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4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 中英协定关税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鸦片战争,协定关税更便于市场的开拓,故选A;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与题干中市场扩张的驱动不符,排除B;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C;派兵保护各国使馆属于《辛丑条约》的条款内容,排除D。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材料中的北方列强势力是指俄国,排除ABC,D符合题意。 3.历史学者马勇认为此战“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丧失殆尽。此后,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由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近代中国的政治激进主义渐渐成为思想主流,一浪高过一浪。”这场战争应该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孙中山、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一大批政治新秀相继出场”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和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故选C;鸦片战争是道光年间,“同光中兴”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开始,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不符合,B错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进行维新变法,与材料内容不符,D错误。 4.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名称 相关信息 安庆军械所 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 发昌机器厂 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 申新纺织厂 1915年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 A. 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 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 C.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表格中即包含洋务运动的军用与民用工业,也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均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申新纺织厂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并非洋务企业,排除A项;安庆军械所、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分区为洋务企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申新纺织厂设立时,清朝统治已经结束,排除C项。故选D。 5.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其中不包括 A. 预备立宪 B. 废除科举 C. 派遣游学 D. 修订刑律 【答案】A 【解析】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BCD项皆为“新政”举措,排除。 6.下表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此可知晚清 A. 新式人才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B. 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 摆脱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D. 外交官群体走向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1875至1911年,晚清驻外公使的知识结构中来自新式学堂和留学生出身的人数越来越多,这表明外交官越来越需要一批识西学,懂外语的新式人才来顺应近代社会的变化,突显出外交官群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明显,逐渐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本表主要是外交官的出身情况,而非晚清所有的官吏,故A项排除;材料中不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也不能体现天朝上国心态的变化,故排除BC。 7.“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 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错误;B项“完全消除”说法错误,排除。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一举”是指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选项C正确;义和团运动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排除B;北伐战争并未提出这一口号,选项D排除。 9.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 A. 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 B. 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 C. 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 D. 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 【答案】C 【解析】李大钊提出中国革命的动力应该关注农民,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体现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C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探索,不是纠正马克思主义的失误,A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李大钊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的信息,D错误。 10.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逐渐萧条,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扶持不力”;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11.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 五四运动的推动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仍然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排除A。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是客观原因,排除B。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其本身不能成为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 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C. 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D. 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认真地分析了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认为当时中国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共产党最迫切的任务联合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故B正确;1923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A;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没有重视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系统地”阐述,排除D。 13.某次会议的亲历者评价说:“它在党史上是个很重要的关键,在内战时期党内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一条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的路线”,它是“由错误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的关头。”他评价的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重庆谈判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正确;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A排除;重庆谈判主要是探讨是和平建国问题,C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B。 14.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时期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894—1911年 15.98 1436 14.99 1911—1920年 4.66 4.37 11.18 1927—1936年 13.89 11.76 14.28 A.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B.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C.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D. 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在1911年至1920年占比下降,1927年至1936年占比上升,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性,B正确;外国资本在华占比并非一直上升,A排除;官僚资本在1920年之后比例上升,排除C;民族资本主义占据比例并无明显优势,因此不是主导产业,排除D。 15.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 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 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 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 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选项B正确;选项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16.1936年关东军司令部责成伪满政府建设丰满水电站。次年,水力电气建设局于长春成立,并由日本水电建筑权威专家本间德雄对坝址的选定、厂房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由此可知,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根本目的是 A. 对华实行长期殖民统治 B. 掠夺东北水利资源 C. 为日提供战争战略物资 D. 加速东北经济建设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水电站”、“合理规划”等信息可知,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和大本营,企图长久占据中国,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都属于目的,D选项是客观影响,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A。 17.1940年3月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5月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牺牲;6月法国投降;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侵略计划;8月,华北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据此,百团大战的意义在于 A. 正面战场以阵地战主动出击日军 B. 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主动出击日军 C. 克服投降危险助长敌后军民声威 D. 国民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案】C 【解析】百团大战是在全国抗日进入低潮时期的军事行动,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克服了投降主义的危险,C正确;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的重大军事行动,A错误;材料说明百团大战的政治意义,并不是说明百团大战的战术问题,B错误;此时属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错误。 18.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道:“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这反映出抗战时期的延安成为 A. 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 B. 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 C. 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 D. 抗战后方经济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各地青年“燃烧着希望”奔赴延安,“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说明抗战时期延安成为众望所归的抗战圣地,故选A;延安不是游击战争的敌后战场,排除B;抗战时期的延安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排除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19.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 B. 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 C. 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 D. 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民主政治实践,这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模式,人民代表会议制也为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故C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本身就是苏维埃政权,A项错误;B项与此宪法内容无关,民主建国是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排除;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0.中共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作战方针,最后实现“战和并用,铸剑为犁”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和并用,铸剑为犁”指的是辽沈、淮海战役胜利后的平津战役,故C正确,AB错误;渡江战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21.