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 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 A. 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 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 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 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答案】C ‎【解析】‎ 材料“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就是分封制,故C项正确;分封制早在周公执政之前就已实施,故A项错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郡县制,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提出政治中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 ‎2.有论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A. 增强了各社会阶层流动性 B.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导致封建官僚队伍急剧膨胀 ‎【答案】B ‎【解析】‎ 对科举制的评价侧重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由此说明科举制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体现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和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AC项;官僚队伍的膨胀和科举制选拔人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3.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 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 儒家思想的官学化 D. 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两汉以来,孔子的地位不断上升.褒号由“子”到“至”,再到“神”,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之后,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日益官学化,故孔子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故C项正确;B、D两项所述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D两项;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 ‎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坐东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材料说明 A. 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B. 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 C. 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 D. 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 ‎【答案】B ‎【解析】‎ 在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清政府已实现对台湾的有效管理。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排除D项。‎ ‎5.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梁启超意在 A. 全盘西化 B. 托古改制 C. 中西融合 D. 维承传统 ‎【答案】B ‎【解析】‎ 全盘西化的主张的明显不符合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项;根据“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可知,梁启超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存在类似的议院机构从而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意在托古改制,故选B项;梁启超提出的“议院”‎ 是中国古代的“议院”,而非近代西方的议院,没有体现中西融合,故排除C项;梁启超虽然认为中国古代存在“议院”,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在变法中主张设立的议院与中国古代“议院”明显不同,他只是在托古改制,而非继承传统,故排除D项。‎ ‎6.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这表明 A. 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 国共两党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 C. 中共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 D. 中共的内外政策受到英美控制 ‎【答案】A ‎【解析】‎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说明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A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是合作抗日,并不是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是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内外政策并不是受到英美控制,D错误。‎ ‎7.某报纸在2015年3月的报道中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据此可知,这一报道认为中国 A. 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C. 积极维护经济区域集团化 D. 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吸引了西方国国家的加入,有利推动经济的交流合作,是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体现。故A项正确;B项,亚投行建立并非多边外交的体现,排除。C项,亚投行建立的主要意义并非维护经济区域集团化,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对地区性和平的影响,排除。‎ ‎8.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 C.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答案】B ‎【解析】‎ 第一轮下岗潮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有企业占据经济的绝对比例,然而由于管理落后等诸多原因一直效率低下,众多国有企业面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一系列冲击,不得已进行重组后的必要改革措施而引起的职工下岗。上世纪80年代国门开放,外来词语大量“进口”,如“巴士”(bus)、迷你裙(miniskirt),材料中现象显然是改革开放推动的结果,B正确;材料中属于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A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21世纪初,C错误;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 ‎9.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B. 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 C. 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D. 近代确立立法规范 ‎【答案】A ‎【解析】‎ 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自然法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不是维护平民的利益,B错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中自然法的特点,不是说明罗马法对于立法规范的影响,D错误。‎ ‎10.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等是需要进行较精密的数字化管理的经济部门,联系材料中“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可知,宋朝时政府管理能力不足,反而为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发展留下了回旋的空间。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有限,并不能表明其失去了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宋朝统治基础是否动摇,排除;D项,由于宋朝对一些新兴行业“管理宽松”使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不能反映其冲击了自然经济的传统地位,而且在宋朝自然经济仍占据传统地位,排除。‎ ‎11.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使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使得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征税和举债;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说明 A. 有限王权的传统 B. 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 C. 光荣革命的颠覆性 D. 议会至上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表明英国早在13世纪开始已经有限制王权的宪法,到征税和举债;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说明英国具有有限王权的传统,故选A;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排除B;材料反映英国有限王权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无法体现“颠覆性”,排除C;《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不能说明英国有议会至上的传统,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使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侵犯……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牧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生产,农业的经营规模扩大了一百倍。另一方面,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由此可见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现 A.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 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 C. 使苏联农业实现现代化 D.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答案】B ‎【解析】‎ 苏联农业集体化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使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促进了苏联的国家工业化,故选B;A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苏联农业集体化使农业开始走上机械化的道路,没有体现苏联农业实现现代化,排除C;苏联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排除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春秋时期齐国规定:“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秦朝《田律》对动植物资源等保护对象以及违规处罚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奏请制定关于水利灌溉的法律来规范的指引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森林破坏严重,但是一旦停战便会植树。唐代凡是毁坏树木的都要以盗窃罪论处。宋代开封“宣和年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近,春夏之间望之如绣。”