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突出考查中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古代分封制概念的理解、三省六部制的概念内涵、军机处的基本特征、科举制的内涵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宗法制的影响、古代专制政治的发展趋势、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历代官员选拔“德”“才”观的变化、唐宋与宋代君主专制程度比较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 ‎ ‎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01.(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01.(2017年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文物挖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做这类题目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的细节性知识点,同时把握关键词,注意不要夸大对信息的解读即可。‎ ‎02.(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 姓名 籍贯 任相时间 位序 吕不韦 濮阳 庄襄王元年至始皇十年 右 昌平君 楚 始皇元年至二十一年 左 隗壮 ‎?‎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右 王绾 ‎?‎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左 冯去疾 韩上党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右 李斯 楚上蔡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左 A. 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 B. 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 C. 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国家政务 D. 大事上存在明显的制度局限 ‎【答案】A ‎【解析】材料只是涉及丞相的籍贯和任职年限,和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无关,排除B;C只是涉及丞相的职权,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和丞相制度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材料表明秦始皇大致同时设左右丞相,互相牵制,体现了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故选A。‎ 考点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01.(2017年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答案】D ‎ ‎【解析】‎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政治制度的特征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具备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 ‎02.(2017年全国新课标1卷25)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央集权加强。‎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西汉王朝初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是此后王国势力膨胀,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基本解决王国问题,有利于实行“大一统”。本题的干扰项为A项,但是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应是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本题实际上考查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集中力量应对内忧外患,因此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01.(2017年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02.(2017年全国新课标2卷27)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的形成 ‎【名师点睛】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形成,内阁本来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立的机构,且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但皇帝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会威胁皇权,因此让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得以参政,地位逐渐上升,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现象。‎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归纳总结】‎ ‎(一)商朝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 ‎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背景: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定都镐京)‎ ‎2、内容:‎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②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③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④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 ⑥发展历程:推广于西周,衰落于春秋。‎ ‎ ⑦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后来出现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周天子权威削弱。‎ ‎(2)宗法制;‎ ‎①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④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⑤影响:‎ A、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 B、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 C、内化为孝悌伦理观念,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天下)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使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浓厚的部落色彩 ‎②有浓厚的迷信和神权色彩 ‎③有开创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高度的集权。‎ ‎【方法技巧】‎ ‎1.知识要点 ‎(1)对宗法制应明确: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四个重要观念,“血缘亲疏”、“男尊女卑”、“忠孝观念”、“尊祖敬宗”。‎ ‎(2)对于分封制应明确其分封的对象、内容、影响,及其与宗法制、相应土地制度的联系等。‎ ‎(3)注意礼乐制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社会热点 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 附:‎ ‎1.易混易错 ‎(1)长子一定是嫡长子。‎ 错误。“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子”,偏房所生为“庶子”,诸“嫡子”中的长子为“嫡长子”。因此,偏房所生的长子不是嫡长子。‎ ‎(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同。‎ 错误。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3)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 ‎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概念:‎ 贵族政治: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的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分封制的推行必然是贵族政治,而分封制的衰落也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衰落 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必然是官僚政治,秦始皇设职授官,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也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终止,官僚政治是建立在管理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体系 ‎3.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内容 特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 ‎(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 ‎(2)开拓了疆域 ‎(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关系 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4.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影响 ‎①积极影响: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②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③对后世影响: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而且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王侯。‎ ‎5.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3)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 ‎(4)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5)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典题探究】‎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 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归纳总结】‎ ‎(一)背景:‎ ‎1、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 ‎2、政治:‎ ‎①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②秦国统一六国 ‎3、思想:百家争鸣,法家思想兴起 ‎4、实践:商鞅变法的成功实践 ‎(二)内容:‎ ‎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最终使军车大权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3、地方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三)巩固措施:1、选官制度:沿用军功受爵,制定一套选拔制度。‎ ‎2、监察制度:建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检查制度 ‎3、考核制度:建立一套考核官吏的制度 ‎4、法律制度:制度《秦律》,轻罪重罚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秦法以“轻罪重罚”为指导思想,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 ‎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方法技巧】‎ ‎1.