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 ‎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政府对市都有严格规定,如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可见管理是相当严格。而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原先空间好时间上的限制,不用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形成了商业街。城郊农村出现“市”。“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3.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附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官营手工业,故D项正确;古代民间私营手工业规模往往比较小,无法满足官府的需求,明朝以后才取得很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缴纳赋税和满足自己消费,故B项错误;古代的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外国进口的又比较少,因此不可能是官府收藏的主要来源,故C项错误。‎ ‎4.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 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 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 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 使用灌钢法炼钢成为可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读图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通过图片及题干材料描述可知识水排,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在公元31年由杜诗创制,其原动力为水力,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转变为连杆的往复运动。所以C正确。‎ ‎5.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 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 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 政府放宽市场管理 D. 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 ‎【答案】C ‎【解析】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每日凌晨”“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说明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对于市的管理不再像过去那么严格,故C项正确;北宋时期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A项错误;宋代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商业税,故D项错误。‎ ‎6.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 A. 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 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 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 明代景德镇的官窑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歌词出自歌曲《青花瓷》。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元朝,排除AB;其精品出自明朝景德镇的官窑,故选D。一般而言,民窑是生产民间消费品,质地不如官窑,故排除C。‎ ‎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出现独立的商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排除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是在明清,排除D。‎ ‎8.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答案】C ‎【解析】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错误。‎ ‎9.《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 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 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 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若干机工进行生产。这是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故答案为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与官营手工业无关,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指的是农业产品投放向市场并成为商品,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无关,排除;D项,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彻底改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10.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 B. 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 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郑和带回的财富“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西方航海家带回的珍宝“进入市场”,原因是两国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小农经济,不重视商业;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注重保护私有财产,所以珍宝进入市场,故D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也是由社会环境制约,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对外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故C错误。‎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民破产,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也无关贸易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C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纺织业发展受阻,而不是发展,排除D项。‎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C. 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竞争力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下,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发展艰难,故A正确;BC项都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的表现,不是根源,排除D项。‎ ‎13.“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条件是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原因,故C正确;ABD项都不属于外部条件,排除。‎ ‎14.1931年10月5刊登在《申报》上的美丽牌香烟广告,分别有以下文字:“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外辱日亟”,并配有香烟的图案和东北地图。这表明 A. 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B.广告体现商人爱国情感 C. 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D. 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加深。美丽牌香烟广告的广告语体现的是商人的爱国情感,B选项符合题意。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使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D选项排除。‎ ‎1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为西南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抗日战争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到1942年达到了顶点,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A不正确;四川企业的增加得益于政府政策,四川人办实业的风气不是主要原因,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16.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其理由是“男女同厂房作工,有伤风化……高烟囱有伤风水”。据此可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 列强侵夺 B. 技术薄弱 C. 思想守旧 D. 资本缺乏 ‎【答案】C ‎【解析】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的理由是“有伤风化”、“有伤风水”,据此可知,思想守旧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时我们所认定的答案以为就是课本所学,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 ‎17.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暹罗(今泰国)经商时,“见该处丝厂用法国式之器械制丝,产品精良,羡慕之余,思欲仿效”。1873年,他回国创办了 A. 发昌机器厂 B. 继昌隆缫丝厂 C. 大生纱厂 D. 保兴面粉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故B选项正确;发昌机器厂是1866年由方举赞主导创办的,故A选项错误;大生纱厂是由张謇创办的,故C选项错误;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的,故D选项错误。‎ ‎18.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A.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可知,其历史时期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故答案为D项;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是官僚资本压迫最大之时,排除A项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不是官僚资本压迫最大之时,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答案】B ‎【解析】“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并非 “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A;人民公社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规模大,平均分配,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50年代“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D错误。‎ ‎20.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 长沙 B. 广州 C. 南京 D. 武汉 ‎【答案】B ‎【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在后期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而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广州附近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所以答案是B。A、C和D不符合材料中含义。‎ ‎21.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这一举措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2.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答案】A ‎【解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BC两项是在1958年,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是1976年。故BCD三项排除。‎ ‎23.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就是找准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就是安徽和改革。对于改革开放中的安徽,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根据“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这一叙述,更加确定就是B选项。‎ ‎24.曾经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了自己三十八年的神圣使命后,于1993年”光荣退休“。这反映了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计划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 粮票已被新货币取代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粮食凭粮票供应。1992年十四大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粮票“光荣退休”,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故排除C,A符合题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反映的是农村改革,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粮票本身不是货币,无所谓被新货币取代,故D不符合题意。‎ ‎2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实行政企分开 C. 鼓励租赁经营 D. 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1985年”可以知道,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根据题干将一批省属企业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在全国开展,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故D项正确。题干内容与调整工业布局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企分开,B错误。只是改变了管理级别,没有提到租赁经营,C错误。‎ ‎26.“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南方谈话”的热词应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 “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解决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确定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排除;C项属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排除;D项属于2002年中共十六大,排除。‎ ‎27.下列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④“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④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出,①指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②‎ 指的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③指的是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④指的是新时期的医保改革。故按时间排序是③①②④,C正确;排除ABD项。‎ ‎28.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国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答案】D ‎【解析】材料“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罗斯福“新政”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在原有政策、制度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事例共同反映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政策措施,改革制度,才能成功解决现实问题,说明实事求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事智慧,故C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在尊重国情的前提下相互学习借鉴,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历史人物的伟大功绩,故D不符合题意。‎ ‎29.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 A. 妇女地位提高 B.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 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B ‎【解析】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B项。古代社会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即使到了近代仍然没有大幅度提高,A错误;推行社会习俗改革的是民国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D错误。‎ ‎30.中国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 贸易是否有自主权 B. 贸易是否对等 C. 国家是否独立 D. 贸易是否有利我国 ‎【答案】C ‎【解析】1840年之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结果,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下,而改革开放新时期融入世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动对外开放的结果。因此最大的不同是国家是否独立,故C正确;ABD项都不属于最主要的差别,故可排除ABD项。‎ 二、材料题 ‎3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财富,生动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材料四①全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年增长455.40%。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③‎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中图1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两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4)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铁犁牛耕;;“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3)政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4)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积极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1)从图上的牛耕场景可得出铁犁牛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特点是“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结合所学可知1945~1949年是国共内战时期,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处于困境。根据1945~1949年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概括民族工业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原因即可。‎ ‎(3)政策:从材料中“合作社、公私合营”等信息可得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等角度概括。 (4)政策:根据“1979~1984年”这一时间可得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概括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