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学业 水平测试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形成一种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这种“格局” A. 开始于商周时期 B. 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C. 具有分散开放性 D. 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小土地分散式经营”指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与生活格局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D正确;这种格局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这种格局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故B错误;这种格局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的特征,故C错误。 2.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看到如下图。该政治制度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宋代二府三司制 D. 明朝内阁制 【答案】C 【解析】由图中的“度支、户部、盐铁”“参知政事、中书门下”“枢密院”等信息可知,这一政治制度是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故C正确;秦朝三公九卿制制度没有“参知政事、中书门下”“枢密院”等,故A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没有“参知政事”,故B错误;明朝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只是咨询机构,故D错误。 3.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洋洋洒洒,但直到16500字后才涉及主题,朱元璋很生气,指出只需500字即可把事情说清楚。针对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的政务,朱元璋 A.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 建立内阁,参与政务 D. 重用身边宦官,参预机要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导致政务繁忙,为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其特设立殿阁大学士来充当处理政事的助手,故选B。A项是造成朱元璋日理万机的原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排除C;朱元璋要求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重用宦官乃是因为内阁权利的扩大而采取的制衡措施,这是后话,排除D项。 4.2018年4月11日,一件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西周青铜器虎蓥竟在23分钟内拍出了41万英镑的高价。与这一文物的流失密切相关的事件应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从圆明园流失出去的西周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掠夺了圆明园的大量文物,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没有进入北京,A项错误;C项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同材料无关,排除;D项虽然进入北京,但是不符合材料时间和事件的信息,排除。故选B。 5.“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A. 金田起义 B. 定都天京 C. 挥师北伐 D. 举兵西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广西,是太平天国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是太平军要消灭清政府的北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巩固天京大本营的西征,不符合题意。故选B。 6.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是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加重 B. 中国民族精神觉醒高涨 C.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 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笔记中“甲午战后:小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映日荷花别样红”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风送秋荷满鼻香”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留得残荷听雨声”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由此可知,笔记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故C正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加重、中国民族精神觉醒高涨、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 7. 李鸿章再次致电丁汝昌称:“速带六船来(大)沽,面商往旅(顺)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即刻起碇,勿迟误。”此材料表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 A. 备战迎敌 B. 妥协求和 C. 退让保船 D. 消极避战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速带、拼战、尽力为之、即刻起碇,勿迟误”等字眼均足以证明李鸿章对此战的态度是积极备战迎敌的,而不是其它选项的态度,从材料的关键字眼出发即可做对此题。故A正确。 8.学者冯天瑜认为某一历史事件“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中共诞生 D. 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判断该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 9.如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官僚资本依托政权急剧膨胀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936年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所占比例相对于1920年来说有明显缩小,民族资本所占比例则有明显的提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大大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A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B错误;材料数据说明此时官僚资本所占比例缩小了,故D错误。 10.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了 A. 五四运动影响扩大 B. 辛亥革命余波未平 C. 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D. 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答案】A 【解析】材料“沪商全体罢市……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反映了五四运动由北京扩展到上海商界,而且吴佩孚致电总统徐世昌要求共维时艰,说明五四运动影响扩大,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不是辛亥革命余波未平,故B排除;国民革命和全民抗战都与材料无关,故CD排除。 11.历史地图以简明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如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太平天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国共对峙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由地图中的“井冈山根据地”“瑞金”等信息可知,此时是土地革命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C正确;太平天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都没有“井冈山根据地”,故AB错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中心是在北方,故D错误。 12.如下图是张仃创作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其影射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华北事变 D. 七七事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中的“东北、张学良、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以及门口的狼等信息是在影射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故B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北,故A错误;华北事变发生在华北,和张学良无关,故C错误;七七事变发生在北平,和张学良也没有关系,故D错误。 13.阅读《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表,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年 125130 1938年 249213 1941年 144951 1942年 87719 A. 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 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C.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 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942年以前,尤其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较多,这说明国民党军队抗击了日军的主力,对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故D正确;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大大较少,这说明敌后战场开始抗击侵华日军主力,故A错误;表格数据无法得出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故B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但从数据中无法得出,故C错误。 14. 《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A. 淮海战役胜利后 B. 辽沈战役胜利后 C. 渡江战役胜利后 D. 平津战役胜利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我们明确这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幕,关键就是解决是哪场战役。突破口就是王府百货,王府百货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因此是北京的一景,因此确定是平津战役,本题选择D选项。 15.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A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1953年至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股份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变化,经营方式经历了个体经营、初级社、高级社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正确;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故B错误;1978年以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D错误。 16.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解说词:“彩车上的巨型雕塑,再现了‘人民代表意气风发步出人民大会堂’的经典场景。中国人民,终于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该“经典场景”对应的历史事件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 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C.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D. 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意气风发步出人民大会堂经典场景”对应的历史事件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故C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故A错误;1949年9月一届政协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故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故D错误。 