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浙江专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浙江专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业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考查热度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b)‎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b)‎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2018浙江11月选考,12,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实证 ‎★☆☆‎ ‎2015浙江文综,19,4分 从专制到民主 的发展趋势 唯物史观 新民主 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c)‎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b)‎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④国民革命(b)‎ ‎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 ‎⑥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b)‎ ‎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b)‎ ‎⑧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 ‎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c)‎ ‎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b)‎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 ‎2019浙江4月选考,11,2分 国民革命 时空观念 ‎★★★‎ ‎2018浙江4月选考,10,2分 中共“一大”‎ 时空观念 ‎2017浙江11月选考,13,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历史解释 ‎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 红军长征的意义 历史解释 ‎2016浙江10月选考,‎ ‎31(2),6分 中共“一大”‎ 历史解释 ‎2016浙江文综,‎ ‎38(2)(3)(4),18分 新民主主义 革命历程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相对有热度的考点,在多次考试中均有试题出现,选择题型出现较多,但主观题一旦考查则分值比重较大。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侧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如责任内阁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考查着重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经过及意义,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军长征的意义、国民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等。从学科素养考查的角度来看,‎ 本专题内容的本质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过程,可以较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试题也较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建议学生复习本专题时做到两方面,一是梳理该专题的时间线,理解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二是要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等知识点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辛亥革命 ‎1.(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11)某学者如此评价一场运动:“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反映了这场运动(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 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答案 A ‎ ‎2.(2019浙江绍兴3月模拟,12)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  )‎ ‎①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②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③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④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C ‎ ‎3.(2018浙江宁波十校期末,9)“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上述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 考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三模,9)“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该宣言(  )‎ ‎①发布于1919年     ②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 ‎③受到工商界响应    ④体现反帝爱国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 ‎2.(2019浙江Z20联盟第二次联考,13)毛泽东认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C.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D.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答案 D ‎ ‎3.(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1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 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 D.揭开了解放战争中解放南京的序幕 答案 B ‎ ‎4.(2019浙江十校联盟3月联考,12)1948年底,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各自投入最精锐的战略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决战。这次决战被称为(  )‎ 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台儿庄保卫战    D.渡江战役 答案 B ‎ 探史料提能力 探究一 为民主革命开路,为共和大厦奠基——辛亥革命 史料呈现 ‎   史料1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①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演讲稿)‎ 史料2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②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摘编自贾大泉、陈世松《四川通史》卷七 史料3  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在众多传教士眼中,③“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摘编自罗福惠等《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史料2:民国初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史料3: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史料 解读 时空 定位 根据史料1中的“南京临时国会”、史料2中的“1912年四川军政府”、史料3中的“武昌起义”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辛亥革命爆发后 重点 阐释 史料1:①说明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值得肯定 史料2:②说明辛亥革命后,学校课程的指导思想以共和为宗旨 史料3:③说明在众多传教士眼中,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彻底的改变 史料 认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场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为什么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思路分析  抓住史料1中“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来理解,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含义就是辛亥革命实现了权力的和平转移。‎ 答案  原因:辛亥革命以国会为中心,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根据史料2,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思路分析  根据史料2中订正和禁用的内容可判断出过去重视儒家经典,根据新增加的课程内容可判断出辛亥革命后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共和国国民。‎ 答案  变化:从重视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3.根据史料3指出辛亥革命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思路分析  “印象”可由史料3中画横线的句子概括得出;根据史料3中的关键信息“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角度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印象: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合理性: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 探究二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五四风雷 史料呈现 ‎  史料1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①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影响也大得多。‎ ‎——杨奎松《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访谈录)‎ 史料2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以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注:5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②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史料3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③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及原因 史料2:“三罢”斗争说明参与五四运动的阶层广泛 史料3: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 史料 解读 时空 定位 根据史料1中的“1919年”、史料2中的“青岛问题”、史料3中的“华盛顿会议”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史料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前后 重点 阐释 史料1:五四运动无论是波及范围、实际参与者还是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公车上书。①说明五四运动的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 史料2: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爱国性。②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史料3:③表明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解决了山东问题,《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史料 认识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史料应用 ‎1.