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田家炳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1.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这样内外就没有了分别,这反映了“兼爱”的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应出自( ) A. 荀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主张以礼制教化民众,以法治治理国家,体现荀子礼法并用的主张,故A项正确;B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韩非子主张法术势及加强专制集权,排除。 4.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 A. 事异则备变 B. 无为而治 C. 仁政 D. 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制天命而用之也是荀子所提倡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观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孟子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5.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的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法家的法治思想 C. 墨家的“兼爱”思想 D. 道家黄老之学 【答案】D 【解析】 萧规曹随,成语,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黄老之学是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故排除ABC,选D。 6.上天有四季,君王有四政,四政好像四季,类别相通。轻赏是春季,重赏是夏季,惩罚是秋季,刑戮是冬季,赏赐刑罚不可以不具备,好像春夏秋冬不可以不具备。以上反映的是 A. “独尊儒术” B. “三纲五常”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是把“上天”和君王的政治相联系,用四季和君王政治相匹配。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D正确;“独尊儒术”是指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学,A错误;“三纲五常”是指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度,B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点睛】"天人合一",为哲学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7.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 ( ) A. 外儒内法 B. 外法内儒 C. 以礼入法 D. 道法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罢黜百家,独酋儒术”一方面反映了以儒家思想治国,另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上专制特征,故体现外儒内法的特点,A项正确,B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体现以礼入法的特点,排除;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反映道家思想,排除。 8.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上述观点 A. 迎合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 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 C. 融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 D. 完全背离传统的民本思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迎合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没有体现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故B项错误。佛教是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董仲舒的新儒学没有吸收佛教观点,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保留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而公孙弘因为《春秋》封官晋爵,成为天下学习的榜样,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难得出儒学地位的提高, 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中公孙弘因《春秋》而封官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提倡儒学是政府行为,故排除C项。故选B项 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且都发生过重大事件,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迷惑性、干扰性很强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10.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答案】D 【解析】 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项正确;秦代不是强化伦理规范,故A项错误。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11.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 A. 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 B. 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 C. 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 D. 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答案】C 【解析】 “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说明儒学在北宋时期走向了思辨化过程,C正确;A是汉代儒学特点;B中关注现实不符合题意;D是理性思想表现。 12. 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A. 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 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 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 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到明代时期,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三纲五常也就往往束缚了人们思想。而早在北宋时还尚未如此。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点睛: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14.如图形象地反映了 A. 传统科技的兴衰 B.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发展·特点 【名师点睛】知识扩展: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 15.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 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B. 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D. 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三者进行融合,故C项正确。 16.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 A. 强调伦理道德 B. 重视知行合一 C. 宣扬格物致知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理岂外于吾心哉!”来看,王阳明旨在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故答案为D项。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程朱理学宣扬格物致知,排除C项。 17.“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可见作者主张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故A项符合题意;B项,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批判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顾炎武提倡众治,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王夫之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反对历代帝王将天下作为私产,不符合题意,排除。 18. 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A. 经世致用 B. 开拓创新 C. 旁征博引 D. 严肃负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中可以看出,顾炎武严肃负责的治学风格。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19.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 坚守个人主义 B. 崇尚精神追求 C. 重视民主信念 D. 倡导人类平等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说明古希腊人崇尚的是精神追求,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坚守个人主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A。材料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没有体现重视民主信念,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倡导人类平等,而是强调古希腊人崇尚精神追求,排除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C.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答案】B 【解析】 材料“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反映了智者学派的兴起适应了公民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与智者学派的兴起之间的关系,故A错误;雅典人崇尚理性也是参与城邦民主政治的需要,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故D错误。故选B。 21.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于他的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 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辩护 B. 《国家篇》启示了近代民主思想 C. 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 D. 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传统 【答案】C 【解析】 柏拉图的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故C正确;A是苏格拉底;柏拉图是《理想国》,故B错误;D是智者运动。 2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 倡导个性自由 C. 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 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智者运动·苏格拉底;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23. 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表明作者认为 A. 