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7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7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7次 限时训练历史试题(高补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2.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大体上说,封建时代,以家为国……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秦汉开始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一转变( )‎ 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 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 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 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 ‎3.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明太祖 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 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 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 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 ‎4.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更改,即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 A.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B.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C.政治运行的高效率 D.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5.根据《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非法使用或非法侵吞该物品的行为,其中非法使用是指窃用,非法侵吞是指侵吞。这一规定旨在( )‎ A.规范城邦公民个人行为 B.协调公民经济纠纷 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明确侵占罪的主体 ‎6.虽然罗马法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被岁月逐渐尘封,然而,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这说明罗马法( )‎ A.为西方其他国家所继承 B.成为欧洲法律的渊源 C.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D.由衰落重新走向辉煌 ‎7.1708年,英国议会提出的议案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就在同年,由于议会强硬派的坚持,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不得不同意辉格党人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 A.具有深厚的忠君心理 B.未确立议会主权原则 C.重大事务须国王参决 D.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8.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没有兑现,农民对帝制感到失望,特别是1870年普鲁士军队入侵,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这一形势客观上有利于( )‎ A.促使巴黎公社获得了法国农民的有效支持 ‎ B.帮助法国政府赢得了对普战争的最终胜利 C.为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奠定了社会基础 ‎ D.拉开了法国朝着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序幕 ‎9.德国工业增长率在1860~1870年为2.7%,1890~1890年为6.4%,1890~1900年为6.1%。据此可推知的结论是( )‎ A.市场统一加速了德国现代化 B.德国经济战略侧重发展工业 C.联邦制确保了德意志的统一 D.君主制对德国持续发展不利 ‎10.据统计,从1860年到1894年,朝鲜向中国朝贡的年份有25年,琉球有8年,越南有5年,尼泊尔向中国朝贡了4次,缅甸朝贡了1次。1894年以后这一现象还有些残留,但末能构成一种国际秩序。这表明近代中国( )‎ A.宗藩心态已被完全破除 B.传统外交体制难以存续 C.积极顺应近代化的潮流 D.努力维护独立自主地位 ‎11.下面展示的是新闻漫画《新民国之怪象》,漫画分别对“共和”“平等”进行了阐释。由此可知,该漫画( )‎ A.祝贺中华民国的成立 B.揭示民主实践的不足 C.讽刺清朝统治的腐朽 D.歌颂中国社会的转型 ‎12.1946年4月28日,上海市举行参议员选举。凡二十岁以上男女公民,均可凭国民身份证或领取国民身份证(申请书)收据,或持有由保长或甲长开具的证明文件,往各区投票处依照程序投票。这一现象 A.表明民众人身被控制严格 B.说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 C.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D.反映了民主政府的建成 ‎13.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圣西门有时把它叫作“新的封建制度”,但更多时候把它看作存在于“旧制度”和“新制度”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的制度。这表明圣西门( )‎ A.以进化理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 B.提出了对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C.认可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 D.已认识到现有制度存在的弊端 ‎14.列宁说过,“(巴黎公社)通过革命后取得了政权的广大无产阶级群体在未经任何特别复杂的立法手续程序,就实行了社会制度民主化,从而废除了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实现了官吏由广大人民及其无产阶级通过选举的制度而产生”。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彻底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原则 C.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D.未借鉴资产阶级民主成果 ‎15.二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据此可知,十月革命( )‎ A.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B.奠定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 C.动摇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改变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16.1953年3月,新中国颁布第一部《选举法》后,全国首次开展民主普选。尽管人民对选举没有了解,但据当时统计,本次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这说明( )‎ A.政协会议职能日益扩大 B.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 C.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 ‎17.1982年宪法序言特别提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一条款蕴含的理念是( )‎ A.民权与理性交融 B.自由与平等并存 C.民主与法治并行 D.自由与法治互补 ‎18.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19.1963年,有美国政府人士表示:“今天我们追求一种对共产党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我们决心对未来变化的任何可能性敞开大门,对那里出现的能够促进我国利益、服务于自由世界和有益于中国人民的变化,不会砰然一声把门关闭。”这一言论意在呼吁美国( )‎ A.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B.运用经济手段以遏制中国 C.积极开拓新中国市场 D.