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0届高三9月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2020届高三9月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0届高三期初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 ‎2019.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商朝灭亡时,西周征服的国家有99国,向其臣服的有652国。周初分封时只分封了71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异姓诸侯是少数。这反映出周分封制 A. 调整了诸侯间的利益分配 B. 消除了贵族间的权力纷争 C. 规范了个人社会身份地位 D. 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初分封时只分封了71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异姓诸侯是少数。”可知,周初分封的诸侯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异姓诸侯是少数,这说明同姓贵族是主体,调整了诸侯间的利益分配,A正确;解决贵族间的权力纷争问题的是宗法制,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规范个人社会身份地位、扩大周天子的统治范围,C、D错误。‎ ‎2.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疏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 A. 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了普遍质疑 B. 汉以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C. 儒学钳制人们思想摧残了社会文化 D. 儒家思想应统治者需求而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通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可知,自汉武帝以后,打着尊儒的名义,以符合君主统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解释,而不准其他学派自由传播,儒学的精神已和先秦时期的儒学不一样了,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学者的个人观点,没有体现儒学公信力和价值遭到普遍质疑,A错误;据上分析可知,汉以后从符合君主统治的角度进行解释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B片面;C与材料无关。‎ ‎3.《太平广记》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由此可知,进士科 A. 注重品德考察 B. 获得社会尊崇 C. 突出门第出身 D. 发展日趋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知,科举考试者不中进士,总认为自己科举不完美,说明进士科受到社会的尊崇,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 ‎【点睛】隋文帝创立科举考试,隋炀帝首设进士科,科举制由此形成。‎ ‎4.“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下列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行尽势未尽,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蒸雾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信息或烟收雾合、有类云蒸雾散、飞动增势可判断,这是草书的特点,故D正确;A是隶书;B是楷书;C是行书。‎ ‎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 B. 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 C.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D. 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知,盛泽镇的居民因为经营丝绸,这里发展为市,到乾隆时期,居民增多,绫绸之聚比之以前增加十倍,成为经营特色,A正确;B表述的是表现,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盛泽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是因为逐丝绸之利而聚在一起,C理解片面;材料反映的不仅有丝绸商人,应该还有丝绸手工业者,D表述不全面。‎ ‎6.下表是《1865—1894年中国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出自于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状况行业 企业数 创业资本总数 企业平均资本 企业的地区分布 缫丝 ‎97‎ ‎3723990‎ ‎38392‎ 上海8、广东88、烟台1‎ 面粉 ‎3‎ ‎40000‎ ‎13333‎ 上海、天津、北京各1‎ 火柴 ‎11‎ ‎415200‎ ‎37745‎ 上海1、广东3,其余分散各地 造纸 ‎2‎ ‎237500‎ ‎118750‎ 上海、广东各1‎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经济部门逐渐齐全 B. 洋务企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 C. 近代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D. 缫丝和造纸业发展最为迅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865—1894年中国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可知,中国企业的地区分布主要在上海、天津、广东等沿海地区,内地发展慢,这说明近代经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C正确;据材料可知,中国商办新式企业主要是缫丝、面粉等轻工业,故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是洋务企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B错误;据材料除缫丝业外,火柴业、面粉业发展也很迅速,D说法错误。‎ ‎【点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结构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7.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 A.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 B.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 C.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并依靠光绪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发展资本主义,但反封建不彻底,以失败而告终,C符合题意;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夷是西方人而不是古人,A错误;‎ ‎ 张之洞“中体西用”是用西方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与材料“……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不符,B错误;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的否定,故D错误。‎ ‎8.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 A. 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 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 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 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可知,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认为看报纸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B正确;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C错误;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D错误。‎ ‎9.辛亥元老李书城回忆:“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 A. 革命目标脱离时代 B. 革命时机没有成熟 C. 革命精神未能形成 D. 革命基础尚需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革命党人之所以侧重反清而轻视建立民国和平均地权,主要是为了借助民族主义扩大群众基础,D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时代要求,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这是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表现,而不是革命时机没有成熟,B错误;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革命思想取代了改良成为主流,C说法违背史实。‎ ‎10.某年鄂东银行发行的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据此推测,该文券发行于 A. 1924~1927年 B. 1927~1936年 C. 1937~1945年 D. 1945~1949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某年鄂东银行……打倒帝国主义!