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无答案

‎2021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2020.5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并由史官当众宣读,受封者获得官属、奴隶、礼器、仪仗等,并要遵循朝靦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这一史实说明当时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官僚政治的形成 C.君臣关系的强化 D.儒家伦理的认同 ‎2.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巾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元世祖末期,行省官在一地任职五年以上的时有发生。《久任官员迁转》颁布后,“行省官久任”的现象虽然迟迟未能绝迹,但行省官迁调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变化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 B.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 ‎5.下列表格反映汉代前期太尉一职任职变化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汉初太尉设置变化无常时有时无 B.汉初太尉设置与加强皇权关系密切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汉初太尉设置与中央集权关系密切 ‎6.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 A.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党争导致政局动荡 C.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专制皇权受到侵夺 ‎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 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促进了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 C.丰富了皇帝决策的信息来源 D.制约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8.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 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9.罗马早期的公民法对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特定的仪式或形式方为有效,商品交易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因为只有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罗马法这一规定旨在 A.缓解罗马社会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促进罗马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维护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增强罗马法律的有效性、权威性 ‎10.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下列内容符合该模式的是 A.地中海气候——古代希腊城邦林立 B.维护君权独尊——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 C.征服扩张加剧——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11.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C.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D.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12.1932年英国联合执政的保守党、自由党在关税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内阁委员会提出一项总体关税报告之后,四名内阁成员就递交了他们的辞呈。但是,新首相麦克唐纳发表声明:允许持有异议的议员通过演讲和投票公开表达他们的意见,并劝说他们收回辞呈。麦克唐纳这一做法 A.有利于英国内阁行政效率的提高 B.造成英国内阁集体负责制的失效 C.有效地维护了英国政府内部团结 D.给内阁集体负责制运行带来挑战 ‎13.“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4.1877年,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当时的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 A.直接任命内阁 B.直接修改法律 C.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经最高法院同意解散议会 ‎15.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着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 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 ‎16.马克恩指出:“仅就以上的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而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似乎并未谋得外交上的特权,不过是迫使清廷放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承认了列强与清国的平等地位而已。其实大谬不然。”在这里,马克思意在强调《天津条约》‎ A.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国家平等地位 B.适应了列强大规模商品输出的需求 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实质上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17.在清朝前期,外国进呈朝廷字帖一律用汉字书写。而1840年8月9日.道光谕令直隶总督琦善:“倘有投递禀帖情事,无论夷字汉字,即将原禀进呈”,稍后,清廷又将子帖扩大,谕令江、浙、鲁等地的督抚也有收转英人“字帖”的权力。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 A.体现出清廷对两方态度有所转变 B.说明清廷基本放弃天朝上国理念 C.说明地方督抚的政治权力被加强 D.扭转了趋于恶化的中英双方关系 ‎18.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领域 表述 政治 清政府继续存在了48年,期间一度还出现了“同光中兴”。‎ ‎60年以后,中国又掀起了另外一场革命,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经济贸易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向长江流域 社会 促使一部分“拥清”力量演化为“反清”力量。‎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甲午中日战争失利并未中断中国近代化进程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9.按照《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治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一百多人,包括郡王、亲王等皇室成员,大学士、六部尚书、地方督抚等高官。这一行为客观上 A.加剧了统治阶级排外情绪 B.减少了清朝上层阶级改革阻力 C.扑灭了中国人民反帝运动 D.反映了列强反封建专制的态度 ‎20.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07年9月的漫画《实行立宪》,漫画的构图以唱片机和人耳为主题。下图是作者风夫的画外之音:“有音无形,有调无人。虽可娱人,究属愚人。其故维何,徒以虚声。”该漫画表明当时 A.光绪帝未采纳立宪主张 B.民众反对西方娱乐方式 C.预备立宪实为虚张声势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该言论是为了(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成重庆谈判 ‎22.共产国际在1930年10月间对中国苏维埃革命的特点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辑:“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底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主张中共贯彻俄国城市中心道路 B.说明中共并未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C.忽视了苏区的作用和红军的工作 D.有利于纠正中共中央的迷信态度 ‎23.近现代中外革命史上,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关乎政权的性质,甚至关乎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下表中哪一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中有实行土地私有制之意( )‎ 时期 土地政策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A.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 C.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D.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24.好莱坞是制造英雄形象的梦工厂,超人、闪电侠、蜘蛛侠等英雄形象随着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而这些英雄形象的经典国旗装―红、白、蓝配色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好莱坞影视发展 B.美国英雄形象是国家人格化的体现 C.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 D.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弘扬美国价值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25分)近代晚期以来,英国议会下院与内阁之间的权力博弈不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和议会至上原则的相对性失落……既是为了克服中央政府长期存在的部门不健全的弱点,扩大国家机器的职能范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取决于明显的主观因素。对于英国统治阶级来说,政府工作效率关系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这比任何抽象的宪法原则更重要。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统治阶级宁愿让首相和内阁掌握国家主要权力,占据政治中心。‎ ‎——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2019年下半年以来,英国下议院与内阁之间围绕“脱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燃了英国宪政危机。‎ ‎7月23日 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成为英国新任内阁首相 ‎8月28日 约翰逊提请女王同意议会自9月10日—10月14日休会。本次超长的休会时间使英国政坛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首相在试图剥夺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独裁倾向,是在向议会民主发起挑战。‎ ‎9月4日 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在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约翰逊随即提议解散议会,在10月15日提前举行大选。英国议会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10日 约翰逊再次提议解散议会,议会再次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24日 英国最高法院裁定,首相约翰逊要求议会休会5周以“阻止议会履行职责”的做法违法。‎ ‎9月25日 当地时间11:30,议会复会。‎ ‎——据新华网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推动英国“议会至上原则”逐步确立的重大事件。(6分)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晚期“内阁权力扩张”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此次危机的表现(2分),指出议会下院与内阁关系的变化(2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认识。(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述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12分)‎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考试中,进士科所试内容有诗赋、策问、帖经、杂文等。科举制的推行,突破了门阀世胄的垄断,“唐世科举之柄,颛付之主司,仍不糊名”,考官取人不能不顾众望所归者,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隋唐至宋,官僚政治因科举逐步加强完善,贵族政治逐步被弱化和改造,官僚政治由门第至上向科第至上演进。宋代实施“糊名”“誊录”“锁院”和殿试,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读书人和士大夫能否保持其身份地位,一概以科举为转移,官僚政治内部非身份性平等竞争增加,血缘贵族特权淡化。‎ ‎——摘编自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1)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科举制出现了哪些变化。(6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说明这一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9分)‎ ‎2021届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25.(25分)‎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推动英国“议会至上原则”逐步确立的重大事件。(6分)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晚期“内阁权力扩张”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此次危机的表现(2分),指出议会下院与内阁关系的变化(2分)并分析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认识。(4分)‎ ‎26. (12分)‎ ‎27.(15分)‎ ‎(1)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科举制出现了哪些变化。(6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说明这一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