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5-1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5-1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第五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18·长郡中学)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 ‎                     ‎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 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2. (2018·湖南郴州质量监测)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 C. 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 ‎3. (2018·广东深圳一模)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4. (2018·湖北联考)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 A.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5. (2018·贵阳一中)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 蕴涵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 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 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6. (2018·江苏六市二模)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  )‎ A. 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 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7. (2018·石家庄二中)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  )‎ A. 节制资本的思想 B. 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 关注工农的利益 D. 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8. (2018·湖北八校联考)《国民党一大宣言》载:“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 B.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 D. 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9. (2018·广东惠州二模)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  )‎ A. 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 B. 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 C. 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D. 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 ‎10. (2018·山东泰安期末)1921年6月,孙中山说:“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  )‎ A.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B.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 认为发展民生有助于实现民族独立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 ‎11. (2018·湖南怀化期末)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道:“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 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 B. 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C. 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 D. 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12. (2018·开封测试)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 B. 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二、 非选择题 ‎13. (2018·浙江绍兴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摘自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1) 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孙中山所设想的政体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的理由。‎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1930 年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蔡元培散文》‎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14. (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遥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A项错误;从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其民族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狭隘的民族主义到真正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C项错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D项错误。‎ ‎2. B 【解析】 民族主义,即推翻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的目的相似,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太平天国仍未跳出封建政权的范畴,从这一角度讲,民权主义对太平天国理论有所超越,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但仍未废除私有制,从这一方面来看,并未超越太平天国,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包含A、B、C三项,但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并不符合,故D项错误。‎ ‎3. C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渊源,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共和是历史传统,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先哲之遗业”“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并非继承发展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 ‎4. A 【解析】 “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让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项正确;“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可知对民生是有关注的,故C项错误;在三民主义思想中,有关于民生方面的措施,如“平均地权”,故D项错误。‎ ‎5.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体现了进行民族革命和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张,“国体民生,尚当变更”指的是进行政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 ‎6. B 【解析】 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时候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的意义,故D项错误。‎ ‎7.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思想,故A项正确。‎ ‎8. D 【解析】 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可知国民党主张“耕者有其田”,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可知,这一主张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并没有实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和中共的土地政策,即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有相同的部分,故D项正确。‎ ‎9.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议制民主本身也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纠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谈了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故D项错误。‎ ‎10. C 【解析】 “宜先求富强”说明孙中山意识到实现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先后,并不能反映出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故A项错误;“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说明孙中山倡导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但材料不能反映出“首倡”,故B项错误;“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可见民生主义(求富)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主张受到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 B 【解析】 中共民主革命思想主要内容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无法体现孙中山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A项错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的思想成果,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问题,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项错误。‎ ‎12. D 【解析】 由“1927年11月”可知,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了;由“宋庆龄、邓演达等”“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可知,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坚持新三民主义,D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开始”,可以排除。由“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可知,B项错误。C项与国民党左派无关,是共产党人的措施,可以排除。‎ ‎13. (1)内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变化:从“三权分立”到“五权分立”。理由:一是鉴于欧美各国三权分立之后出现了弊端,并力图纠正这一缺陷;二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使民众和社会易于接受。‎ ‎(2) 变化:从存在大汉族主义倾向的反满革命思想到将满族视作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希望各民族融为一体。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清朝的目标已达到;军阀混战,国家分裂。‎ ‎14. (1) 主要区别: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 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 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西学影响;‎ 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 ‎(2) 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 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 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