结合史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 思路分析  史料1中划线处论述了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说明此时国人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浓厚,结合史料1中“一个国家落后……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可知这从侧面说明1919年相对1895年而言,中国社会有所进步,这种相对“进步”即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教育、国人观念等方面的进步进行概括。‎ 答案  随着电讯、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发展,资讯传播速度变快,使得五四运动影响范围更广;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新式教育推广,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思路分析  依据史料2及所学分析其背景,从史料3中“山东问题之解决”来理解其结果,从史料3中“机会均等”理解《九国公约》的实质。‎ 答案  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综合上述三则史料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 思路分析  根据三则史料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波及范围、参加阶层、斗争结果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  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8浙江11月选考,12,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答案 C ‎ ‎2.(2018浙江4月选考,10,2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答案 C ‎ ‎3.(2017浙江11月选考,13,2分)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 ‎4.(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 ‎5.(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 ‎6.(2016浙江10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 291家,工人达18.148 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 ‎(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分)‎ 答案  (1)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2)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7.(2016浙江文综,38,1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分)‎ 答案  (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事业:反帝反封建。‎ 方式: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天津文综,7,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 B ‎ ‎2.(2019课标Ⅱ,29,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 ‎3.(2019课标Ⅱ,30,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 B ‎ ‎4.(2018江苏单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 B ‎ ‎5.(2018课标Ⅱ,29,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 ‎6.(2017北京文综,16,4分)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 B ‎ ‎7.(2016天津文综,13,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 答案  (2)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辛亥革命 ‎1.(2017海南单科,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答案 C ‎ ‎2.(2017上海单科,15,2分)“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答案 D ‎ ‎3.(2016北京文综,17,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图1         图2‎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 ‎4.(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 ‎5.(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 B ‎ ‎6.(2017天津文综,13,8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 答案  (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考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018天津文综,9,4分)“(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 ‎2.(2017江苏单科,8,3分)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 A ‎ ‎3.(2017课标Ⅲ,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 B ‎ ‎4.(2017海南单科,11,2分)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答案 C ‎ ‎5.(2015广东文综,15,4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 ‎6.(2015山东文综,18,4分)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 C ‎ ‎7.(2014安徽文综,16,4分)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 B ‎ ‎8.(2014课标Ⅱ,29,4分)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 C ‎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0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10)下图为《清帝逊位诏书》,该诏书(  )‎ A.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B.从法律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的结果 D.颁布于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之后 答案 A ‎ ‎2.(2020届浙江金华十校11月模拟,9)《大阪朝日新闻》5月6日报道:“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5月7日报道:“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对上述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报道所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B.日本舆论认为这是反日排日行为 C.美国暗中支持和参与了这场运动 D.这场运动迅速向南方各地扩散 答案 C ‎ ‎3.(2020届浙江十校联盟10月联考,11)1923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吾党所持之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欧战以还,民族自决之义,日愈昌明,吾人当仍本此精神,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推动孙中山形成这一认识的时代因素包括(  )‎ ‎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 ②捍卫民主共和运动屡遭失败 ‎③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 ④国联对种族平等原则的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A ‎ ‎4.(2020届浙江嘉兴9月测试,9)孙中山发表北上要旨:一是“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二是“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据此判断,该“要旨”发表于(  )‎ A.1912年    B.1915年    C.1924年    D.1926年 答案 C ‎ ‎5.(2020届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10)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撤离南昌,南征广东,结果受挫失利。对于失利的主观原因,学者巩健芳指出,起义军南征广东在思想上是实际的、积极的,南征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指 挥机关策略上的失误。郭文亮指出,南征失利是急于攻打广州以求重新北伐的思想导致的,这实际上是“城市中心论”的表现。这说明(  )‎ A.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B.多元历史解释才能获知历史规律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D.历史解释的差异源于历史事实不清晰 答案 C ‎ ‎6.(2020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11)有评论说道:“……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该评论针对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B ‎ ‎7.(2019浙江十校联盟3月联考,10)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的《民立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人民群众欢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漫画作者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共和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高民众地位 D.辛亥革命使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主人 答案 B ‎ ‎8.(2019浙江绍兴3月模拟,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很快波及其他城市,商人们以罢市的方式参加抗议。”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是中国首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 ‎③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 ‎9.(2019浙江温州九校联考,13)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至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等地,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当时中央(  )‎ 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尚未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答案 B ‎ ‎10.(2019浙江Z20联盟联考,14)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答案 A ‎ 二、非选择题(共5分)‎ ‎11.(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3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明确指出“五四”即爱国运动的,最早是北京学生联合会发出的《致各埠商会请其对于爱国工人之生计速筹补助方法》信函。信中明确说:“故五四以还,爱国运动遍全国,奔号之士满海内,良以国不可亡,人不可奴,五色之旗,不可不飘扬于神州。”……“启蒙”的称号正式用到“五四”头上,其时间较“爱国”称号要晚17年。1936年某学者发表文章,正式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个“口号”说明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被定性为“启蒙运动”。(5分)‎ 答案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原因:五四运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推动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