17.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答案】C 【解析】报纸使用词汇的频率往往和当时社会重大事件有关。“和平共处”一词在1953年到1956年的《人民日报》使用频率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 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和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直接关系,故C正确;1985年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A错误;从新中国成立起,中央政府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B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和题意无关,故D错误。 18.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对华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D.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从1972年开始,美国对华进出口贸易额都出现了急剧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改善,故C正确;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和中美贸易增长无关,故A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9.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 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急剧增长,这主要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有密切关系,故C正确;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故B错误;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故D错误。 20.如下图是1978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国有企业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D. 经济特区设立 【答案】B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2002年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大大减少,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从无到有,并占到工业总产值中的一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即国有企业改革,故B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在农业领域,故C错误;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外开放,不是改革,故D错误。 21.1986年,邓小平曾表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 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B. 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 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D.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说明了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故D正确;台湾问题主要涉及领土问题,而不是民族关系,故A错误;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故C错误。 22.2019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三场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正式会议、闭门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新开发银行对话会。这主要表明中国 A.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参加联合国的事务 D. 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正式会议、闭门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新开发银行对话会等是多个国家同时的外交活动,属于多边外交。习近平主席的这些活动表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D正确;区域合作指的是某个区域内几个国家的合作,金砖国家不属于一个区域内的国家,故A错误;睦邻友好指的是邻国之间关系,金砖国家不是邻国,故B错误;金砖国家外交活动不是联合国的事务,故C错误。 23.“他承认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这里的“他”指的是 A. 普罗塔格拉 B. 苏格拉底 C. 马丁路德 D. 康德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他承认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指的是苏格拉底推崇理性、肯定“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故B正确;普罗塔格拉主张感觉是人最重要的品质,故A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康德主张“人非工具”,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24.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时形成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 新航路开辟 B. “圈地运动” C. 文艺复兴 D. 经济全球化 【答案】A 【解析】由图中的“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等信西可知,①对应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新航路开辟,故A正确;“圈地运动”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无关,故B错误;文艺复兴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也没有关系,故C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25.17世纪的英国历史上,某一事件被称作一场“家庭纷争”、一次“光荣革命。该事件的主导者是 A. 国王 B. 议会 C. 枢密院 D. 内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7世纪的英国……家庭纷争……光荣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其主导者是议会,故B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被限制,故A错误;枢密院并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故C 错误;内阁是行政机构,也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故D错误。故选B。 26.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 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 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 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主张个人融入政治社会是透过一个相互同意的过程,当中,个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规则,并接受相应的义务,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种类的伤害,这与材料“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的说法一致,故由此我们可推断出卢梭主张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D项符合题意。法治与“人治”相对,指的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显然材料与法治概念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政体的相关描述,排除B;C项与材料“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的说法相悖,排除。 27.易中天在《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不包括 A. 联邦制 B. 民主共和制 C. 总统制 D. 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指的是美国建立以后设计出了1787年宪法。该宪法“精巧的设计”包括三权分立制度、联邦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等,而责任内阁制属于英国的制度设计。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8.如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的衰退 B. 垄断组织的产生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从1841年到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中工业比重明显提升,服务业和农业比重有所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故C正确;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生产的衰退,故A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就业人口的比重变化无关,故D错误。 29.“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指的是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原来的议员选举制度已经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故A正确;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度形成,故C错误;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和此次议会改革无关,故D错误。 30.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这一现象 A. 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违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C. 推动企业优化经营管理 D. 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出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促使企业规模扩大,由此推动了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故C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错误;垄断组织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必然结果,故B错误;垄断组织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错误。 31.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时期中最适当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列宁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 A.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B. 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C. 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D. 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由此列宁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时期中最适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因此,列宁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B正确;1917年7月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故A错误;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故C错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D错误。 32.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该政策 A. 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 开创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C. 促进了农业恢复和发展 D.