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7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7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案)

第17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 ‎2.进程 ‎(1)经济一体化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2)政治一体化 ‎①外交: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立法: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概念辨析] 欧共体和欧盟 ‎(1)“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不要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2)欧盟成立于1993年,是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经济、政治合作组织。‎ ‎3.影响 ‎(1)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2)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原因 ‎(1)经济政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 ‎(3)科学教育:政府加强投资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3.影响: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精微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单独占领。‎ ‎(2)冷战开始后:美国对日本采取扶植政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激化。‎ 三、中国的振兴 ‎1.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抗美援朝的胜利,空前提高国际威望。‎ ‎(3)“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地位作用 ‎(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抗。‎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和平中立。‎ ‎2.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主张 ‎(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概念辨析] 不结盟运动的含义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五、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2)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精微点拨]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 ‎(2)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 ‎(4)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改革,逐渐走出低谷。‎ ‎(5)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成为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 ‎2.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易混易错] 多极化趋势并不等于多极化格局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考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 ‎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③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2.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条件和特点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 ‎③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 ‎④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条件 ‎①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②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④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⑤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3)特点 ‎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 ‎②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④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4)影响 ‎①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 ‎1.论从史出: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史料 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 时间 ‎1961年 ‎1964年 ‎1995年 不结盟国家 ‎25个 ‎47个 ‎100多个 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会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会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来由斯堪的纳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论 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第三世界参加联合国的会员比例日渐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渐趋扩大,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之一。‎ ‎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下列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材料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主要信息   ‎ 答案 (1)内容:把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2)影响:有利于法、德结束冲突,实现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 考点二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1)直接原因: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 ‎(2)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基础并不稳固,两极格局的力量对比并不均衡,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对苏联来说,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对美国来说,巩固了其世界霸主地位;对世界来说,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利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 ‎③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1.论从史出:多元中心并存的政治秩序格局 史料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 结论 新的国际关系不同于旧的国际秩序,具有多个权力中心,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2.史由证来: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 史料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摘编自《卫报》(2006年5月25日)‎ 论证   ‎ 答案 1989年,东欧剧变,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使美国崛起并成为新世界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世界两极格局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5年 选择题T20,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4年 选择题T19,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命题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新解放的国家”“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 与不结盟运动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项排除。不结盟运动并没有使国际力量失衡,也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B、D两项与史实不符。‎ ‎2.命题点:两极格局后的世界格局特点 ‎(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由材料信息可知,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即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A项符合题意;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之中,故B、C、D三项不符合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1.命题点: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 ‎(2017·通州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35)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  )‎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 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 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说明英国意图改变大陆均势政策,靠拢欧共体,故A项正确。‎ ‎2.命题点:法德人民对法德关系的历史反思 ‎(2017·吴江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5)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  )‎ 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 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 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映 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可知,这一现象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映,故C项正确。‎ ‎3.命题点: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化中的态度和做法 ‎(2017·南通三模,35)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和法国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联合西欧抵制美苏争霸 C.认识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D.支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 D 解析 中国和法国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中国只是支持西欧联合,并没有说联合西欧抵制美苏争霸,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说中国对西欧的态度,并不能体现中国认识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故C项错误。‎ ‎4.命题点:21世纪世界形势的多元化 ‎(2017·张家港三模,35)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 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 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 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 ‎5.命题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员国的变化,说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干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故排除;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6.命题点: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 ‎——引自[法]皮埃尔《历史与地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 ‎(2)变化:1991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 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启东联考)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 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法国……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联邦德国……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表明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A项正确;题中所给事例并未涉及美国的单边主义,B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在两极格局对峙的背景下,苏联同法国、联邦德国的关系虽有所“缓和”“改善”,但并不等于苏联对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D项错误。‎ ‎2.(2017·镇江三模,35)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这说明(  )‎ A.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的实力 D.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成效显著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可知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欧洲共同体”,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只是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3.(2017·扬州二模,23)“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构想,借着永久性的安排(至少是长久性的),进而统一各个主权国家经济活动、法律系统(就某种程序而言)。”为此构想奠定基础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上海合作组织 D.不结盟运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这一构想是想建立一个实现政治、经济联合的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联合的开始,而欧洲的联合建立了一个政治经济组织——欧盟,故B项正确。‎ ‎4.(2018·盐城一模,35)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  )‎ 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为了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与冷战对抗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欧洲的联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此时为冷战时期,东欧与西欧的对抗仍然存在,矛盾并没有缓和,故D项错误。‎ ‎5.(2018·徐州高三检测)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 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可知,法国是为了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英美的经济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并没有讲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交往,所以无法体现“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 ‎6.(2017·淮安高三第五次联考,35)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了5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日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马歇尔援助计划产生推动作用 C.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D.局部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 二战后初期的日本受美国当局占领和扶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的是西欧国家,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单独占领了日本,故C项错误;日本之所以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从日本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订货,故D项正确。‎ ‎7.(2017·连云港高三期末,24)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这说明(  )‎ A.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 B.东西欧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 C.美国衰落难以对德施加影响 D.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消除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政治上也力图实现外交自主,据材料“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可知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故A项正确。‎ ‎8.(2018·海门一模,23)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50年代为5.7%,60年代为5.1%。材料表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 D.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9.(2017·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  )‎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 答案 C 解析 ‎ 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故A项错误;日本要求获得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故B项错误;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但没有反映出对立情绪增长,故D项错误。‎ ‎10.(2017·盐城三模,19)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对历史战争问题缺乏诚恳态度 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 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 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答案 A 解析 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战争问题上没有深刻反省,没有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不是限制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与史实不符,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故C项错误;经济持续低迷对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11.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B 解析 不结盟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一项外交政策,不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故A项错误;据材料“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可知,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有利于冲击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不是“彻底打破”,故C项错误;D项“根本变化”夸大了不结盟运动的作用,故D项错误。‎ ‎12.(2017·宜兴二模,35)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这是因为当时(  )‎ A.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大国对抗的危险已消失 C.安理会的作用增强 D.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 答案 D 解析 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破坏稳定的新因素出现,如大国强权、恐怖主义等出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出现军事冲突升级的趋势,故D项正确。‎ ‎13.(2017·溧阳三模,35)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 A.文明的多样性维护世界的稳定 B.文明的融合是和平的最好保障 C.多极化趋势避免文明间的冲突 D.单极世界构建易触发世界大战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可知,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世界稳定,故A项正确;发展才是和平最好的保障,故B项错误;“避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单极世界,故D项错误。‎ ‎14.(2018·泰州1月联考)如面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出中美处在跷跷板两端,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①正确;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必然会使跷跷板失衡,表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②正确;漫画只涉及中美两国,无法呈现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信息,③错误;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尚未形成,④错误。答案选D。‎ ‎15.(2018·扬州高三联考一,24)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建立 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 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 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答案 C 解析 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还未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故A项错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不能代表国际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反映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故C项正确;“金砖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D项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8·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23)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艾森豪威尔宣称:“只要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居民便无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应有的成就……然而满足于目前而对未来的美好前景毫无向往的人们,是无法确保他们自己的安全权的。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法]让·莫内《让·莫内回忆录》‎ 材料二 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欧洲统一起来反对美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伸入,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法]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 材料三 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纲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关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支持欧洲联合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现其意图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对美欧关系的定位。并说明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诗般的成就”的突出表现和美欧关系的未来走向。‎ ‎(4)据美欧关系的变化,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 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 ‎(2)定位:结盟同时保持独立性。‎ 结盟原因: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保持独立性原因:欧洲联合实力强大。‎ ‎(3)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走向:合作与冲突并存。‎ ‎(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