在 1979 年,所以①不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排除。 答案:B 2.“正是基辛格博士 1971 年 7 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 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 利。”其主要原因是( ) A.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解析:材料“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 年访问中国”表明美国已经承 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 斗争的胜利,故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解析: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日本在战 后依附于美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日关系改善的直接原因。 答案:C 4.到 2006 年底,有 1 478 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 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 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据题干可知,参加维和行动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 动,故选 D 项。 答案:D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 交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下列属于相关成果的 是( ) ①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参加二十国集团 领导人峰会 ③参加亚信峰会 ④进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个小项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 行全方位外交的具体体现,故 A 项正确。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 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 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 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 《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 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 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思考: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 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2)因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 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 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基础巩固 1.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国际因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 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对中国的支持, 故选 D。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A 错误;中日关系趋向缓和是 在 1972 年,B 错误;中美关系趋向缓和是在 1972 年,C 错误。 答案:D 2.1971 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 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 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亚非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APEC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解析:从题干材料“1971 年”“纽约”可知描述的是在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C。 答案:C 3.1972 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 A.标志着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 解析:1972 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 正常化,故选 A。B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 1979 年;C 选项中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是 1971 年;D 与史实不符合。 答案:A 4.下图是 1971 年 7 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 辛格的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 作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 具体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 1954 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① 错误;依据所学,1971 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故②正确;依据 1971 年基辛格访华时中美同时发表的公告内容,周恩 来总理与基辛格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故③正确;《中美建 交公报》发表于 1978 年底,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④错误,选择 B 符 合题意。 答案:B 5.“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田 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C.早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抗苏 D.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 解析: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但中美两国直到 1979 年 1 月才正式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是在 1972 年 9 月底访华,但 在访问期间就迅速实现了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所以说“他比 尼克松勇敢”,故选 D。 答案:D 6.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这从侧面说明了( ) 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 B.两极格局逐渐走向了解体 C.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较大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1972 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 “破冰之旅”,从评论看主要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国改变 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故选 D 项。 答案:D 7.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 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这里的“不正常 状态”是指( ) A.尖锐敌对 B.政冷经热 C.相互隔绝 D.相互仇视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尼克松访华前,中日关系长期受制于 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故选 A 项。 答案:A 8.阅读下表,其中导致 1975 年 1 月至 3 月《人民日报》对美国 报道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项目 1960 年 1 月 至 3 月 1975 年 1 月 至 3 月 1985 年 1 月 至 3 月 积极报道 0% 2% 14% 消极报道 95% 87% 24% 中性报道 5% 11% 62%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解析:观察表格,可知 1975 年 1 月至 3 月《人民日报》对美国积 极语态报道所占比例增多,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导致的,故选 C 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1978 年 7 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 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 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 式生效;12 月 16 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 变化表明(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D.中国不再对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解析:据题干时间及我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等一系列微 妙变化可知,中国逐步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根据国家利益调 整外交政策,故选 B 项。 答案:B 10.2017 年,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最高行政长官尼葛 这样评价中国的工兵分队:“中国工兵非常出色,不仅为达尔富尔的和 平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参与苏丹 维和行动属于( ) A.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行动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中国与苏丹双边外交活动 D.践行“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参加联合国倡导的对苏丹的维和行动, 这属于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故选 B 项。 答案:B 11.在某次会议上,有一“决议一经通过……非洲国家代表在过 道上兴奋起舞……有人振臂高呼。”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 “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在这次会议上 ( ) 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解析:解读题干材料,从关键信息“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 起舞”“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判断这次 会议是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在此次会议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C 项。 答案:C 12.我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 国的国策,主要是因为( )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 解析: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外 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 B。A、C 都 不是主要原因,D 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 民主国家的帮助,在刚刚成立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 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 妄动。” 材料二 1971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15 个,1972 年达到了 18 个, 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 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 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 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 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 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 (3)根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两方面回答。“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现象”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现外交突破 的原因可从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改善等方面考虑。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以了解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第(4)问从各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想到坚持外交 政策的灵活性,从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可以想到我们坚持 外交原则的坚定性。 答案:(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国家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 交的热潮。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任意两点即可) (4)突出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权独立和领土 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赋予一国的最基本权利。对中国人民而言, 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 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和珍贵。毋庸置疑, 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 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 不断增强互信基础。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开幕式上的致辞(2010 年 5 月) 材料二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合作提出重 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巩固团结互信,夯实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基础; 加大反恐力度,构筑本组织发展的安全环境;深挖合作潜力,增强本 组织发展的持续后劲;扩大友好交流,巩固本组织发展的人文基础; 完善内部建设,健全本组织发展的决策机制;秉承透明开放,营造本 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胡锦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 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 做出更大努力。 ——新华网(2010 年 6 月 11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什 么?原因何在?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关系的 发展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策略。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倡导和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中你可以 得出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中美关系和新时期的 中国外交。第(1)问,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等可看出“敏感”问题是台湾问题;其 原因和中美关系的发展阶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新 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由材料及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中国这一时期的 外交策略;其目的要据材料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回答 时言之成理即可,注意不应脱离材料。 答案:(1)问题:台湾问题。 原因:台湾问题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欲以台湾 为基地威慑中国,维护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发动朝鲜战争,中美交 锋;20 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建交; 21 世纪以来,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策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 的关系;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开展“反恐”外交。(答出两 点即可) 目的: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启示: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地区 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