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历史试题 ‎1.先秦道家对法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早期道家认为“法烦刑峻即民生诈”,后期道家则把法上升到“天下之准绳,人主之度量”的高度。这一变化表明 A.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B. 道家未形成统一的核心思想 C. “法治”思想顺应时代要求 D. 道家和法家的主张日益趋同 ‎【答案】C ‎【解析】‎ 早期道家认为严刑峻法逼得人失去正常的人性,但后期道家却认同了法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作用。这一转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法家崛起,各诸侯国为了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以法家为主的变革,所以法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礼治”被“法治”取代的现象,故A项错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即使后期认可法,也是援法入道,认为法的来源是道,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虽出现融合的现象,但它们的核心主张并不一样,故D项错误 ‎2.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 A. 皇帝励精图治 B. 士族品行高洁 C. 皇权相对孱弱 D. 选官制度先进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东晋、南朝门阀势力强大,世家大族在政治上非常强势,导致皇权孱弱,从而使依附于皇权母后、外戚和宦官没有机会进行专权,故选C项;东晋南朝没有母后、外戚和宦官的专权主要是由于皇权的孱弱,并非是由于皇帝励精图治、士族品行高洁和选官制度的先进,故排除A、B、D项。‎ ‎3.在中国古代乡村工商业中,工商业与农业经营难以分割,一方面是农民自给自足经营中的家庭手工业与商业交换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工商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与融通,他们完全依赖农业而生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 A. 乡村工商业与农业间具有相互依附的关系 B. 乡村手工业经济促进了地方商业的繁荣 C. 城市工商业完全依附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D. 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经营是社会经济核心 ‎【答案】A ‎【解析】‎ 在中国古代,工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存在相互依附的特点,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与商业交换具有不可分割性,同时乡村工商业经济依赖农业而生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经济促进地方商业的繁荣和城市工商业依附手工业商业,故B、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故D项错误 ‎4.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 A 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 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 C. 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 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 ‎【答案】D ‎【解析】‎ 杜佑强调的是强秦与弱唐的关键在于中央实力的强弱,这影响了对全国的控制和管理,故D项正确;北民南迁带来江南经济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关中地位的弱化,也并非是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故C项错误。‎ ‎5.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在治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求是”的学术风格,具体表现为追寻圣贤原意的“实事求是”精神。据此可知,乾嘉学派 A. 反对空谈义理之风 B. 具有早期人文精神 C. 符合市民文化追求 D. 推动近代学术转型 ‎【答案】A ‎【解析】‎ 宋明儒者改造儒学,讲求心性,学术研究中多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作为研究方向,难以探究事物本来面目。乾嘉学派“求是”的学术风格,特别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反对宋明以来儒者改造儒学后产生的问题,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6.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材料表明 A. 法律承认私有财产正当性与合法性 B.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彻底被废除 C. 清政府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法律制度 D. 这是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开端 ‎【答案】A ‎【解析】‎ 在对产物进行查封时只查封被查封人所有的部分,表明财产所有权已从家庭甚至家族所有,转变为以个人为本位,体现了近代法律承认私有财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不足以佐证近代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是从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开始,故D项错误 ‎7.19世纪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界,弥漫着各种怀疑和否定之思想,最严重者怀疑、否定“中国”之国名、中国民族本性之来源以及中国文化生成之根源,特别是对今日中华民族现行语言文字讨论最多、意见最杂、震撼最强烈。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知识分子 A. 对西方文化的排斥 B. 理想政治追求的幻灭 C. 民族自信心的动摇 D. 传统价值观念的丧失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否定中国国名,甚至语言文字等”可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民族自信心不足,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近代知识分子彻底否定中国文化是希望中国学习西方实现中国强大,追求理想政治只是目标之一,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不是传统价值观的丧失,而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8.下表是1918年北京政府农商部关于全国农户占有土地比例的统计。对此表格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类别 户数(户)‎ 百分比 ‎10亩未满 ‎85‎ ‎42.7‎ ‎10亩以上 ‎12,611,998‎ ‎26.4‎ ‎30亩以上 ‎7,651,575‎ ‎16.0‎ ‎50亩以上 ‎4,625,096‎ ‎19.7‎ ‎100亩以上 ‎2,467,648‎ ‎5.2‎ 合计 ‎47,708,602‎ ‎100.0‎ A. 土地私有化的状态下土地兼并不断 B. 土地私有化状态下小农经济占主导 C. 精耕细作仍是近代农业经营的模式 D. 地权的转移与分散加速土地私有化 ‎【答案】B ‎【解析】‎ 从表格信息看出,1918年占有土地在30亩以下的农户占有69%以上,说明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故B正确;材料表明,100亩以上的户数只有5.2%,说明土地兼并不严重,A错误;表格信息无法体现精耕细作,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地权的转移与分散加速,排除D。‎ ‎9.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A. 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B. 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 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C ‎【解析】‎ 古代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从而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罗马不断将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体现的是万民法的精神,万民法适用于一切自由民,故C项正确,A项错误;罗马法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人”,并不包含奴隶和妇女儿童,指的是罗马公民,故B项错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10.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诊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 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 C. 