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 ‎11月份四校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 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 ‎【答案】A ‎【解析】“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表明士阶层崛起,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要求社会变革,这就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所以A符合题意;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题干无关,所以排除B;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排除D。‎ ‎2.春秋末年曾子著《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后人所谓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子的学说 A. 强调了个人修养的社会价值 B. 成为后来纲常名教的理论渊源 C. 因实用性而受诸侯国君推崇 D. 重在构建君主专制的教化体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曾子在《大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的“三纲”“八目”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学说强调家国情怀,即个人修养的社会价值,A项正确;这里的三纲与儒家的纲常不同,不是后来纲常名教的渊源,B项错误;春秋末年社会动荡,其学说和道德修养与当时统治者需要的富国强兵的学说无关,实用性不强,C项错误;从春秋末年的时代背景,可知儒家大学的目标,不是要建立所谓君主专制的教化体系,D项错误。‎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董仲舒通过建立神权与王权的联系,将民意上升为上天旨意以督促君主关注民生,发展了先秦民本理念,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与环境保护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天与民众的互动,排除;D项,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 ‎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盛行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逐渐形成了“士人政府”,故C项正确: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已经消失,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家思想体系中,A错误;黄老之学被推崇是西汉建立初期的思想状况, B错误;程朱理学的盛行是在宋代以后,故D项错误。‎ ‎5.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宋明理学的知识。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源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选C。A项是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D项是明清进步思潮。‎ ‎6.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B.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C.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表明朱熹和王阳明都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对于个人修炼的重要性,说明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伦理道德,故A项排除;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朱熹和王阳明属于宋明理学思想家,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个人日常礼仪活动对于个人修炼的重要性,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 批判君主专制 C. 主张“经世致用”‎ D. 提出“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 “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故D项符合题意;强调人欲的合理性不能体现出发展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A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和“经世致用”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具体要求,BC项不符合题意。‎ ‎8.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 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 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 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 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对材料正确理解能力。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轮番为治”的理念上,每位公民都可以直接行使参政权利。人人都有机会参政或拒绝参政的绝对自由,使得民主泛滥,政治如同儿戏。最终导致希腊城邦衰落,被马其顿控制。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所以C正确。‎ ‎9.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强调理性 C. 呼唤仁爱 D. 倡导美德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民本思想,排除A;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仁爱和美德思想,排除CD;“当仁不让与师”体现了反对盲从权威,而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即强调正确的思考,都体现了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 ‎10.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D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 ‎11.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 B. 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C. 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宗教改革的比文艺复兴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C项正确。AB项属于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宗教改革没有摧毁信仰,依然保留信仰,排除D。‎ ‎12.《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也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它们不属于“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排除A、B、C项,故选D。‎ ‎13.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A. 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 B. 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反对特权,维护人权 D. 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他们都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所以两者宣传中国儒家思想的目的是反对特权,维护人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不能仅依据他们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得出他们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B 选项错误,两者宣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目的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加大东西方文化交流;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两者的意图是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②①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朝时;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是在唐朝;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按照时间顺序为②①③④,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变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杜会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材料反映了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反映商人活动以及反对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出现,这说明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制度的腐败,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社会风气的败坏,排除B。市民价值观不等于社会主流思想,结合所学,到明末时,我国主流思想依然是理学,排除D。‎ ‎1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主要原因是 A. 文学艺术逐渐繁荣 B. 市民阶层的扩大 C. 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D. 程朱理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其要求,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转变成为通俗易懂的散曲、小说。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专制主义不断加强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7.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 A. 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B. 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 C. 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 D. 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 ‎【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可知,两宋时期山水画家的绘画深受宋朝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表明绘画要依据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并非顺应自然的思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山水画的创作,无法体现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山水画的创作,不能体现是否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排除D。‎ ‎18.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7世纪末的英国……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宇宙体系平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英国发生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形成,实现了“地上的平衡”,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故D正确;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议会制早已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与“宇宙体系平衡”无关,故A排除;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在19世纪,故B排除;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在18世纪,故C排除。‎ ‎19. 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你认为这一理论应该是 A. 进化论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经典力学 ‎【答案】A ‎【解析】“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可见是指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否定了神创说,冲击了宗教神学,因此选A。量子论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经典力学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界日常现象的认识,BCD都可排除。‎ ‎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与下列什么著作体现的思想有关 A. 《海国图志》‎ B. 《新青年》‎ C. 《孔子改制考》‎ D. 《庶民的胜利》‎ ‎【答案】A ‎【解析】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的影响,当时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正确;《新青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故B错误;《孔子改制考》属于维新变法时期,故C错误;《庶民的胜利》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故D错误。‎ ‎21.