……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鄂东银行、工农兵苏维埃等词应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产物,1931年在江苏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故B符合题意;1924~1927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的领导机构就是国民政府,A不符题意;1937~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与题意不符,C错误;据所学可知,1945~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与题意不符,D错误。‎ ‎11.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召开七国限制性会议继续讨论朝鲜问题”。同时,他巧妙地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也提了出来,以守为攻,争取会议主动权。此次会议 A.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B. 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C. 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D. 推进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召开七国限制性会议继续讨论朝鲜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当会议陷于僵局时,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A正确; 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的会议是万隆会议,B错误;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C错误; 推进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发展是20世纪改革开放后,D错误。‎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一股诗歌创作的热潮,其中一首《炼铁颂》中说:“小小土炉昂起头,就像火龙朝天吼,群龙吐气气如虹,铁水沸腾向东流。”该诗反映了 A. 全行业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C. 人民建设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D.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小小土炉昂起头,就像火龙朝天吼,群龙吐气气如虹,铁水沸腾向东流。”并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中用土法大炼钢铁,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人民建设热情高涨,C符合题意; 全行业公私合营掀起高潮反映的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与材料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没有实现工业化,B错误;国民经济调整是调整的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与材料不符,D错误。‎ ‎13.帕尔默指出“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会产生纠纷,此时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因此,罗马法形成一个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法则。”这表明,罗马法 A. 颠覆原有的习惯法 B. 强调法官的权威 C. 力图缓和阶级矛盾 D. 彰显正义和理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此时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因此,罗马法形成一个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法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新形势,因此罗马法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法则,也就是自然法的法则,彰显正义和理性,D正确;据材料“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习俗未必正确”可知,材料没有体现颠覆原有的习惯法,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官以某种方式排解不同地区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法官的权威,故B错误;据材料“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可知不是阶级矛盾,C说法错误。‎ ‎14.中世纪某艺术家“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和自然,并在作品中表达它们,新人的形象在他的壁画中站立起来,而艺术中禁欲主义的浓眉大眼和蜡黄消瘦的面庞、夸大了比例不准确的人物形体,在他的作品中被革了命”。据此推断,该画家生活在 A. 古希腊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和自然,并在作品中表达它们,新人的形象在他的壁画中站立起来,而艺术中禁欲主义的浓眉大眼和蜡黄消瘦的面庞、夸大了比例不准确的人物形体,在他的作品中被革了命”可知,材料中强调关注现实的生活和自然,出现了新人的形象及艺术中禁欲主义被革了命,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幸福,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主张,B正确;古希腊时期的智者运动没有反对禁欲主义,没有新人的形象,故A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与宗教改革信息不符,C错误;据材料“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和自然,并在作品中表达它们,新人的形象在他的壁画中站立起来……”可知,开始关注现实的生活和自然,与启蒙运动内容不符,D错误。‎ ‎15.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大量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C正确;通过材料不能说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也不能说明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A、B、D错误。‎ ‎【点睛】价格革命:西班牙、葡萄牙大量的从美洲掠夺黄金、白银运回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价格猛跌,物价上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6.“这(光荣革命)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利,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该观点意在说明光荣革命后 A. 国王依然是政府首脑 B. 议员选举有严格限制 C. 新贵族操控行政机构 D. 议会的地位受到挑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利,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可知,议会反对王权,但害怕人民力量的壮大,不敢发动依靠人民,因此对议员的选举有财产限制,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B正确;据材料“……,议会虽然勇于反对国王,坚持自己的权利,同时却又把大部分人民拒之门外。”可知,材料强调议会反对王权,没有体现国王依然是政府首脑,A错误;C、D与材料无关。‎ ‎【点睛】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广大的工人和农民仍没获得权利。‎ ‎17.某一流派的艺术家们向往美好的、完善的人,向往人和世界的和谐、全人类的平等、自由、博爱和幸福。他们认为,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中,理想始终是主宰者和胜利者。以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中,理想始终是主宰者和胜利者”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工业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想王国”有巨大的反差时,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这是浪漫主义的特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A正确;《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代表作,B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无产阶级文学作品,C错误;《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代表作,D错误。‎ ‎18.“一部历史变化的产物,一部新世界观历程的产物,一部工人实践呼唤的产物,是创始人在遭遇社会物质利益难题后,在借鉴与批判资本主义理论家论证时代课题的理论素材基础上,为解决自身理论困惑……应委托而起草的纲领性文件。”该“纲领性文件”‎ A. 率先提出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B.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 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部历史变化的产物,一部新世界观历程的产物,一部工人实践呼唤的产物,是创始人在遭遇社会物质利益难题后,在借鉴与批判资本主义理论家论证时代课题的理论素材基础上,为解决自身理论困惑……应委托而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借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应工人运动的需要(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的委托)而诞生了。故《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正确;A是空想社会主义,A错误;‎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巴黎公社,C错误;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是十月革命,D错误。