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测(29-30)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测(29-30)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周测(29-30)试题 ‎(前30题每题3分,31-35每题2分,共100分)几乎都是基础题,大家认真细致作答!‎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 D.重农抑商 ‎2.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战国时期的牛耕 东汉时的牛耕 魏晋时的牛耕 晚清时的牛耕 ‎ 据上图可知,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 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 C.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 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 ‎3.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自由商人崛起,秦汉时国内外贸易迅速发展,隋唐时柜坊与飞钱出现,宋元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明清时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C.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4.有学者粗略估计,在1540—1644年的一百年间,从日本流人中国的白银有7500吨左右,约占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在1570—1644年间,美洲白银总共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约占美洲产量一半。白银流人中国反映了 A.明朝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C.明朝商品经济成为主流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5. 费正清认为,18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说明当时中国 A.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B.商品经济已达饱和状态 C.受到世界市场严重冲击 D.享乐主义思潮十分盛行 ‎6.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7.下表是《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趋势是唐宋以前提高较快,唐宋之后趋于停滞 B.东晋南朝亩产下降是因为生产工具长期得不到改进 C.唐代亩产较秦汉提高得益于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D.明清亩产量提高是因为海禁与抑商政策的成效 ‎8.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机工和机户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这说明当时私营手工业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9.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B.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10.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1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12.斯大林在1929年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这里实现“粮食产量最高”的途径是指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扩大农场的自主权 ‎13.1880年,李鸿章委派龚寿图、郑观应等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 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 ‎ 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4.据统计,1929年,美国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有44%的公司由经营者控制。至196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4.5%。上述现象体现了 A.人民资本主义 B.经营者革命 C.国家干预经济 D.新自由主义 ‎15.从1953年开始,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副业生产和大规模垦荒等一系列措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由于苏联推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6.罗斯福新政时期,曾颁布某项法案,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到1935年初“它使大约200万失业者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该法案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17.1933年,凯恩斯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其中写道:“您已成为那些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的委托人。”据此看来,罗斯福新政 A.建立了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在市场机制下大规模干预经济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大萧条 D.继承了胡佛总统自由放任政策 ‎18.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19.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962年9月,苏联《真理报》刊登利别尔曼的《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权限;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激励企业。该文在经济学界反应热烈,得到了赫鲁晓夫的积极支持,这 A.宣告苏联已经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表明苏联已否定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 C.引发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业 D.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物质利益的作用 ‎21.表2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 ‎9—14戈比 ‎1-1.5卢布 ‎(注:1卢布=100戈比)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 B.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 C.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22.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23.1962年,中国农村开始试行“三自一包”政策“三自”是指自留地、自负盈亏自由市场,“一包”是指农民可以承包集体土地经营。下列各项对“三自一包”认识正确的是 A.“三自一包”是中共中央调整农村政策的产物 B.“三自一包”彻底终结了“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 C.“三自一包”启迪了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三自一包”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政策 ‎24.1947年,法国开始实施莫内计划(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全国性计划),到1953年,煤炭产量、钢产量有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设施得到了修复和改善。之后,又实施了全国指导性计划——伊尔斯计划(1954—1957),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这表明二战后法国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借鉴的意义 B.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新模式 C.借助国家力量促进经济重建与发展 D.通过发展经济极力摆脱美国的控制 ‎25.下图为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对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家重视发展重工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诱导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主要得益于列强忙于欧战 ‎26.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D.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27.“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权条款。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材料主要表明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 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 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28.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29.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如果北京筹建冬奥会会场需要贷款,可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30.1963年1月,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丽舍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政府高官要加强密切磋商:两国在外交政策及防务领域等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要通过磋商尽可能达成统一的立场、形成共同方案。该条约的签订 A.为西欧一体化奠定基础 B.标志着法德开始走向和解 C.消除了欧洲内部的矛盾 D.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已分裂 ‎31. 2017年2月,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启动“脱欧”程序。3月英国政府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矛盾激化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中断 C.主权让渡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32.下列图片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标识。这些组织的出现共同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趋势是 ‎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激烈   D.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 ‎33.1957年9月,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草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通过表明当时党中央 A.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B.及时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C.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4. 1960—1965年我国经济指标变化表  ‎ 年份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城镇就业人员(万人) ‎ 农业总产值指数(1952年为100) ‎ ‎1960年 ‎ ‎574.16 ‎ ‎6119 ‎ ‎98.8 ‎ ‎1962年 ‎ ‎330.88 ‎ ‎4537 ‎ ‎103.3 ‎ ‎1963年 ‎ ‎371.75 ‎ ‎4603 ‎ ‎107.5 ‎ ‎1965年 ‎ ‎554.24 ‎ ‎5136 ‎ ‎111.2 ‎ 据上表可知 A.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          B.产业结构实现均衡发展 C.“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D.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建立 ‎35.“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将东北地区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将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影响这两次决策的共同因素是 A.苏联对我国的积极援助 B.国内阶级矛盾的发展变化 C.对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 D.便于接受国外资金和技术 参考答案 ‎1—5.ADBBA 6—10.DCCBB 11—15.ACCBB 16—20.ABAAD ‎ ‎21—25.CCACD 26—30.DDDDA 31—35.CBCA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