知识角度,从制度创新角度认识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特别注意郡县制度的推广产生的深远影响。‎ ‎2.史观角度,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为切入点,从文明史观或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秦朝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3.热点角度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人治”色彩。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祖国统一和民主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附:‎ ‎1.易混易错 ‎(1)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概念的区别 专制主义:‎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2)秦朝是郡县制的首创者,并将其推广到全国。‎ 错误。郡县制出现在春秋后期,很长时间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因此,郡县制不是秦朝首创的。‎ ‎(3)秦朝既是君主专制国家,也是中央集权国家。‎ 正确。在古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统一的,近代以来,君主专制的国家越来越少,但是,大多数国家实行中央集权。‎ ‎2.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典题探究】‎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答案】C 考点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归纳总结】‎ ‎(一)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内容:‎ ‎(1)中央:①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中朝,三公九卿转变为成为外朝,是一个执行机构。‎ ‎(2)地方:‎ 汉高祖:郡国并行 汉景帝:削藩 汉武帝:‎ ‎①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影响:‎ ‎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内容:‎ ‎(1)中央三省六部制 ‎①特点:三省指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②作用:‎ A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B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C三省六部的确立和完善,使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 ‎(2)地方:设置节度使,镇守地方。‎ ‎(三)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措施:‎ ‎(1)削实权 (“权”) ‎ ‎①削弱藩镇;②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设二府削弱宰相权力;‎ ‎④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2)制钱谷(“钱”)‎ ‎①地方各路设转运侃,各州郡赋税均由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②设三司,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3)收精兵(“兵”)‎ ‎①设三系列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 ‎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影响:‎ ‎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纺一和 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四)元朝的政治制度 ‎1、内容:元代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分为十个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并直接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称之为“腹里”;二是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中书省是元代中央最高的行政的机构。)‎ ‎2、特点: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政区,但受中央直接控制。‎ ‎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五)选官制度:主要解决官僚机构官员选拔问题 汉朝 察举制 ‎①形成 西汉时建立和发展,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内容。‎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称乡举里选。后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逐渐由官僚家族所支配。‎ ‎②特点 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③影响 察举制拓宽了选官渠道,注意德才兼备,不拘一格,使西汉武帝时人才济济;这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门第声望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导致官僚集团的形成。‎ 魏晋 九品中正制 ‎①形成 曹魏时曹丕建立,将人才划分九个等级,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考评,授予相应的官职的一种制度。‎ 起初,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 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②特点 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 ‎③影响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为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隋唐至1905‎ 科举制 ‎①形成和演变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明清堕落(实行八股取士),晚晴(1905年)废止。‎ ‎②特点 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门第不高但有才干的庶族地主也能参予到统治集团中来。‎ ‎③评价 积极意义:‎ 科举制的实行,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主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 明清时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种种弊端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化的产物。‎ ‎(六)监察和谏议制度 ‎(一)监察制度 ‎1、历程:(1)秦: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 (2)西汉:中央: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刺史(监督地方高官和诸侯)‎ ‎ (3)隋唐:门下省 ‎ (4)北宋:通判 ‎ (5)明朝:都察院 ‎2、影响:(1):利处:一定程度上打击地方割据 ‎(2)弊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与低效。‎ ‎(二)谏议制度 ‎1、历程:(1)隋唐:门下省 ‎ (2)北宋:设谏院 ‎ (3)明朝: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反映了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2、影响:(1)弊端: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 ‎ (2)利处:一定程度上防止决策失误 ‎【方法技巧】‎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 ‎(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 ‎(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附:‎ ‎1.易混易错 ‎(1)“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正确。汉朝初年基本沿袭秦朝制度,但有所变化,如地方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 错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3)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是两个职责相同的行政机构。‎ 错误。元朝的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但不是最高行政机构,唐朝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 ‎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异同: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 异: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在地方上汉武帝削弱王国实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财权、行政权。‎ ‎3.比较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 三省六部制 美国三权分立 目的 加强皇权 防止专制,维护民主 机构 中书省、下门省、尚书省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职权 决策、审议、执行 立法、行政、司法 实质 封建专制制度 民主制度(或代议制)‎ ‎4.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 ‎ ‎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点 盛行时间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 确立于元,推行至今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与中央任免。‎ 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 认识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典型例题】‎ 有关我国官员阶层假日和办公时间据历史学家陈联陞统计:在唐代,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官员办公时间的增多本质上反映了(  )‎ A.需要有公务员处理的政府职责逐渐的增加 B.分权与制衡降低了各级公务员的办事效率 C.专制王权的强化皇帝更像一个严厉的主人 D.以文取仕的科考制度弊端在明清日益凸显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古跨朝代选择题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归纳总结】‎ ‎(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 ‎1、明太祖:‎ ‎(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六部分权,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无决策权;‎ ‎(2)地方废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主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 ‎2、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立内阁,此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票拟”。‎ ‎(1)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 ‎1、军机处设立背景: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康熙时设南书房;到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皇帝挑选亲信官员担任军机大臣。