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作业】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选择题 ‎1.(2019·重庆模拟)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答案 A 解析 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A项正确。‎ ‎2.(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31)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答案 A 解析 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 ‎3.(2018·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31)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  )‎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答案 C 解析 题干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 ‎,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旧中国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该服从于新中国的政治,故C项正确;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的文件是1954年宪法,故D项错误。‎ ‎4.(2019·宜宾模拟)新中国成立初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 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答案 A 解析 三大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民、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权利的尊重,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人民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建立联合政府,故B项错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三大政治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 ‎5.(2019·太原联考)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符合国情的信息,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不是高度的自治权利,故D项错误。‎ ‎6.(2018·成都模拟)‎ 决策类型 五年计(规)划 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 ‎“一言堂”决策 二五、三五、四五 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 内部集体决策 一五、五五、六五 政府内部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 咨询决策 七五、八五、九五 政府内部+外部精英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集思广益决策 十五、十一五 政府+外部 精英+公众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 上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五年规划的决策类型和方式逐渐民主化和集体化、程序化,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故C项正确。‎ ‎7.(2018·四川全国卷Ⅲ冲刺演练一,31)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 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答案 D 解析 A项强调经济,与材料中“针对社会法治涣散”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针对社会法治涣散”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与材料中“1982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相符,故D项正确。‎ ‎8.(2019·邵阳高三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法制的不断完善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设上,而题目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未体现立法为民的原则,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反腐,故C项错误;邓小平在此时的强调推进了依法治国的决心,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故D项正确。‎ ‎9.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 735‎ ‎57.3‎ ‎13.90‎ ‎54.6‎ ‎1992‎ ‎6 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 945‎ ‎70.2‎ ‎99.03‎ ‎79.9‎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答案 B 解析 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贸易往来,故B项正确。‎ ‎10.(2018·蚌埠模拟)下图是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 ‎“我们只好跟着走以保全面子”‎ 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建立后,台海两岸对峙,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材料是为讽刺美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尴尬,而非指责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被愚弄了,故C项错误;蒋介石主张“一个中国”,故D项错误。‎ ‎11.(2019·潍坊质检)1988年2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7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大陆和台湾实现了真正停战 B.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 C.“一国两制”得到两岸认同 D.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台湾放开了向大陆探亲、旅游等限制,反映出两岸互不往来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故D项正确。‎ ‎12.(2018·山西六校第四次联考题,31)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是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的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 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答案 (1)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 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 ‎(2)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平台;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14.(2018·丹东市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答案 (示例一)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革”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 ‎(示例二):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 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革”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