‎ ‎19.1933年,罗斯福总统宣称:“金钱贩子们从文明圣殿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恢复这个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这得益于罗斯福政府 A. 颁布实施“财产税法”‎ B. 坚持推行金本位制度 C. 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 D. 着手发放紧急救济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金钱贩子们从文明圣殿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恢复这个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中“金钱贩子”是指金融领域的投机商,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针对此种行为,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C正确;A与金融领域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新政中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而不是坚持推行金本位制度,B错误;着手发放紧急救济金与材料无关,D错误。‎ ‎20.2019年6月,之所以《纽约时报》、《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是因为美国政府这一行为 A. 阻碍了西欧国家加快联合进程 B. 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秩序 C. 违背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规则 D. 错失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19年6月,之所以《纽约时报》、《经济学家》、《金融时报》、《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可知,材料强调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原则,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与西欧联系能否加强无关,A错误;关贸总协定在1995年被世贸组织所代替,C错误;美国制造地贸易摩擦阻碍了当今国际经济发展,D说法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21.宋代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田野山谷之氓,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宋)程珌《洺水集》‎ 材料三 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且为商业提供了大多数商品,还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全局而论,宋代农业的最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粮食和衣料,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模式,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此邦”中农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析商业性农业发展对宋代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 ‎【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 特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2)现象: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需求依赖市场。‎ 原因:地狭人稠;土地贫瘠;经济作物收益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3)变化:农业成为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自然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推动封建经济发展;但未能引发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解析】‎ ‎【详解】(1)模式:据材料“……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生梗畏怯,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可知,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特征:据材料“止知蚕而衣,耕而食”并结合所学可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据材料“有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目不识官府者。”可知,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这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2)现象:据材料“……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争护”可知,材料体现人民重视蚕桑业等经济作物种植;据材料“……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由于土地贫瘠,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悉仰商贩。‎ 原因:据材料“……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地狭人稠;土地贫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蚕桑业等经济作物收益高;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3)变化:据材料“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推知,农业成为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据材料“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自然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推动封建经济发展;据材料“就全局而论,……,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可知,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这说明未能引发社会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22.倡导女性解放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羸弱流传,何以为兵乎?梁启超认为,国家积弱,是由于“分利”的人太多,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 ‎——李桂梅《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材料二 ‎ ‎ 1907年,全国有女子学堂428所,女学生15498人……该时期还有百余人的留日女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力量……怀着寻求救国救民和解放妇女愿望的青年妇女到了日本,受到明治遗风的刺激,迫切要求把这种新风移植到灾难沉重的祖国。于是回国后,办报刊,组团体,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探求妇女解放与革命救国的道路,成为提倡女权、推动妇女解放的新兴力量。‎ ‎——陈文联《从依附走向自主: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中产阶级妇人的利害,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利害;中产阶级妇人的权力伸张,不能说是妇人全体的解放。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的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1919年2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中国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以“近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近代教育的推动。‎ ‎(2)‎ 论点 论据 论证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发展中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 维新派立足救亡图存,提倡废止缠足;女性接受教育,其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 辛亥革命前,留日女学生受日本女权运动影响;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救国相结合,给女权运动注入新的内涵。‎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倡导全体女性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该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解析】‎ ‎【详解】(1)背景:据材料“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可知,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启蒙思想的传播;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近代教育(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的推动。‎ ‎(2)论点:近代中国女性解放发展中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 论据:据材料“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缠足,便不能生育健壮的后代”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提倡废止缠足;据材料“……妇女由于没有学识,以致没有职业,都成了分利的人。