在世界近代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①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都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③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④都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新宗教进行反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指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综上分析可知,①④正确。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尚未反对封建制度,②错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没有涉及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且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也不是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22.晚清时期,有人说:“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一观点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题干“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表明可变的是“法制”“机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A项,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D项,维新派、革命派属于资产阶级,他们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到政治制度方面而非仅器物层面,排除。‎ ‎23.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 A. 林则徐“师夷长技”主张 B.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 C.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并依靠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发展资本主义,但反封建不彻底,以失败而告终,C符合题意;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夷是西方人而不是古人,A错误; 张之洞“中体西用”是用西方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与材料“……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不符,B错误;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否定,故D错误。‎ ‎24.民国初年,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所以皇帝虽然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这一认识 A. 肯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 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准备 C. 是对革命失败的反思 D. 对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民主和科学思想”与材料“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不符,排除A;B选项中“为辛亥革命做了充足思想准备”与“民国初年”不符,排除B;由材料“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所以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可知是在反思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故C正确;据材料“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可知该学者认识到了应该进行共和思想的宣传,“认识不足”说法错误,排除D。‎ ‎2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抛弃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 主张重视培养国民现代政治意识 B. 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寄予期望 C. 强调民众有选择政治制度的权利 D. 认为民众普遍支持实行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由“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要实行自由的国民政治主要依赖国人政治的觉悟意识,故选A;材料的核心是国人的“政治觉悟”,不是支持民主政治,排除D;材料没有提及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众的选择权利,排除C。‎ ‎26.在新文化运动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刻的。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外。鲁迅的做法 A. 揭示了儒家学说的本质 B. 扫荡了儒教的统治地位 C. 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 D. 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儒家思想不仅仅包括礼教这一个方面,也有很多优秀的部分;B选项错误,当时儒学的统治地位虽有撼动,但是在当时仍处于主流;C选项说法正确,鲁迅的做法是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所采取的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完全否定了儒家思想;D选项错误,文学革命在此之前已经开始。‎ ‎2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 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C. 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D. 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说明当时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只是有所接触,并没有深刻认识,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有占据思想界主流,故A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态势增强,进入到学习制度阶段,故C 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没有涉及各种新思想,故D项错误。‎ ‎28.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孙中山存在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 B. 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C. 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反帝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D. 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答案】B ‎【解析】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说明孙中山排除了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排除A;“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说明孙中山认为革命的目的不仅仅是推翻满清统治,还在于废除帝制,实现共和,排除D,选B;反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 ‎29.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的教训以及国内外形势提出来的,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下列有关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B. 它代表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 C. 它极大地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D. 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B ‎【解析】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不代表工人、农民的利益。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新三民主义在坚持反封建的同时明确了反帝要求,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30.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与下列内容相关的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变法之要在变官制”‎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年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变法之要在变官制”是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提出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④①,故C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回答哀公问政:“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中庸》‎ 治法明,则官无邪。‎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这样,及时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恩格斯1891年《<法兰西内战>导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思想家关于约束权力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其主张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恩格斯约束权利的主张。‎ ‎【答案】(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商鞅主张用法律约束。‎ ‎(2)办法:三权分立;意义: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限制和反对王权,争取政治统治权的思想武器,具有历史进步性;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3)普选制、撤换制、低薪制。‎ ‎【解析】(1)由材料“孔子回答哀公问政……修道以仁”,可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由材料“治法明,则官无邪……商君”,可见商鞅主张用法律约束。‎ ‎(2)第一小问,由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结合所学,可见“三权分立”;第二小问,结合相关所学,可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等角度归纳。‎ ‎(3)由材料“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可见普选公务员;由材料“对所有公职人员……都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可见公务员与工人同薪。‎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答案】(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顾、程题、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可知,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之是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根据材料一中“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知,理学兴起的另一原因是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是以融合的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它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知,作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史实:根据所学可知主要的史实有:宋代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3‎ ‎)市民社会发展趋势:可以根据材料“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得出结论为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化发展趋势:可以根据材料“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得出结论为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可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进行答题。‎ ‎33.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回答问题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因循守旧。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的原因要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以及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多角度分析。第一阶段指的是1840〜1895年,该历史时期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政治思想观念是中体西用。‎ ‎(2)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既包括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思想又包括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然后再回答出各自历史事件的相应的影响即可。(3)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既要从政治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思想背景(革命政党的革命思想宣传鼓动)以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多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