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等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以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保护进程加快的有利因素 ‎【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历史悠久;政府立法保护环境;内容多、范围广泛;借助宗法力量。‎ 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及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2)有利因素: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识;各国加强以“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的环境立法;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间的协作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被否定。‎ ‎【解析】‎ ‎(1)特点:根据“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得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历史悠久,政府立法保护环境;根据““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得出内容多、范围广泛;根据“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得出借助宗法力量。‎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维护国家统一及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巩固等方面分析总结。‎ ‎(2)有利因素:根据“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得出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根据“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得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共识;根据“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得出各国加强以“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的环境立法;根据所学,还可从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的协作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等方面分析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 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 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 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观点:商务印书馆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阐述: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兴办新式新堂,商务印书馆编印“最新教科书”,推动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的进程,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编印《共和国教科书》。191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在教科书白话文改革中起到了率先作用。‎ 此外,商务印书馆还编撰、出版《新字典》《辞源》等辞典,成为学生和广大读者学习研究的工具书,也适应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潮流,编辑出版教科书和工具书,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 示例二:观点: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推手。‎ 阐述: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提倡西学,各种新思想逐渐传播开来。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机构,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在历代出版人和知识分子的不断努力下,相继印刷、出版了《外交报》、《天演论》、《法意》、《共和国教科书》、《世界共和国政要》等大量报刊、译著和教科书,逐渐成为近代传播西学、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平台,制造舆论,不断开启民智,唤醒了民众觉悟,推动了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商务印书馆通过印刷、出版报刊、译著和教科书,传播近代进步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示例三:观点:善于抓住机遇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阐述: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商务印书馆创办。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新式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商务印书馆抓住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编印《最新教科书》。随着学制的变革,商务印书馆所出版之教科书亦相应进行修订,以满足各学堂之需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和国教科书》,以适应共和国的需求。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商务印书馆发行《科学》杂志,出版《新体国语教科书》。同时,商务印书馆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任用专家学者,适时调整业务、扩大经营规模。‎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大变动时代,商务印书馆努力适应新潮流,善于抓住机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示例四:商务印书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示例五:商务印书馆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示例六:重视技术创新是商务印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抓住题目的要求,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提炼出主题。根据材料“根据清政府的《饮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等信息,可以看出其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从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同时也可以提取表格里的其它相关信息,进行提炼,论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道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殊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 ‎【答案】(1)特点:兼治黄河、大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政府重视;经费充足。‎ ‎(2)原因:黄河泛滥改道:急据动荡的政治局势(或外来侵略严重、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或晚清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任答4点即可,;不足则每点;答其它原因一概不给分)‎ ‎【解析】‎ ‎(1)特点:根据“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得出兼治黄河、运河;根据“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得出分段管理;根据“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得出机构逐步完善。‎ ‎(2)原因:根据“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得出黄河改道;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分析得出:激剧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根据“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得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国,这些政策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改变了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二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起的主要影响。‎ ‎【答案】(1)原因:正确的战略和方针政策;美国的扶植和保护;重视科技和教育;民主化改革;抢抓历史机遇。‎ ‎(2)主要影响:改变了日本社会经济结构;助推了日本朝野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可得知正确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根据材料“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的扶植和保护;根据材料“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国,这些政策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可得知重视科技和教育。再结合书本所学知识还可得知,日本去除封建残余,进行民主化改革以及抢抓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历史机遇。‎ ‎(2)主要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对日本影响和对世界影响两个角度来分析。对日本影响,含经济结构和政治大国等方面;对世界影响,包含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等方面。‎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 顾维钧对国际公法和国际问题研究深入透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他心思缜密,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顾维钧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求私利,处事客观公正,不为党派动摇,不惧外力压迫。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 ‎——摘编自贾晶《顾维钧政治人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 ‎(2)根据材科,指出顾维钧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答案】(1)思想:弱国无外交,讲究策略,适当让步;合理运用国际法则;通过谈判维护国家主权;利用国际组织维护国家利益。‎ ‎(2)贡献:巴黎和会上就山东问题据理力争,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华盛顿会议期间为收回山东权益做出努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后努力争取国际援助;推动废除治外法权;代表中国参与筹建联合国。‎ ‎【解析】‎ 本题考查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和顾维钩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常说‘弱国之代表,外交务必隐忍’”“善于运用国际法理局部妥协,合理变通以争取最大利益”“1921年顾维钧促成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使各国列强不得不在形式上尊重中国领土及主权完整,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顾维钩对中国外交事业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顾维钧独挑艰巨重任,他语惊四座地雄辩山东问题,令美荚法操纵会议者无不动容”“中日代表在会外交涉了山东问题,中国最终收回已失去的权益,国内民心大振”“九一事变之后,顾维钧数次代表中国向国联申诉,并援引《九国公约》,力争制裁日本”“1943年1月11日,他代表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取消治外法权并处理有关问题》协议,揭开治外法权废除的序幕”“1944年,顾维钧代表中国参与筹划联合国成立,翌年旧金山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强之一”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