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沈阳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A. 外邦人的利益 B. 奴隶的利益 C. 奴隶主的利益 D. 法老的利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主要维护奴隶主的利益,C项正确;奴隶制国家的法典不是为外邦人服务的,A项错误;奴隶制法典不维护被压迫阶级奴隶的利益,B项错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不维护古埃及法老的利益,D项错误。 2.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答案】C 【解析】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婆罗门属于最高等级,主张宗教祭祀;刹帝利是第二等级,是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吠舍属于第三等级,多是普通劳动者;首陀罗是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最低等级。综上所诉,这户人家应该属于吠舍,故选C项,排除ABD项。故选C。 3.在法老的陵墓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文字。这一古老文字是 A. 甲骨文 B. 象形文字 C. 字母文字 D. 楔形文字 【答案】B 【解析】法老是古代埃及的国王,古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故选B;A是中国的文字,排除;C来源于腓尼基人发明的文字,排除;D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排除。 4.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体现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A. 小国寡民 B. 重视农业 C. 民主政治 D. 对外扩张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组成一个小国。”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希腊城邦国家小,民众少,即“小国寡民”,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希腊城邦重视农业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多数城邦的经济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并非所有希腊城邦都实行民主政治;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外扩张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帝国,前身是 A. 斯巴达 B. 雅典 C. 马其顿 D. 阿拉伯 【答案】C 【解析】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并打败希腊,随之远征小亚细亚、埃及,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压力山大帝国,故C正确;A、B、D错误。 6.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哪国皇帝定为国教后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A. 雅典 B. 法国 C. 罗马 D. 印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末,罗马皇帝把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故选C;ABD三国没有把基督教定为国教,排除。 7.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答案】C 【解析】拜占庭帝国从395年建立到1453年灭亡,存在千年之久,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著作,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C;亚历山大帝国存在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与材料存在千年之久矛盾,A错误;奥斯曼帝国从13世纪建立到1923年灭亡,与题意不符,排除;法兰克王国是481年克洛维建立,到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存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8.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说明庄园法庭的处理手段是 A. 处以罚金 B. 劳役地租 C. 实物地租 D. 处以刑罚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领主对佃户的各种罚款,故A正确;而不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B、C错误;材料反映是罚款,而不是刑罚,D错误。 9.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A. 东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西欧 D. 日本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1世纪西欧的封建制仪式,C正确;A、B、D与封建制无关,A、B、D错误。 10.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 日本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其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伊斯兰历”即伊斯兰教的历法,在我国也叫回历,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这种历法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 A. 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B. 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C. 使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 D. 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势力逐渐扩大,故A选项正确;“伊斯兰历”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不是为纪念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故B选项错误;“伊斯兰历”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在这一年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而不是为纪念各部落承认了他的独尊地位,故C选项错误;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而不是622年时期,故D选项错误。 1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答案】B 【解析】①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②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③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先后顺序是②①③。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的居民是 A. 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印第安人 D. 古埃及人 【答案】C 【解析】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故选C;AB是古代亚洲居民,D是古代非洲居民,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4.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铁技术。他们是 A. 班图人 B. 突厥人 C. 印加人 D. 苏美尔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铁技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986年,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该遗址是 A. 大津巴布韦 B. 摩加迪沙 C. 阿克苏姆王国 D. 桑海帝国 【答案】A 【解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生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A正确;摩加迪沙、阿克苏姆王国、桑海帝国三国位于撒哈拉沙漠北部区域,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16.西班牙将每年10月12日定为国庆日,是为了纪念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的探险活动。主导这次探险活动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了美洲,故C项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故A.B.D三项排除。 17.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A. 小麦、水稻、牛、马 B. 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 玉米、水稻、牛、马 D. 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答案】A 【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等牲畜和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而美洲则为人类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蕃茄,故A项正确;B项均为美洲传入欧洲作物,排除;玉米为美洲传向欧洲作物,排除C;马铃薯、番茄、花生为美洲本地作物,排除D。 18.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海道大通,使得殖民地的财富,尤其是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西欧。这一状况 A. 引发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导致了西欧物价上涨 C. 促使世界市场锥形出现 D. 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其表现就是欧洲的物价飞涨,金银贬值,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出现,D选项排除。 