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 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社会对商品的旺盛需求,使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推动技术变革,对工业革命的启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英国经济快速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英国人文精神缺失的结论,故B项错误;英国殖民霸主地位是在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后确立的,材料与之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11.罗伯斯庇尔及其领导的雅各宾派都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既崇尚纯粹民主,也力图为实现这种民主而建立一种斯巴达式的没有大贫大富的平等社会。而史学家托克维尔对革命期间的毫不节制的暴力、激进、狂热却深感困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法国大革命 A.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 率先把卢梭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C. 凸显和平渐进的特点 D. 政治理想与革命现实反差巨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认识和行为使法国各阶层广泛参与革命,凸显对平等的追求,但忽视了个体自由的权利,导致社会动荡,反映出政治理想与革命现实反差巨大,D项正确。A项,法国大革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率先把卢梭的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是美国,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法国大革命中政治理想背离了革命现实,排除。‎ ‎12.法国艺术家雅克·德比奇在《西方艺术史》中说:“它标志着与往西一切想法的彻底决裂。它宣告了人和个性先于一切的地位,它的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回答了冷库的理性王国。”下列作品与“它”风格一致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并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材料“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回答了冷酷的理性王国”说明是浪漫主义,《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A正确;B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主义;D是现代主义。‎ ‎【点睛】浪漫主义回避现实,用美好憧憬代替现实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直面现实,对现实社会的弊端展开猛烈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多次使用“或然式的证明”这个概念,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一类是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前者“指不是由我们提供的,而是现成的或然式证明”。后者是指“所有能由法则和我们的能力提供的或然式证明”,他将其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由演说者的性格即道德品质、人格威信造成的;‎ 第二种是由使听者处于某种心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而造成的;‎ 第三种是由演说本身有所证明或似乎有所证明而造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种方式是《修辞学》重点讨论的问题。‎ 材料二 先秦诸子的修辞学,尤其是儒家的修辞学,是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修辞立其诚”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观点下展开的。“立言”主要是指在思想上能使人积极向上的思想的表述“修辞立其诚”是《周易》里孔子为解释乾卦的九三艾辞所说,至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在这些思想的统帅下,先秦诸子的修辞学讨论的重点则放在修辞的重要性、修辞应遵循的原则(慎言)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只有墨子讲究推论,韩非子、鬼谷子讲究揣摩听者心理先秦诸子关于修辞学的讨论,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冠才《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哲学家修辞观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与先秦诸子在修辞学上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诸子修辞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答案】(1)差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有具体论述与专著,重在研究“说服”听者的方法,注重心理与演说,继承早期人文主义,服务于人。先秦诸子的修辞学见于诸子只言片语,缺乏系统理论主张,多是辅助其宣扬本家思想的技巧,偏重修辞理论与文章写作,各成一派,无统一指导思想,服务于政治。‎ 原因:亚里士多德修辞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海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先秦诸子:社会变革、诸侯混战;士阶层发展,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的形成。‎ ‎(2)意义: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有利于先秦政治的变革;影响了后代文章著作撰写的语言和风格;对中国人谨言慎言、中庸的处事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著《修辞学》及对“或然式证明”有多层次、详实的解释可知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有专著和具体论述;对“或然式的证明”的两层分类,且对第二层分类的详实解释可知其重在研究“说服”人的方法;根据“第一和第二种方式是《修辞学》重点讨论的问题”可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重在研究演说和听众心理;根据材料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修辞立其诚”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出处的描述可知先秦诸子的修辞学没有系统论述,且是只言片语;根据“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左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诸子修辞学是辅助其宣扬本家思想的技巧。根据“重点则放在修辞的重要性、修辞应遵循的原则(慎言)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可知,先秦诸子的修辞学重点在于理论与文章写作。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亚里士多德虽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亡之际,但其修辞学并非首创,而是继承了雅典先贤,故而其修辞学继承早期人文主义,且亦是服务于人;先秦诸子处在百家争鸣时期,其思想各成一派,为政治服务。‎ 第二问,亚里士多德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亡之际,但其思想是对雅典先贤的继承。雅典先贤的修辞学诞生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修辞学服务于诡辩,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同样受到了民主政治时期影响。先秦诸子思想处于百家争鸣时期,故而社会变革、诸侯争霸、士阶层崛起共同促进了先秦诸子修辞学,而这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出现,也对这时期的修辞学产生了影响。‎ ‎(2)先秦修辞学处在百家争鸣时期,因此修辞学对当时而言,同样促进了学术发展与繁荣。而士阶层崛起,其思想的广泛传播,推动了当时政治变革。中国修辞学的特点之一是思想家宣扬其思想的技巧,多存在于文章著述中,因此对后代文章、语言风格造成影响。而先秦修辞学特别是儒家修辞学的特殊发展地位,同样影响了后代中国人的处事风格。‎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 阐述: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不断调整的结果。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示例二:观点:政治制度不能脱离原有的精神理论。‎ 阐述: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精神理论基石之上,法家思想提出中央集权、郡县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秦朝实行“中央、郡、县”三级,汉朝增加州及监察区,唐朝在州之上设“道”,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虽历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未改变秦以来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制度,未脱离中央集权制度的精神理论,这为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三原则,把这些思想贯彻其中,最终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此后美国的社会制度虽有微调,但都未脱离这一核心,这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综上,合理的政治制度会适时而变,但不会脱离其原有精神理论。