在对华政策上保持灵活性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宣布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危险仍然严重存在”。可见,当时我国对外战略立足于( )‎ A.维护和平,保证发展 B.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导向 C.发展经济,韬光养晦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1.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是美国的70%、世界平均值的80%。截止到1996年,中国参加了51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 A.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重视参与区域组织活动 D.外交机制不断走向成熟 ‎22.对马歇尔计划的推出,有政治家引用莎士比亚《享利五世》中的一句话说,在国际危机最黑暗的时刻,杜鲁门表现出“黑夜里哈里的一点英雄形象”,他使盟友们放心,让敌人们胆寒。在该政治家看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 A.重建欧洲,维护和平 B.复兴欧洲,缓和冲突 C.稳定西欧,遏制苏联 D.武装盟友,称霸全球 ‎23.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并指出“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已认识到( )‎ A.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 B民族独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 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D.国际经济秩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4.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已越来越被互联起来,科技、经济和政治革命正在铲平各种壁垒,世界经济去中心化、平坦化正在变为现实,一度形成的美、欧、日经济中心再度向新的力量结构转变。这一转变( )‎ A.促成大国竞相抱团局面出现 B.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使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东方 D.导致世界各国文明趋于一致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我朝抚绥藩服, 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 系属与国(注:与国指友邦),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 皆以日本师出无名, 不合情理, 劝令撤兵, 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 迄无成说, 反更陆续添兵……乘我不备, 在牙山口外海面, 开炮轰击, 伤我运船……该国不遵条约, 不守公法,任意鸱张, 专行诡计, 衅开自彼, 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 迅速进剿, 厚集雄师, 陆续进发, 以拯韩民于涂炭。‎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录)‎ 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 更使朝鲜永免祸乱, 得保将来治安, 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先告清国, 以协同从事, 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惟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 ……以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 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 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 亦不得不公然宣战, 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 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 以全帝国之光荣。‎ ‎——《对清国宣战诏书》(摘录)‎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 参考答案 1. ‎【答案】B【解题分析】引文的大意是说:由天来安排,大家就都信服,由人来安排,大家就会起争执;既然由天定了,就不会发生争执了。之所以上升到天道,是为了将嫡长子继承制神圣化,用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故选B。嫡长子不是由天子选任的,故A错;C项与引文含义不符;引文就整个宗法制度而言,并非指某个人是否是嫡长子身份,故D不当。‎ ‎2.【答案】B【解题分析】材料中的“封建时代”与“秦汉”相对应,则“封建时代”是指商周时期,“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突出的是家国一体特征,因此材料前一部分实际上说的是分封制下,天下为众多的贵族家庭所分割;“秦汉开始……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说明国家权力已高度集中到了皇帝手中,皇权专制局面形成,故B项正确。A、C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权力分散走向了统一时期的权力集中,没有体现封建社会政治秩序是否稳定,D项错误。‎ ‎3.【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中的“设殿阁大学士”“烤火打盹”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是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所设置的近侍之臣;然而宋讷对发生在身边的火灾危险尚不知,谈何协助君主。故太祖的言论反映了其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故选D项。A、B、C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4.【答案】B【解题分析】材料中“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辩论,最后采取举手或投票”的参政方式鲜明地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故选B项。“局限性”“高效率”“热情高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答案】C【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未经被窃人同意”可知,罗马法注重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提及侵占罪的主体,排除D项。‎ ‎6.【答案】C【解题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法律实践中去”,这说明罗马法的精神与原则深刻影响到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由此可知,罗马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各国吸收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并非继承罗马法或将罗马法作为源头,排除A、B两项;D项叙述错误。‎ ‎7.【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 可知,英国国王虽权力受限制但仍有权否定议会议案,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仍有待完善,故选D项。A项由材料体现不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就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8.【答案】C【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农民对帝制感到失望”“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可知,法国帝制传统在民众中的认可度被削弱,国内君主派的群众基础从而也被削弱,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法国国内共和派与君主派的争夺,故C项正确。A、B均不符合史实,D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9.