‎ ‎2、影响:(1)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2)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3)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3、军机处的最大特点:“简、速、密”。作用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方法技巧】‎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极端与黑暗时代。复习时把握—个“趋势”、注意两个“联系”、抓住三个“核心”。 ‎ 一个“趋势”: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 ‎ 三个“核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有三大核心内容,即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 附:‎ ‎1.易混易错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之后就设置内阁。‎ 错误。废除丞相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 ‎(2)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本质上是一样的。‎ 错误。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3)明朝内阁首辅、清朝军机大臣等同于“宰相”。‎ 错误。明朝内阁首辅、清朝军机大臣,形式上和宰相制度下的“相”相似,但在实际权力上却不能同日而语,宰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力,对皇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只能秉承君意办事,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并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 ‎2.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区别。‎ 明朝 西方 产生背景 丞相制度废除后,由于行政量巨大,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的。‎ 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 产生方式 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 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权力大小 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无决策权。‎ 中央立法、决策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性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权进一步加强。‎ 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联系: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不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相同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专题小结】‎ ‎1.学法指引 ‎(1)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以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为特点的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贯穿于专题知识的始终。‎ ‎(2)要抓住两对基本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属于中央集权制度范畴,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属于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上述矛盾典型地体现在秦汉、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时期。‎ ‎(3)要注意对重要概念的讲解和训练。如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军机处等。并能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加以评价和分析。‎ ‎(4)对本专题的重点概念加以纵横比较。如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隋唐与明科举制的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制衡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等。‎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个继承与发展:汉继承与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唐继承与发展了隋朝的政治制度。‎ 三大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 四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分化宰相权力、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加强监察机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明朝)‎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宋朝)‎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四大趋势:‎ ‎(1)皇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相权与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4)对边疆的统治不断加强 图表演示:‎ ‎5.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6.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中国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点 盛行的 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几乎盛行于 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行至今天 维系的 纽带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和 中央政府关系 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是贵族政治。‎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郡县、行省是中央政府的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没有封地,是官僚政治。‎ 作用和 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诸侯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破坏国家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 同 点 ‎(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认识:‎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典型例题】‎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 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答案】D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 ‎【巩固微练习】——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 ‎2.《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说明李斯认为(  )‎ 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答案】C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 ‎3.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的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故A.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古跨朝代选择题 ‎4.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 A.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D.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宋代的丞相仍具有较大的权力且材料体现不出其权势变化与渐进性,故A项错误;宰相并不代表整个士大夫群体,故B项错误;宋代所有的敕书虽然都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但也必须经由宰相副署并由宰相机构发布方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皇权在宋代受到了一定程度制约,故C项正确;“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相权都没有凌驾于皇权至上,故D项错误。‎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宋朝 ‎5.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C.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保证了秘书选拔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答案】D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明朝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表3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 表3 ‎ 时期 ‎ 录取数量或方式 ‎ 考试内容 ‎ 考试程序 ‎ 唐代 ‎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 宋代 ‎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 明代 ‎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任选一角度作答,最好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中选择一个入手,论述时应充分运用材料所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做到史料充分,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 评分要求:论题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 评分细则:论题4分,阐述8分(史论结合6分,逻辑2分),总分12分。 ‎ 示例1: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4分) ‎ 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8分。如果从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三个方面任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 示例2: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4分) ‎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8分) ‎ 示例3: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4分) ‎ 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8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全国卷41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