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选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选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选考)试题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各2分,满分60分)‎ ‎1.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 ‎2.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士”从贵族阶层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些“士”的出现适合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对人才的需要,这一变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士”阶层的分化属于官僚政治的内容,并非推动官僚政治形成;B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C 选项错误,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荀子认为,如果人们加强农业生产,又节约开支,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如果人们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们富裕。荀子这一主张 A.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B. 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C.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物质的天,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如果人们加强生产,又节约开支,天不能使人贫穷;如人们荒废了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富裕。这种“天”与人类社会的治乱无关系的主张,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荀子肯定“天”的客观性,并非反映地主阶级的要求;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荀子以农业生产为例肯定“天”的客观性,无法得出其思想促进了农业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荀子肯定“天”的客观性,批判天命论,与天人感应思想不同。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甲强调顺其自然,是道家的观点;乙讲究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俭反对铺张,属于墨家观点。丁主张实行统一制度,是法家思想,因此B项的排序正确。ACD三项错误。‎ ‎5.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 “兼爱”、“非攻”主张 B. “民贵君轻”的认识 C. 人定胜天的思想 D. 君主集权的理念 ‎【答案】D ‎【解析】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是墨家思想;B是儒家思想;C是荀子思想。‎ ‎6.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完善法律机制 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压制知识分子,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完善法律机制,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两者根本着眼点不是区别对待古代文化,而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 ‎7.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董仲舒认为民性本性纯良,但是如果不能发挥出他们的善良,他们会做出坏事,所以上天为了使他们归于善良,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维持这个社会(即君权神授),使他们成为善良的人,故选A。B项与材料所述意思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董仲舒对学术的相关看法,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礼”与“法”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保护环境并不是董仲舒的目的,且材料中没有体现保护环境这一说法,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分别为“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没有强调“天与民众”的关系,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儒家学说政治地位是否因此提高,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据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A. “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 “君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 C. “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 “服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据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可知,朱熹强调君主要“服从天道”、存天理灭人欲,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君主权力的来源即“君权神授”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材料强调君主的行为规范问题,而不是君主对民众的教化,与“天人感应”无关。故ABC错误。‎ ‎10.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知行合一”‎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项。“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说明强调内心的作用,这符合陆王心学“致良知”的观点,故答案选D。“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的观点,排除AC;“知行合一”虽然属于王阳明的观点,但是说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因此与题干不符,排除B。‎ ‎11.‎ ‎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 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 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 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主流趋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孝经注》”“《御注道德经》”以及“《金刚经》”等信息说明唐玄宗注重儒家思想的建设,故本题选择C。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没有联系;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12.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 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B. 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 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是指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阳提出的“致良知”的主张,这一主张主要强调了内心的自我主动作用,即良知就是天理蕴藏在人心中,这需要人摒弃各种个人欲望才能获取良知,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材料含义与“致良知”特征不相符合。‎ ‎13.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B ‎【解析】“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会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就是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B正确;A不是深远影响;C是该思想产生背景;D不符合事实。‎ ‎14.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 经世致用思想 B. 民贵君轻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世致用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的解决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是强调经世致用思想而非民贵君轻思想,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由平等思想和材料中的思想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之际还没有民主共和思想,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5.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 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A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关注民生;C表述正确,如顾炎武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B表述不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并没有超出开明君主的范畴。‎ ‎1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经世致用”‎ C. “工商皆本” D. “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C ‎【解析】时代发展要求指的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工商皆本”能够体现出这一点,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和时代发展要求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世致用” 和时代发展要求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统治是天下之大害”不能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 A. 古希腊人具有法律之上的观念 B. 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 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 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福西亚人在城邦被占领后,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这体现了福西亚人珍爱生命,认为生命比已存在的城邦更重要,这说明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古希腊人具有法律之上的观念、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故A、B、D均与材料无关。‎ ‎18.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A. 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 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 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 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柏拉图主张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反对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故A选项正确;古希腊城邦本来就实行民主政体,故B选项错误;城邦公民具有充分自由,不是解决统治者的腐化堕落的有效手段,故C选项错误;柏拉图没有主张实行严刑峻法,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9. 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下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A. 柏拉图 B. 普罗泰格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图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狗,一是人。通过对狗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其说的是柏拉图的思想,即理念和影像。但是人的部分表示否定这一观点,所以这个哲学家应该是反对柏拉图的,即亚里士多德,所以选D项。‎ ‎20.