【答案】A【解题分析】由材料可知,1880-1890年、1890~1900年德国工业增长率均高于1860-1870年,这说明自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工业生产实现了迅速发展,而国家统一即国内市场的统一,故A项正确。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工业的发展,故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答案】B【解题分析】由材料可知,1894年以前周边国家向清政府朝贡的现象较常见,但之后此现象基本消失,这体现了在列强侵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难以存续,故选B项。A项表述绝对化,排除;清政府固守传统封建体制,不可能积极顺应近代化潮流,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1.【答案】B【解题分析】漫画名中的“怪象”一词,体现了作者对民国初年出现的社会现象的不满从漫画中对“共和”等的阐释可知,民国时期所谓的“共和”“平等”都徒有虚名,与其本身内涵极不相称,漫画体现出对当时民主实践不足的揭露,故B项正确。‎ ‎12.【答案】C【解题分析】材料所述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市的普选情况,这种选举方式是当时政治民主化探索的体现,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D两项无法由材料信息得出。‎ ‎13.【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把它叫作·新的封建制度”可知,圣西门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现象,而其“一个过渡性的制度”的认识说明,资本主义制度被一种新制度代替具有必然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圣西门已初步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D项正确,排除C项。当时生物进化论理论尚未产生,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圣西门并没有提出新社会的蓝图,排除B项。‎ ‎14.【答案】B【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社会制度民主化”“官吏由广大人民及其无产阶级通过选举的制度而产生”可知,巴黎公社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原则,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巴黎公社没有发动广大农民,C项错误;虽然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民主政治,但这不能说明它没有借鉴资产阶级民主成果。‎ ‎15.【答案】A【解题分析】材料“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 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即十月革命对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故选A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于二战结束后,而不是由十月革命促成的,B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均不符。‎ ‎16.【答案】C【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广泛参与民主普选,这说明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政协会议,排除A项;B、D两项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均排除。‎ ‎17.【答案】C【解题分析】材料信息“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体现了1982年宪法强调依法治国这一原则,这是“文革”结束后我国认识到重建民主政治必须要有法制予以保障,故选C项。‎ ‎18.【答案】C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的特权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与这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的。故C项符合; 材料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故A排除;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B排除; 材料对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进行系统、区别对待的处理,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故D排除。 ‎ ‎19.【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我们追求一种对共产党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对未来变化的任何可能性敞开大门”“对…变化,不会砰然一声把门关闭”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言论要求美国的对华政策,要能应对各种形势变化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把门关闭”。可见,这一言论意在呼吁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适当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由“门户开放政策”信息可知,材料言论的动机并非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运用经济手段”“市场”等信息在材料中没体现,排除B、C两项。‎ ‎20.【答案】A【解题分析】由材料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同时因“战争危险仍然严重存在”,于是制定了争取和平的对外方针,这说明我国对外战略立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故选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均不符。‎ ‎21.【答案】B【解题分析】材料所述说明我国积极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这说明我国对多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联合国”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区域组织”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 ‎22.【答案】【解题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使盟友们放心,让敌人们胆寒”,“盟友”指的是西欧国家,“敌人”指的是苏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和控制西欧国家,稳住资本主义阵脚,从而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材料理解都不够全面。‎ ‎23.【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可知,不结盟运动已开始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估工作,并已要求改变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为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故D项正确,排除A项;B、C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24.【答案】B【解题分析】材料“铲平各种壁垒”“世界经济去中心化、平坦化”是指国际力量的多元化这体现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故选B项。A、C两项由材料均体现不出世界文明呈现出多元化,而不是“趋于一致”,D项叙述错误。‎ ‎25.(12分)【答案】不同:宣战理由的不同。‎ 说明:中国出兵朝鲜是根据朝贡体制,保护藩属国,认为发动战争的责任在日本,中国是被动应战;日本认为出兵朝鲜是根据日朝条约,是为了保护朝鲜和维护地区和平。‎ 在朝贡体制之下,清政府出兵朝鲜是履行宗主国的义务,维护藩属国的稳定以及地区和平,清政府无意侵略朝鲜;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已制定对外扩张政策,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战争开始之后日军大肆屠杀朝鲜人民和中国民众,纯属武力侵略与扩张,并不是为了维护朝鲜和地区和平。‎ 从不同的宣战理由可以看出日本是在为自己发动侵略战争进行辩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