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指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通过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促进了农业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保证了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A错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工业化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故B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错误。 33.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C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答案】C 【解析】材料“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即为经济民族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民族主义是在国际贸易中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美元贬值有利于刺激出口,这样可以把国内过剩的商品倾销到其他地区以转嫁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ABD三项着眼于稳定国内社会秩序、刺激就业、恢复生产等,故排除。 34.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存在“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这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效率低下等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工人阶级觉悟低下,故A项错误;此时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现象,故B项错误;1937年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错误。 35.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须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此次会议 A. 缔结了关贸总协定 B. 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C 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D. 形成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须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指的是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美对金融霸权争夺。这一争夺,美国取得胜利,由此形成了布雷顿森林协议,故D正确;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组织,故A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英国无关,故B错误;欧洲联盟条约和美国无关,故C错误。 36.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些做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挫伤了劳动积极性 B. 扩大了社会消费 C. 稳定了社会的秩序 D. 增加了政府收入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推行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福利政策的推行缩小了贫富差距、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37.如下图是载于墨西哥《观察家日报》的一幅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A. 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危害性 B. 抨击美国经济技术的垄断性 C. 呼唤世界贸易体系公正性 D. 质疑区域经济合作的公平性 【答案】D 【解析】由漫画信息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墨西哥农业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寓意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国和加拿大占主导,墨西哥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可知,墨西哥《观察家日报》在质疑区域经济合作的公平性,故D正确;漫画体现的是经济区域化,不是经济全球化,故A错误;漫画和美国经济技术的垄断性无关,故B错误;漫画和世界贸易体系也无关,故C错误。 38.如下图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银行承担主要救助职能 B.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走向崩溃 C. 法制化的贸易体系亟待建立 D.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答案】D 【解析】由《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整个欧洲示意图》可知,希腊的债务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故D正确;世界银行主要承担发展中国家救助职能,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走向崩溃,故B错误;关贸总协定标志着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建立,故C错误。 二、非选择题 39.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在战国时期发展了儒家学说,使先秦儒学日趋于成熟。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是提出了以性善论为内容的心性说,开辟了儒学心性思想发展的道路,它对宋明理学和心学有直接的影响。 材料二 董仲舒提出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宣扬阳尊阴卑的伦理观……他提出王道之三纲的春秋大一统的原则,抬高君权,独尊儒术,实行以德为主的德刑并用等政治措施……基本上符合时代的要求。 材料三 王守仁的心学,在主观上是为“破心中贼”以巩固封建社会秩序,然而由于他强调治学的“自得”,“自信”,坚信内心的“良知”……因此,他的“致良知”说却为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给解除陈腐的传统观念和进行社会变革以启迪。 ——以上材料摘自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守仁心学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发展变化的特征。 【答案】(1)突出特征:提出心性说。 发展: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2)思想内容: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阳尊阴卑、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德刑并用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影响: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特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兼收并蓄 【解析】 (1)“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一信息“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是提出了以性善论为内容的心性说”,归纳得出:提出心性说。“发展”,依据材料一信息“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是提出了以性善论为内容的心性说,开辟了儒学心性思想发展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等角度分析。 (2)“内容”,根据材料二信息“董仲舒提出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宣扬阳尊阴卑的伦理观”概括得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阳尊阴卑;由材料信息“他提出王道之三纲的春秋大一统的原则,抬高君权,独尊儒术,实行以德为主的德刑并用等政治措施”概括得出: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德刑并用等。“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等角度分析。 (3)“影响”,根据材料三信息“王守仁的心学,在主观上是为‘破心中贼’以巩固封建社会秩序……因此,他的‘致良知’说却为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概括得出: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承前启后、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兼收并蓄等角度思考。 40.冷战是二战后近半个世纪里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其影响极为重大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是战后头号强国,苏联是战后头等强国,它们的一个共识是:在刚经历二战后,必须避免美苏直接交战。但彼此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冷战的根本起因……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杨捷《冷战九讲》 材料二 冷战后的世界并不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的世界。在冷战的过程中,美国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实力的下降使美国再也不能够担负起领导西方世界的重任,就更不用说领导全世界走向21世纪了。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国之外的其他的力量中心正在崛起,这是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陈开仁《冷战——实力与谋略的较量》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各国应该致力于国内事务,努力解决好国内问题。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冷战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冷战后的世界并不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的世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其他的力量中心”。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答案】(1)根本起因: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和对立。 直接起因:美国政府制定遏制苏联的政策。 冷战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2)原因:美国实力下降力量中心: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第三世界等 (3)教训: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反对扩张主义;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国内事务。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但彼此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冷战的根本起因”概括得出:根本起因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和对立。由材料信息“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是冷战的直接起因”概括得出:直接起因是美国政府制定遏制苏联的政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等角度思考。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在冷战的过程中,美国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实力的下降使美国再也不能够担负起领导西方世界的重任,就更不用说领导全世界走向21世纪了” 得出:美国实力下降。“力量中心”,结合所学知识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第三世界等角度分析。 (3)“深刻教训”,根据材料三信息“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得出: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由材料信息“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得出:反对扩张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由材料信息“各国应该致力于国内事务,努力解决好国内问题”得出:致力于国内事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