19.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A. 美洲 B. 大洋洲C. 非洲 D. 亚洲 【答案】A 【解析】在世界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故选A项;大洋洲以白色人种和当地土著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都不是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排除BCD项。故选A。 20.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两殖民地之间进行,这两殖民地是 A. 巴西和澳门 B. 菲律宾和墨西哥C. 日本和印度 D. 马尼拉和马六甲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故B正确;巴西和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A;印度、马六甲等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排除C和D。故选B。 2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东方的借鉴学习 B. 西方的殖民掠夺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封建主阶级衰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使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使得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正常的文化交流不足以使世界融为一部统一的历史,排除;D项封建主阶级衰落仅仅局限于本国历史的变更,不足以影响世界历史,排除。 22.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浦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表述体现的思想是 A. 民族主义 B. 禁欲主义 C. 拜金主义 D. 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概括材料可知,重视人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D项正确。民族主义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禁欲主义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拜金主义是指把金钱视为具有魔力或法力无边的神予以崇拜的观念和思想体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23.16世纪,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开始于 A. 德意志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宗教改革是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主持的,排除;CD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前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美国、法国明显错误,排除。 24.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法国大革命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使18世纪的法国人摆脱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运用理性,D选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与强调理性、挑战统治者权威不符,A选项错误;宗教改革要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不反对统治者的说教,B选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是这一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C选项错误。 25.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 26.在一次制宪会议上,来自各州的代表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该宪法也被称为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部宪法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制宪会议”“各州的代表”“ 联邦宪法”“ 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可知是美国1787年宪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权利法案》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D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故C项错误。 27.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深受人民爱戴。当今英国女王 A. 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B. 是政府首脑,拥有行政人权 C. 由国民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D. 由世袭产生,对首相负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A选项正确;当今英国的政府首脑是首相,英王不具有行政大权,B选项错误;英王是世袭君主,不是选举产生的,C选项错误;英国国女王由世袭产生,是虚君,但不用对首相负责,D选项错误。 28.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820年”可以判断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排除B;CD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题干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故答案选A。 29.18世纪中期,英国之所以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这个保障是指 A. 国家的统一 B.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建立 C. 广阔的世界市场 D. 先进的生产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保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能够首先跨入蒸汽时代是指工业革命,而其政治前提是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B项符合题意;英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A项错误;C项是市场的因素,不是政治保障,排除;D项是技术条件,不符合政治保障的要求,排除。故选B。 30.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 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 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 C. 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 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答案】C 【解析】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工业文明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推广,水力已不是主要能源,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B、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31.《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一体系是指 A. 空想社会主义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故其体系应该是空想社会主义,故选A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系,不是反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排除B项;德国古典哲学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排除C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排除D项。 32.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马克思这一理论主要得益于 A. 第一国际 B. 三大工人运动 C. 巴黎公社 D. 法国大革命 【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的工人阶级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与1871年3月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有关,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选C;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三大工人运动爆发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爆发,不符合材料内容,D错误。 33.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900公斤,白银为30700公斤。该国应该是 A. 法国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从1521年到1544年”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此时的殖民大帝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主要从美洲掠夺金银,故B项正确;法国和英国崛起是在18世纪,故AD错误;荷兰崛起是在17世纪,故C项错误。 34.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 建立了拉丁美洲联盟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答案】D 【解析】《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蕴含了拉丁美洲被压迫被欺凌的含义,应该是喻指拉美遭受西方殖民侵略,故选D;AB与书名不符,排除;殖民主义时期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但与书名没有直接联系,C错误。 