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作业

专题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训练20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                  ‎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8·湖南醴陵二中月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 A.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答案 B 解析 A项中“东方”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美洲大陆”不符,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为狂热地追求黄金,故B项正确,D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排除C项。‎ ‎2.(2018·广东惠州月考)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商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之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欧洲的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B.葡萄牙的物价低于中东 C.价格革命刺激了经济增长 D.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商贸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1504年”“葡萄牙”“威尼斯”“他们的交易只限于中东的产品”等关键信息可知,世界开始了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以答案选A项;由材料并不能得出中东经济地位的提升,‎ 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价格革命,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北京牛栏山一中月考)《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 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商路中心转移 答案 C 解析 根据“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可知,这种高风险贸易为现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创造了环境,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营方式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上贸易频繁、商品价格上涨,排除A、B两项;材料说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的背景,与商路中心转移无关,故排除D项。‎ ‎4.(2018·内蒙古包头期中)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下列选项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B.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生产力发展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市场促进工场手工业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新航路开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变化,故D项错误。‎ ‎5.(2018·福建六校联考)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答案 A 解析 图表中16世纪,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不断上涨的现象应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6.(2018·黑龙江哈尔滨期末)马克坦岛纪念碑(在菲律宾)的正面写道:“……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材料反映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A.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B.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交流 D.受到所经地区的普遍抵制 答案 B 解析 由“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可以推论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B项。A、C的说法符合史实,但是题干材料没法体现,故排除;单纯根据上述一个地区的抵制材料没法说明麦哲伦的船队受到了普遍抵制,故排除D。‎ ‎7.(2018·吉林白城一中质检)葡萄牙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殖民活动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向西,重点在美洲地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殖民活动与航海探险密切相关 B.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相互妥协 C.在殖民霸权斗争中葡萄牙占上风 D.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西班牙的挑战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西、葡两国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和殖民活动的重点区域呈现一致性的特征,可知西、葡两国殖民活动深受航海探险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西、葡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的矛盾,排除B、C、D三项。‎ ‎8.(2019·河南滑县联考)1601年,荷兰人派出了56只大船和14个远征队再次来到印度尼西亚,一举将葡萄牙人赶出了东印度群岛。但荷兰人无法与老到的葡萄牙人竞争,因此在东印度群岛陷入了贸易的被动地位。为了扩大贸易战胜葡萄牙人,荷兰人采取的应对举措是(  )‎ A.成立垄断对外贸易的殖民公司 B.将殖民活动与奴隶贸易相结合 C.发展手工工场增强经济实力 D.推行圈地运动扩大原始积累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商人为了扩大贸易,战胜葡萄牙人,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垄断对外贸易的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故A项正确。将殖民活动与奴隶贸易相结合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故B项错误;荷兰是商业国家,不是工业国家,故C项错误;推行圈地运动扩大原始积累的是英国,故D项错误。‎ ‎9.(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此条例(  )‎ A.有利于保护英国的海外贸易 B.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直接引发英法两国间殖民战争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可知该项规定有利于拓展英国海外商业利益,故A项正确;B项应为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干中的事件“颁布《航海条例》”不符,排除;18世纪中后期,‎ 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651年”,排除C项;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直接引发英荷两国间殖民战争,排除D项。‎ ‎10.(2018·安徽巢湖月考)《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场“七年战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这场战争(  )‎ A.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 B.直接导致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 C.与北美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 D.