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 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 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 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孔子仁的思想,以及以德治民等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故选A项。‎ ‎21.“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可知此应为智者运动,该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以人为本”;“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贤明政治”即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所倡导的“仁”的思想,故排除属于法家思想的A项、道家思想的B项;儒家思想本质上仍为专制统治服务,故排除D项。本题应选C项。‎ ‎22. 下面两幅作品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A.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B.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C. 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 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两幅画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作,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符合题意。由两幅画作中看不出对宗教的反对,排除AB;画作不能体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排除D。‎ ‎23.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四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分别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文化运动。这四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正确;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文化运动无关,A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无关,B错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但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新文化运动无关,D错误。‎ ‎2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③是错误的,他们都不反对宗教信仰。他们并不反对宗教。其它是对的。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25.14—18世纪欧洲先后兴起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他们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 A. 农奴反对农奴主的斗争 B. 手工业者反对作坊主的斗争 C.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D. 农民和手工业者反对国王与诸侯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 ‎26. 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A. “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B. “认识你自己”‎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答案】A ‎【解析】B出自苏格拉底,C出自智者学派,都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D出自文艺复兴;A出自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符合“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说法。故选A项。‎ ‎27.思想解放运动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文献赋予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突出特征是 A. 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 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 打破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 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的核心理性主义,故选D;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是宗教改革的作用;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和C打破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都是文艺复兴。‎ ‎28.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 拥有教育权 B. 获得劳动权 C. 争取人身自由权 D. 享有政治参与权 ‎【答案】D ‎【解析】拥有教育权,材料并未体现,不知作者的态度。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获得劳动权和争取人身自有权作者并不反对;作者反对妇女到公共集会上去讲话,主张妇女应该待在家里,参与政治活动是男人的事。故选D ‎29.下图所示两位思想家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他们思想相似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③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④阶级属性一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顾炎武、卢梭都生活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时期,①正确;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时期;卢梭生活在法国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正确;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时期,此时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卢梭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近代科学的产生并发展,故③不符题意;顾炎武是封建地主阶级,而卢梭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④说法错误;故选D;A、B、C错误。‎ ‎30.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 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 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 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 个人意志即主权 ‎【答案】B ‎【解析】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等内容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学说。此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材料说的是即使是代议制的议会也不能很好的代表民众的意见;C项错误,说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D项错误,卢梭主张的是公共意志。‎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三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更改;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它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归纳出孔子“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思想,依据材料二中“春秋大一统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纳董仲舒思想;第二小问分析结局与原因应当从思想内涵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去概括。‎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归纳朱熹思想观点是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依据材料四“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归纳出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第二小问依据李贽生活时代从政治制度衰落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变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要综合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地位去谈认识,依据所学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分析回答即可。‎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答案】(1)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3)内涵: 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回复良知本性。‎ ‎(4)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等。‎ ‎【解析】‎ ‎(1)出发点: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天人感应”,其目的是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见解:据材料“……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可知,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结合所学可从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回答。‎ ‎(3)内涵: 据材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可知,良知就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即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是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回复良知本性,做到“知行合一”。‎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的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等方面回答。‎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答案】(1)“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2)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 ‎(3)设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体现: 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高度: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 ‎【解析】‎ ‎(1)基本观点:据材料“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是“美德即知识”。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导致社会道德沦丧等方面回答。‎ ‎(2)主张:据材料“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可知,马丁 •路德的主张是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意义:据所学可知可从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等方面回答。‎ ‎(3)设想: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是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社会等(或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体现:据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可知,理性即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高度:据所学可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