35.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是在 A. 19世纪中期 B. 19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后期 D. 20世纪初期 【答案】C 【解析】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就开始入侵非洲,工业革命后,殖民者对非洲进行全面入侵,到19世纪后期几乎瓜分了整个非洲,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3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着艰巨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中“反帝”主要是反 A. 西班牙、葡萄牙 B. 英国、美国 C. 日本、俄国 D. 德国、法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可知,英国、美国的殖民地主要是在拉丁美洲,故B项符合题意。 37. 十九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侵略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主要原因是: A. 国王孟尼利克的杰出领导 B. 全国各阶层人民英勇抵抗 C. 英法对埃塞俄比亚的支持 D. 意大利国内发生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埃塞俄比亚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的有关内容。十九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打败了意大利侵略者,用武装斗争的形式捍卫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主要原因是全国各阶层人民英勇抵抗,故本题选B。 38. 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A. 实行暴力革命 B. 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 让印度人参政 D.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答案】B 【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关键要理解“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结合当时的史实,可知此时印度处于英国的掌管之下,故他们想自治就是想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 39.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A. 三国同盟形成 B. 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C. 三国协约形成 D.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引发一战的“火星”应该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故D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为一战爆发提供了条件,但不是引爆一战的火星,排除AC项;巴尔干同盟在一战前就已经瓦解,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故选D。 40.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A. 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 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的积极影响就是维持了一段时间内的和平,故答案为D选项。中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A选项排除。一战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而非放松,B选项排除。消除了矛盾太绝对,C选项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41.学者研究指出,距今1万年左右,地球上冰期退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植物茂盛,动物大量繁殖,人类开始适应自然,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并过上定居的生活,人类的衣食来源更多地依赖这种农耕和畜养。对这一演进过程解释正确的包括 A.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 出现了社会的分工和物品交换与贸易 C. 农耕定居使较大居住点成为早期城市 D. 西亚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玉米和小麦 【答案】ABC 【解析】根据材料“进行种植和驯养活动”可知,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A正确;根据所学,距今1万年左右,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与贸易,B正确;根据所学,距今1万年左右,农耕定居使较大居住点成为早期城市,C正确;玉米最早是由美洲的印第安人培植,D错误。故答案为ABC。 4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印加统治者对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进行了有效的治理。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A. 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B.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C. 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 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答案】ABC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便于征税、征兵;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防止他们反抗,故答案为ABCD。 43.1493年,在罗马教皇的调停下,西、葡两国签订条约,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称“教皇子午线”。该线以东“新发现”的土地归属葡萄牙,该线以西则归西班牙。“教皇子午线”的划定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导致了西欧殖民国家间的冲突 B. 教会势力对世俗事务有重要影响 C. 确认由葡萄牙控制欧洲通向印度的商路 D. 整个美洲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控制 【答案】ABC 【解析】从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是发生了冲突,根据时间可知新航路开辟带来西欧殖民国家间的冲突,A正确;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教皇调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纠纷,教会势力对世俗事务有着重要影响,B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葡萄牙控制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而西班牙人则控制了到达美洲和太平洋的航线,C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葡萄牙人控制了巴西,整个美洲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控制表述是不准确的,D错误。故答案为ABC。 44.恩格斯曾指出:“□□□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对上述材料第二个“□□□”所代表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支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B. 在其资助下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 C. 占领了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 D. 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AC 【解析】根据新航路开辟的概况可知,题干中第一个“□□□”是葡萄牙,第二个“□□□”是西班牙。A是西班牙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B是葡萄牙的达伽马到达印度;C是西班牙的殖民行为;D是荷兰的称号。故答案为AC。 4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答案】D 【解析】A,首先,材料中“债主”,并完全不等同于结论中“高利贷者”;其次,债主有权将债权人卖为奴隶,也不完全等同于其政治地位很高。因此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成立。B,此选项迷惑性较大。1801-1844年,英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也的确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仅仅从“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并不能充分说明结论中的“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因为没有和此前.此后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较,于是“迅速”两字便无从谈起;何况,仅伯明翰一城市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英国。C,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此后才开始俄国近代化历程。材料中的“1860年”意味着其时俄罗斯还处于农奴制社会,因此,结论中“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也不成立。D,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各国陆续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10年的德国即是如此。二工时期的典型特征,便是生产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此选项材料与结论匹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