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答案 D 解析 A项中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756~1763年”,排除;B项应为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与题干中的事件“七年战争”不符,排除;C项中的“北美独立战争”的时间段为“1775~1783年”,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756~1763年”,排除;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D项正确。‎ ‎11.(2018·广西贵港期中)《刚果真相》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 A.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西方工业化消极影响 C.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D.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种种残暴罪行”主要指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通过对殖民地的“劣等民族”进行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的贸易,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时期属于前工业化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殖民主义者的残酷暴行,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故D项错误。‎ ‎12.(2019·贵州联考)1580~1630年,流入西班牙的白银达到顶峰,但白银只是在西班牙短暂停留,很快就流入欧洲其他国家。‎ 正像当时一句话所说西班牙是“其他国家的印第安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B.西班牙的封建势力生活腐化 C.西班牙丧失了美洲殖民地 D.西班牙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流入西班牙的白银最终流入了欧洲其他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封建制度腐朽,且西班牙的工业实力比较落后,只能向欧洲国家特别是荷兰、英国等国购买商品,造成白银外流,故D项正确;A项是18世纪中期确立的,排除;西班牙衰弱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落后和工业化水平落后,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西班牙没有丧失美洲殖民地,故C项与史实不符。‎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河北石家庄摸底)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欧、美洲、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的金银和商品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出现,故有材料所述现象,故B项正确。价格革命属于欧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而不是逐渐成熟,故D项错误。‎ ‎14.(2019·豫南七校摸底)17世纪,荷兰人利用诞生不久的印刷术,到处搜集海图,把制作海图产业化。他们大量印刷发行海图,并提供给航海者使用,开创了一种新风气。荷兰人的“新风气”(  )‎ A.促使荷兰近代海上贸易强国地位的确立 B.加速了新航路的开辟、形成和逐步拓展 C.导致西欧殖民国家激烈的海上争霸战争 D.打破了早期殖民国家对航海技术的垄断 答案 D 解析 荷兰制作海图,并实现航海技术共享,但与其近代海上贸易强国地位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故B项不正确;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西欧殖民扩张,但与海上争霸战争不构成必然联系,故排除C项;由于新航路开辟初期,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航海技术,荷兰制作海图并实现技术“共享”,打破了西、葡对航海技术的垄断,故D项正确。‎ ‎15.(2019·河北邢台月考)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荷兰到达圣彼得堡的商船越来越少,而英国的越来越多,这反映出18世纪英国逐渐掌握欧洲商业霸权,逐渐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俄国的商品结构变化,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荷兰造船业的状况,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8·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 A 解析 图中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且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排除C项;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种植园的需要,故排除D项。‎ ‎17.(2014·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B项法国、英国、荷兰均有此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欧各国的共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选A项。‎ ‎18.(2017·北京高考)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干“新发现”及图片中的罗盘和美洲的地图,可以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B项正确。A项与新航路开辟及发现美洲无关,排除;智者运动宣告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故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故排除D项。‎ ‎19.(2015·福建高考)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海上贸易尤为发达。荷兰通过建立东印度公司来控制亚洲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特权,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主要处于明朝后期,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太平洋沿岸没有成为过世界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 ‎20.(2015·海南高考)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欧洲人……超过美洲原住民”,结合题干“‎ 根本原因”可知,这与欧洲的殖民掠夺与扩张中大量屠杀土著印第安人有关,同时也带去很多疾病,故B项也是导致A、C两项的根本原因;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9·河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先大部分香料都是由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意大利城市国家一直承担着把东方产品输入西地中海的生意。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伊斯坦布尔,灭亡拜占庭帝国,把热那亚人赶出地中海,威尼斯人垄断了经波斯湾、红海进入东地中海的贸易。同时,西地中海地区的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天主教国家兴起,赶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尔人,热那亚人为打破威尼斯人的垄断,转而与西班牙、葡萄牙合作,西出地中海,开辟一条绕过伊斯兰世界,直接与东方交往的航线。‎ ‎——王加丰《强国之鉴》‎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 ‎《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美洲作物之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 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 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角度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答案 (1)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阻碍了原有的商路,西班牙、葡萄牙为了打破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获得商业利润。