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恶魔,给美洲带来了灾难;而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功臣,把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C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A错误;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东方的航路,B与材料无关;麦哲伦的船队做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D错误。 22.(09年江苏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因此各地联系接触的较少,使各文明 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故C正确。 23.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答案】C 【解析】“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世界史”是指世界各大洲人们开始由原来的相对孤立走向整体,即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所学可知,公元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的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故C正确;一个国家可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非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A错误;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和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与公元1500年前后“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无关,排除。 24.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故①正确;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②③都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25.十四世纪欧洲黑死病流行期间,由于教会的无能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怀疑,天主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文化上的领导地位,为更加现实的思考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冲击 A. 使得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 B. 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作了准备 C. 挑战了天主教会的创世说 D. 直接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由于黑死病流行使天主教丧失在欧洲的精神领导地位,促进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相吻合,故选B;天主教地位受到撼动并不是摆脱了宗教信仰,A错误;黑死病使大批人员死亡,材料没有体现挑战创世说,C错误;先有文艺复兴,之后才是宗教改革运动,D错误。 26.在启蒙运动中流行着一句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 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 提倡君主立宪,争取政治自由 C. 宣传权利平等,提倡言论自由 D. 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答案】C 【解析】材料是伏尔泰关于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的描述,C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和教权,ABD排除。故选C。 27.“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和实施 A. 表明《独立宣言》开始实施 B. 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和崛起 C. 美国从此结束了种族歧视 D. 美国由此树立起人权榜样 【答案】B 【解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主权的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以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B正确;A项《独立宣言》早已实施,排除;C项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排除;D项黑人并没有得到政治权利,排除。故选B。 28.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文献是 A. 英国《大宪章》 B. 英国《权利法案》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确立的是议会主权,这主要和《权利法案》有关,B正确;英国《大宪章》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A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C排除;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政体,D排除。故选B。 29.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A. 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 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 C. 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D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圈地运动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与“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无关,B错误;汽油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C错误。 30.T·斯普拉特在《增进一般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的历史》中说:“我们发现每天交给‘学会’的许多极好的奇物珍品,不仅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这表明 A. 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B.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C. 技工引领发明潮流 D. 发明创造逐渐走向平民化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可知,此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故A错误;技工引领发明只符合材料的部分信息,故C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体现不出发明趋向平民化的趋势,故错误。 3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的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A. 正义者同盟的成立 B. 正义者同盟的改组 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新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的学说诞生,故选D;ABC与马克思无关,排除。 32.“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 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B.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D.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共产党,排除D。 3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事实已经证明这一体系的存在并不长久。主要原因在于 A. 体系内部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B.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体系内部的不平等阻碍各地交流 D.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是其无法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世界性经济危机、体系内部的不平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等,都只是冲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具体表现,不是对其主要原因的正确描述,BCD三项错误。 34.“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A. 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 B.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D. 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B 【解析】 根据“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新航路的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A项表述错误,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5.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 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了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传统的经济,不符合题意;C项是阶级基础,排除;D项是思想方面的内容,不是前提,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二所述史实分别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导致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3)说明材料二所述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华民族团结抗战。 (2)危馆:从政治角度作答,如破坏中国主权、民族危机如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等;从经济角度作答,如伽重了人民负担加深了清政府财政危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等。 (3)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历史地位的角度作答。示制: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从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和中国际地位提高的角度作答。 利: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1)战争:依据材料一《马关条约》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依据材料二“日本向中国方面递交投降书”可知是抗日战争。根本原因:依据所学从前者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及后者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导致回答。 (2)危害:依据《马关条约》的内容围绕破坏中国主权、民族危机等回答政治影响;围绕加重人民负担加深了清政府财政危机和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来思考经济方面的影响。 (3)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历史地位的角度作答以及从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和中国际地位提高的角度作答。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制度,不该专从制度本身看,而该会通着与此制度相关之一切史实来研究。这有两点原因,一因制度必针对当时实际政治而设立而运用。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之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之实际影响。一因每一制度自其开始到其终了,在其过程中也不断有变动,有修改。历史上记载制度,往往只举此一制度之标准的一段落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不配合当时的史事,便易于将每一制度之变动性忽略了,而误认为每一制度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存在”。 ——摘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的形成与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史史实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观点较明确,解析较全面;能够运用世界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较清晰,表述较清楚。 三等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运用世界史史实不够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逻辑关系混乱,表述不清楚。 示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观点:君主立宪制的演变加快了民主化进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的结果,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初步确立;随后不断演变,18世纪初,国王不懂英语而很少参加内阁会议,于是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向国王汇报,主持内阁会议的大臣成为了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国王“统而不治”,使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1832年采取了降低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等改革措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后经历次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制完善。 综上所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的过程,同时也是英国政治制度更趋民主化的过程。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对钱穆的观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研究制度应该全面的看待”、“研究制度应该深知制度背后的一整套理论”,以此提炼观点,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历程,对此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说明,最后总结提升。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