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试卷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 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24.下表为古代关于诸子百家起源分类的两种学说。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学说 出处 内容简介 “六经”说 《庄子·天下》 诸子百家虽各有短长,但“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即诸子百家的要旨都是由“六经”演变出来的 “王官”说 《汉书·艺文志》 王官掌管“六经”。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吏官,法家出于理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杂家出于议官,农家出于农稷之官…… A.“王官”说与“六经”说具有相通之处 B.两种学说都揭示了诸子学说真谛 C.诸子思想在融合中逐步发展与完善 D.诸子学说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5.南朗刘宋时期,谢灵运的“田园别墅”一改汉代“千树橘”的单一经营,变成粮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反映出“田园别墅” 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具有鲜明的自然经济特色 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使世家大族生活日益腐化 26.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 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 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 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 27.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依照规定,定期修例,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 A.法律具有至高权威 B.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C.皇权专制色彩浓厚 D.封建律例具有随意性 28.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29.下面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部分)及国内形势表。由此可推知,此时期 年份 事件 1906年 萍乡煤矿工人、浏阳会党醴陵士兵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万人 1907年 同盟会在广东惠州七女湖联合一部分会党力量发动起义 1908年 黄兴先后在广东钦州、廉州、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 赵声、倪映典组织广州新军举行起义 1911年 黄兴、赵声联络广州新军、防营、警察、民军举行起义 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 A.资产阶级革命派积小胜成就大胜 B.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已土崩瓦解 C.暴力革命是制度变迁的唯一方式 D.民主革命的爆发具备一定社会基础 30.下面的漫画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破袭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 A.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C.中国持久抗战的策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31.20 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指出,“城市改革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邓小平意在强调 A.农村改革的影响力较小 B.城市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金石 C.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应全面展开 32.某学者认为,万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权,以便缓和其他民族对罗马政府的不满,而且还在帝国后期改善和提高了奴隶的地位。据此可知,万民法的推行 A.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B.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C.形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律体系 D.废除了罗马的奴隶制度 33.14世纪的某意大利学者说:“上帝教导人们,我将你们造就为有灵性的生物……那么,作为一个自由和自豪的塑造者,就按你们自己所喜欢的形式去塑造你们自己吧!”在此,该学者 A.强调了上帝万能思想 B.宣扬了人的自主精神 C.提倡自由的宗教观念 D.批判了宗教权威地位 34.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部门的权力。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创新了民主选举的方式 B.确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C.实行了议行合一的体制 D.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35.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导致此时期欧盟总人口不降反升 的主要原因是 A.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确立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不平衡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欧洲一体化的负面效应凸显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做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激起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沿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也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工业革命的高潮普遍发生在1848年之后,革命的教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欧陆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美国通过内战也使南方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 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历史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相较于欧美工业革命的特殊之处,并分析其成因。(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 内涵 西周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城 春秋战国 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 秦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汉唐 “中国”涵盖范围在空间上又有所伸张,包括东、南到大海,西、北到达大漠的广阔领域 宋元明清 两宋时期,“中国”一词更加强调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元明清则沿袭这一趋势,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清代,中国的领土东到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达帕米尔高原、北到漠河、南至南海,辽阔的疆域由此奠定 近代以来 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是在清朝与西方列强建立条约关系时出现的,《南京条约》出现了“中国”与“英国”的对称,此后,清政府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一词的内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辛亥革命后,列强对边疆地区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导致边疆危机日益恶化。南京国民政府认识到只有提高边疆地区民众的国族认同感,才可能实现巩固国防的目……落后的观念可以被教育改变,开发边疆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还可以被教育培养出来,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疆地区的开明地方官员、宗教界开明人士以及爱国学者都充分认识到边疆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和推动政府兴办边疆教育。1930 年2月,教育部内设蒙藏教育司(1947年更名为边疆教育司),成为边疆教育的主管机关。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拨付专款兴办边疆教育设施,1936年教育部创办部办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教育部筹建边疆师范学校10所……为培养新疆及热河、察哈尔等省边疆小学的师资,又分别筹设热 蒙、察蒙、天山三所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就边疆教育出台一系列调整措施,但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这种调整收效甚微,边疆教育事业的日渐萧条在所难免。 ——摘编自王海文《教育制度与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国家教育部 “边疆教育”政策及实践研究(1927-1949)》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施“边疆教育”政策的动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施“边疆教育”政策的影响。(9 分) 46.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对英国国力现状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作为工党政府中的强势人物,在战后英国对外战略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外交大臣贝文曾言,英国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世界,或者说是最好的一部分,我们想做的就是保住我们已经得到的东西,阻 止其他国家从我们手中把它拿走”。他还多次公开声称:“英国不能接受其不是一个大国的事实,也不能接受英国不能继续扮演大国角色的论调。”在1947年,英国外交部出台的一份报告明确提出,“ 对我们来说,从苏伊士运河到新加坡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美元利润”;1949 年,外交部出台的另一份报告再次指出,“沿着苏联边境线,从奥斯陆到东京的外国重要地区都必须控制在我们之手”“我们应该将这些边缘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摘编自杨永锋《二战后英国国家战略的确立及实现手段》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英国确立的国家战略。(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国家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疏中他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提出重农抑商、入栗于官等主张,被文帝接受。晁错接着又给文帝上了一疏,劝文帝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之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吴楚等七国既反,汉景帝接受袁盎献策“今计独斩错”,为平定叛乱,诛杀了晁错。吴楚七国叛乱平息后,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班固曾评价晁错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摘译自班固《汉书·袁盎晁错传》等 (1)根据材料,慨括晁错的治国思想主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晁错治国思想主张的积极影响。(8 分) 参考答案 24.A 25.B 26.D 27.C 28.B 29.D 30.A 31.D 32.A 33.B 34.C 35.C 41.(1)突出特征:从大西洋两岸向内陆扩展;1848年后进入高潮;政府(或国家力量)在工业化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4 分。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影响:推动了欧美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民族地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助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等。(8分,答出四点即可) (2)特殊之处:面临不利的内外环境;技术上受制于外国人;封建官僚主导,管理方式落后;民用工业辅助军用工业。(7分。答出三点6分,四点7分) 成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6分) 42.示例 论题: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分) 阐述: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一词主要是一个有政治内涵的地理名词;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推动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周的文化和礼仪随之拓展;在这一过程中,百家争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儒家积极倡导道德教化,突出政治统治的文化色彩,如孔子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克已复礼”。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并实施仁政等,都含有朴素的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观。(8分)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动因:列强侵略导致边疆危机日益恶化,加强边疆教育,以培育边疆民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巩固国防抵御外侮;开发和建设边疆,需要大量人才;边疆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推动。(6分) (2)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边疆地区教育的现代化;进一步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交融;有利于增强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抵制列强分裂国家的阴谋:(6分)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中国边疆地区落后的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改变。(3分) 46.(1)国家战略:保持帝国完整,维持其全球大国地位;确保对世界上一些“关键地区”的控制。(6分) (2)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严重削弱;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美苏冷战进行,两极格局逐步形成。(9分) 47.(1)思想主张:重农抑商;减轻农民负担,不影响农时;武力平定匈奴,移民实边;力主削落。(7 分,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四点给7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匈奴进攻起到防御作用,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间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文景之治”奠定了重 要基础。(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