因此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可知,材料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兴办女学,。‎ 据材料“……怀着寻求救国救民和解放妇女愿望的青年妇女到了日本,受到明治遗风的刺激,迫切要求把这种新风移植到灾难沉重的祖国。”可知,辛亥革命前,留日女学生受日本女权运动影响;据材料“于是回国后,办报刊,组团体,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探求妇女解放与革命救国的道路,成为提倡女权、推动妇女解放的新兴力量。”可知,妇女解放与民主革命救国相结合,给女权运动注入新的内涵。‎ 据材料“……我以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的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倡导全体女性的解放;女性解放应该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 ‎23.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 ‎ 尼克松政府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倡议,希望通过与欧共体国家对话,一揽子解决存在于两者间的经济、军事与外交问题。其本意是利用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让步,给予美国驻军开支补偿。但是事与愿违,欧共体各国不仅对“欧洲年”倡议反应冷淡……“欧洲年”倡议最终无果而终。‎ ‎——王雯菲《“欧洲年”倡议的无果而终》‎ 材料三 克林顿认为……欧洲联盟、西欧联盟和欧安会等欧洲常设机构首先应该在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不仅支持一个“强大的欧洲”,而且赞同它在今后“更强大”。与此同时,美欧也要让北约符合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使其在解决欧洲内部的危机、扩大西方与东欧、前苏联国家的安全合作亦即“和平伙伴关系”上发挥更灵活有效的作用。‎ ‎——高平《克林顿的诺曼底“登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试图在美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欧洲年”倡议流产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克林顿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西欧衰落;欧洲安全需要(对苏联的恐惧)。‎ 做法:建立世界银行;实施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角色:主导者(决策者)。‎ 原因:美国实力下降;美欧利益冲突;欧洲实力增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观点:承认欧洲强大;强调与欧洲的伙伴关系;继续发挥北约的作用。‎ 特征:合作是主流;但存在一定的竞争。‎ ‎【解析】‎ ‎【详解】(1)原因:据所学可知,二战削弱了西欧;据材料“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可知,美苏冷战;欧洲安全的需要(对苏联的恐惧)。‎ 做法: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其中世界银行初期致力于欧洲的经济复兴;对苏联遏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 ‎(2)角色:据所学可知,尼克松在美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决策者)。‎ 原因:据所学可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据材料“其本意是利用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让步,给予美国驻军开支补偿。但是事与愿违……”可知,美国想利用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对美让步,即美欧利益冲突;据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欧洲实力增强。‎ 观点:据材料“在这个意义上,美国不仅支持一个‘强大的欧洲’,而且赞同它在今后‘更强大’”可知,美国不仅支持欧洲强大,而且希望其更强大;据材料“……美欧也要让北约符合时代所提出的要求,使其在解决欧洲内部的危机、扩大西方与东欧、前苏联国家的安全合作亦即‘和平伙伴关系’上发挥更灵活有效的作用。”可知,强调与欧洲的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发挥北约的作用。‎ 特征:据上述材料可知,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合作又竞争;但合作是主流。‎ ‎24.“明治宪法”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统之天皇统治之。‎ 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章所列条规,在战时由国家事变之际,并不妨碍天皇大权之施行。‎ 第三十三条帝国议会以日本贵族院、日本众议院两院组成之。‎ 第五十五条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 ‎(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七条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法官非依刑法之宣告或受惩戒处分者外,不得免职。‎ ‎——《大日本帝国宪法》(节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明治宪法”的主要规定,及其确立的政治体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宪法”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规定:天皇权力至上;议会由两院组成,行使立法权;国务大臣掌握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法官不得随意免职。‎ 体制: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体制。‎ ‎(2)特征:君主立宪制体现了民主性(近代性);近代天皇体制体现了封建性(专制性)。‎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本国的封建残余(改革的不彻底)。‎ ‎【解析】‎ ‎【详解】(1)规定:据材料“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统之天皇统治之。”可知,天皇权力至上;据材料“第三十三条帝国议会以日本贵族院、日本众议院两院组成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可知,议会由两院组成,行使立法权;据材料“第五十五条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可知,国务大臣辅拥天皇掌握行政权;据材料“第五十七条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法官非依刑法之宣告或受惩戒处分者外,不得免职。”可知,法院行使司法权,法官不得随意免职。‎ 体制:据所学可知,“明治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天皇权力至上,近代天皇体制。‎ ‎(2)特征: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体现了民主性;近代天皇体制中天皇权力至上体现了封建性。‎ 原因: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的不彻底)。‎ ‎25.邓小平的思想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十次谈市场经济问题。1979年11月,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2月,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认为生产关系调整的立足点及背景。‎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思想有什么变化?这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立足点: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利益。‎ 背景: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经济困难;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2)变化:计划经济为主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为十四大召开奠定理论基础;解放了思想。‎ ‎【解析】‎ ‎【详解】(1)立足点:据材料“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可知,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生产关系,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可知,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符合人民的利益。‎ 背景:据材料“1962年7月邓小平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时讲话”可知,当时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家经济困难;据所学可知,1960年冬“八字方针”的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变化:据材料“1979年11月……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知,强调计划经济为主;材料“1992年1—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知,92年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本问可从推动了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为十四大召开奠定理论基础以及解放了思想等角度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