‎ ‎(2)“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或王权强化);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 ‎(3)认识: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商品、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伊斯坦布尔,灭亡拜占庭帝国,把热那亚人赶出地中海,威尼斯人垄断了经波斯湾、红海进入东地中海的贸易……热那亚人为打破威尼斯人的垄断,转而与西班牙、葡萄牙合作,西出地中海,开辟一条绕过伊斯兰世界,直接与东方交往的航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从政治、宗教、思想进步等角度概括。第(3)问,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过程,根据材料三“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对思想进步、商品物种交流、文明交流、世界市场形成等角度概括。‎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宁夏银川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立于康熙时期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这个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洋船聚集,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通过粤海关输送宫中。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自1788年到1820年,广东行商向政府捐献,平均每年超过10万两白银,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清朝皇帝素以西学和洋货为奇,十三行因其特殊的商贸地位,‎ 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 ‎——摘编自《盛极一时的天子南库:‎ 清朝天子眼中的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拥有全球性的治外法权和刑事豁免权;它不仅纳税,还向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收税;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而且在这些政府不听话的时候,更频繁颠覆它们;它不仅多次遭到世界各国武装力量的攻击,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从白金汉宫到紫禁城,地球上每一位帝王都要侧耳倾听。如果没有这家公司,英语绝无可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放眼全球,这家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东十三行。‎ ‎——罗三洋《海上丝绸之路的绝唱——‎ 广东十三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清朝广州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同时期中西方社会历史特征,分析为什么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东十三行”。‎ 答案 (1)相同点:都是政府支持的垄断贸易机构;经济实力强大,贸易活动范围广;都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与政府关系密切。‎ 不同点:①获利方式不同:广东十三行通过对传统外贸的垄断经营获利;东印度公司通过殖民扩张、战争掠夺获利。②组织形式不同:十三行是传统外贸行会;东印度公司是近代股份公司。③经营目的不同:十三行主要补充封建国家财政和皇室特需;东印度公司主要是开拓海外殖民地和为股东分红。④历史影响不同;东印度公司开拓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十三行强化了闭关政策,延缓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2)中国:清朝中前期,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巩固,社会安定,国力强大;封建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一些特优农副产品、高质量手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封闭经济环境对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形成天然的抵抗;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西方还暂时不具有叩开中国国门的实力。因此,中国外贸大幅顺差。‎ 西方:18世纪,西方殖民国家霸权争夺激烈,战争不断,‎ 国力消耗巨大;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大规模技术革命尚未展开,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经营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东印度公司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是主动上门,商业成本高。因此与中国的贸易长期逆差。‎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广东行商向政府捐献……换来许多官衔和职务……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及材料二信息“还向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收税;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从白金汉宫到紫禁城,地球上每一位帝王都要侧耳倾听”结合相关所学知识从两者的作用、与政府的关系、经济实力与贸易范围等方面分析概括两者的相同点。据材料一信息“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及材料二信息“它不仅频繁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概括出两者的获利方式上不同;据材料一信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及材料二信息“当这家公司的董事会作出决议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从组织形式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据材料一信息“十三行年上缴税银超过百万,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皇室的经费开支”“成为宫廷所需各类人才的中转站和奇异洋货的供应地”及材料二信息“而且在这些政府不听话的时候,更频繁颠覆它们……而且更多次自费组建武装力量攻击世界各国”结合相关所学知识从两者的经营目的分析其不同;依据教材所学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相关知识从两者产生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其不同。第(2)问,依据设问信息“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东十三行’”,可知此问考查学生联系此时期中西方社会特征分析在中西方贸易中,中方处于顺差、西方处于逆差的原因。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从当时中国国内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政府政策、手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等角度分析中国在中西方贸易中处于优势的原因。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从当时西方国家间的关系、殖民扩张与掠夺性贸易获利不稳定等特征、西方手工业产品较中国产品竞争力低、西方长途贩运成本等角度分析西方在中西方贸易中处于劣势的原因。综合以上的分析可得出东印度公司“不怕任何帝王将相,只怕广东十三行”的原因。‎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示例)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美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解答本题,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