‎ 示例三:观点:政治制度既要与理论结合,也要符合现实。‎ 阐述: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长期保存在政治体制之中,但在不同的朝代,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政治制度也会不断地发展创新。如秦朝的三公几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等,都是不同的朝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现实需要为加强皇权作出的尝试,并将皇权一步步推向顶峰。在近代的英国,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精神渗透在社会的制度中,从《大宪章》对王权的制约,经过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再经责任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的制约,到1832年及以后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对议会权力的制约,都是权力制约与平衡精神的体现,同时不同时期权力制约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 综上,任何的政治制度,都以理论为内核,并根据现实的变动而变动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在此基础上立论。根据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可以归纳出观点,并按照题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论证即可,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15.材料 鉴于近代以来食品卫生的恶劣状况,在租界的正向引导与反向刺激下,国人食品卫生意识逐渐觉醒,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撰文倡导公共卫生,报刊杂志积极开展卫生宣传与科普,社团组织踊跃发起卫生事业自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局、卫生试验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相继设立,用于规范宰牲检验、生产场所、食品发售以及卫生行政人员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法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通过开展与实施卫生计划、卫生教育等,在对饮水、肉食、奶品、副食及其生产场所的具体监管过程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上海的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摘编自吴布林《民国时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初探(1927—1937)‎ ‎(1)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的影响。‎ ‎【答案】(1)特点:受到西方先进经验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广泛参与;政府的支持与法律保证。‎ ‎(2)影响:改善了食品卫生状况;提升了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城市近代化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在租界的正向引导与反向刺激下…有识之士、社团组织、卫生局、卫生试验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食品卫生法监管提供了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可推出民国时期食品卫生监管具有受到西方先进经验的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政府的组织支撑与法律保证的特点。‎ ‎(2)根据材料“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可推出食品卫生和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升,结合所学知识,政府大力改善食品卫生情况是完善政府职能,促进近代化的体现。‎ ‎16.材料 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以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与解决族群冲突的第一次尝试“一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出现了众多要求获取独立国家地位的力量与团体,如何划分战后该地区的政治地图成为战胜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战胜国们为维护战后世界秋序都不能不关注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问题,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欧洲国际社会的历史传统,并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仅仅局限于中东欧地区,深受国联的影响,有着极大的脆弱性 ‎——摘编自茹莹《论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的确立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建立的原因。‎ ‎【答案】(1)特点:具有开创性和脆弱性;由西方大国推动建立;局限于中东欧地区;以维持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为旗号,维护大国的利益。‎ ‎(2)原因:“一战”后众多独立国家与独立团体的出现;战胜国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需要;美国总统民族白决思想的主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民族主义运动浪潮的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与解决族群冲突的第一次尝试……仅仅局限于中东欧地区,深受国联的影响,有着极大的脆弱性”及国联的相关知识可得出国际联盟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出现了众多要求获取独立国家地位的力量与团体……战胜国们为维护战后世界秩序都不能不关注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问题……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国际联盟是少民族保护体系建立的原因。‎ ‎17.材料 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s年)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国务活动家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首席大臣并兼任国库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沃波尔在制定政府政策时颇为重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得到土地所有者的拥护。沃波尔还尽量兼顾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重商主义精神调整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乔治一世、乔治二世较少参与英国政务,大权在握的沃波尔成为政府实际首脑。在任首相期间,沃波尔曾努力避免对外开战,并维持低税率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影响,使经济繁荣稳定沃波尔为保证内阁各种事务顺利进行,努力寻求下院支持为此,他甚至拒绝接受贵族封号,长期担任下院议员。‎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伯特·沃波尔能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伯特·沃波尔的历史功绩。‎ ‎【答案】(1)原因:具有处理国家各项事务的经验;得到多方势力的支持;国王参与政务的减少;沃波尔的个人才能。‎ ‎(2)历史功绩:促进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有利于英国代议制的完善;灵活的外交政策,使英国避免欧陆战争;务实的经济政策,促进英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全面主持政府工作……得到土地所有者的拥护……兼顾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乔治一世、乔治二世较少参与英国政务,大权在握的沃波尔成为政府实际首脑……寻求下院支持”可得出罗伯特·沃波尔能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的原因。‎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伯特·沃波尔对英国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发展,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促进英国经济的繁荣稳定等方面有重大的贡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