人类天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 B. 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 C. 反对以任何形式遏制人类天性 D. 只有头破血流才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薄伽丘和材料内容“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说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有关,表明作者对人类天性崇尚,故选择A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4.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A.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B.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D. 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可知显然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C选项符合题意。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材料未说明文艺复兴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D选项排除。 25.“(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这表明宗教改革有助于 A. 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推毁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可知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专制,C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应该是削弱了教皇的宗教权威,A错误。民众依然信仰基督教,并没有弱化民众的宗教信仰,B错误。宗教改革扩大了路德教的影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D错误。 26.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材料表明“他们” A. 提倡人身及个性解放 B. 尊重一切外在的权威 C. 受到科学革命的启蒙 D 主张法律应体现理性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说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受到科学革命的启蒙,故选C;A与材料无关,排除;启蒙运动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27.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 三权分立说 B. 天赋人权说 C. 人民主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反映的是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个人与全体相联系的统治方式,这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相似,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思想,故ABC项排除。 28.关于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思想家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反对君主制 B. 都反对私有财产 C. 都倡导共和制 D. 都提倡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均主张政府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建,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排除;三人都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人生平等,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排除B项; C项,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排除。 29.“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这一言论说明 A.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B.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C.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D.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材料“启蒙运动……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可知思想启蒙对于政治变革的影响,即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因此B选项正确。A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理性主义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思想解放。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0.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说明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①正确;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说明启蒙知识分子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②③正确;“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表述不准确,④错误。答案为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表现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论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董仲舒从天人相副说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圣人之性”者与“斗筲之性”者,一为天生的善,一为天生的恶,无可改变,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 ——张世英《儒家与道德——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 材料三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人性论和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2)依据材料二,董仲舒对人性论看法与孟子有何差别?董仲舒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阳明“克其私、去其蔽”的途径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儒学对于当今社会的借鉴价值。 【答案】(1)孟子宣扬性善论,认为人皆有四心;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观。 (2)提出“性三品说”,将人性分为三等;认为只有“中民之性”可教化为善。 理论依据是“天人合一”学说。 根本目的在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3)途径包括“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道德境界是人生的重要追求;道德建设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证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非之心,智之端也”从性善论及四心说进行概括。 (2)一问根据材料二“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惟“中民之性”者可经教化而为善”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天人关系及加强君主权威进行分析阐述。 (3)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通过自我修养心性以达圣人境界。 (4)结合所学从道德境界的培养及道德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阐述。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曲》的形式及许多内容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响。……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不得不披上宗教的外衣。……在中世纪的沼泽中跋涉过来的但丁,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这,正是《神曲》的不朽和伟大。 ——杨正和《外国文学名作欣赏》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就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的“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脚上仍然带着旧时代的污泥,但是他已经踏上了新时代的彼岸”的含义。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深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体现了启蒙运动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的? 【答案】(1)含义:披着宗教的外衣,没有跳出宗教神学的影响,但实质上强调了人性,宣扬了人文主义;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2)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人文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天主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3)体现:反对教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理性,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不得不披上宗教的外衣…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铺陈了一片绚烂的朝霞”结合所学从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二“提出的“唯信称义”…鼓吹俗权至上…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结合所学德意志现状、文艺复兴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回答。 (3)根据材料三“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结合所学从反对封建教权、专制制度、推崇科学理性及社会构想进行分析。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房屋的真理、为房屋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历史事件主张的主要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个历史事件主张不同的原因。 【答案】(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民本思想(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 (2)强调理性,提出新的社会政治构想;强调正义、平等和人权 (3)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阻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从儒家民本思想、保留君主制及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该历史事件为西方启蒙运动,故结合所学从启蒙运动关于理性、社会构想、平等人权等理念进行分析。 (3)结合所学中国方面从明清政治经济特征进行回答;西方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及科学发展进行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