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41启蒙运动【作业】
课时作业41 启蒙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咸阳高三评估)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解析:“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是主张法律与自由,并且是强调法律对自由的作用,这种思想正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当然就不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之列了。而A项强调的是要服从国王等,是为君主专制辩护,这与启蒙思想相背;B项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君权神授”思想、D项是天主教会的教权至上观点,当然也在启蒙运动批判之列了。 答案:C 2.(2018·南平高三联考)法国启蒙思想家已经脱去了宗教外衣,抛弃了英国启蒙运动的妥协性和保守性,高举“理性”旗帜,以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向封建制度开战,把主要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这反映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 A.思想革命民族色彩浓厚 B.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鲜明而强烈的政治色彩 D.反对专制,崇尚理性 解析:据材料“脱去了宗教外衣”“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法国启蒙运动的政治色彩浓厚,而且斗争更彻底,故C选项正确;法国启蒙运动没有反对外来侵略,不能说明民族色彩浓厚,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国是否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故B选项错误;反对专制,崇尚理性是运动的内容,材料主旨是说明运动的特点和色彩,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3.(2018·临汾高三统测)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核心是( ) 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C.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D.主张分权与制衡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启蒙思想家们崇尚理性,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政治民主,A项与题意相符。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主张君主立宪,排除C项;分权和制衡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A 4.(2018·怀化高三调考)洛克说:“ 法律按其真正的含义而言,与其说是限制还不如说是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洛克意在强调( ) A.政府应把人的自然权力交还公众 B.政府在制定各项法律中的作用 C.法律可以扩大人们的自由权利 D.法律是人们获得政治权利的保障 解析:材料“法律……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表明,洛克认为法律是人们获得政治权利的途径和保障,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自然权力的转移问题和人们自由权利扩大的问题,故A、C项错误。 答案:D 5.(2018·湖南省十三校高三联考)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后,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 可以看出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故B选项最符合题意,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形成和政治共同体,故A、C项错误。 答案:B 6.(2018·眉山高三统测)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崇尚自然神论,他认为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材料表明伏尔泰( ) A.偏离了人文主义方向 B.借助宗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认可宗教的教化功能 D.主张用宗教来约束人的自由 解析:据材料“上帝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们在自由行动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的持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没有偏离人文主义方向,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对人的约束,体现了宗教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约束人的行为”不等于“约束人的自由”,故D项错误。故选C。 答案:C 7.(2018·晋城高三评估)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卢梭与同时期的其他思想家一样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而他的《爱弥尔》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表明卢梭( ) A.强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解析:材料“表达了对理性的崇拜”“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表明,卢梭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关注感性,故D项正确,B、C项错误;材料“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说明A项错误。 答案:D 8.(2018·濮阳高三摸底)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试图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 A.分权制衡必须成为建制原则 B.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C.权力的运用须体现人民意志 D.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解析:启蒙思想家追求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他们认为必须限制君主权力以及实现司法独立,因此启蒙思想家主张分权制衡应当成为建制原则。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答案:A 9.(2018·滨州高三质检)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 A.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B.彻底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运动思想 解析:“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可以看出卢梭对理性持反对态度,而“良心”“情感”等词则反映了他对浪漫主义的追求,故选A;卢梭的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宗旨的补充,故B、D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宗教,故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0.(2018·茂名高三联考)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留下一串闪亮的人名: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霍布斯、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 A.反对专制追求共和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他们为人类社会提出的理想已经实现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家产生的前提 D.理性与科学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解析: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教会权威和专制愚昧。故答案为D项。启蒙思想家中也有倡导君主立宪制的,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C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 11.(2018·安康高三质监)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的回应;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C.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D.分歧主要是实行人民主权的途径 解析:根据材料“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康德否定了人民主权,根据材料“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卢梭则坚持主权在民,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化运动,两人都是其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康德的理性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康德的思想,不体现人民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8·营口高三诊断)“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故答案为A项。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排除B项;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排除C项;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排除D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8·开封高三统考) 17、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10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分别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欧洲的角度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及解答。第(2)问,伏尔泰对儒学表现出一种赞赏态度,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理性的哲学,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则批判儒学,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他们虽然对儒学的态度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利用儒学来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第(3)问,无论是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还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但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则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结合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理论建设要求;中国文化自身的吸引力。 (2)态度: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共同: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3)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原因:封建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理学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14.(2018·宜宾高三调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 另一种声音是以孔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24分) 解析:第一小问概括观点,根据材料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可知其观点为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根据材料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可知其观点为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第二小问原因,推崇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孔子思想开始被西方认识,伏尔泰反封建斗争的需要,伏尔泰思想与孔子思想有共通之处来分析作答即可。批判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结合中国传统思想阻碍中国社会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观点一: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伏尔泰论及中国、宣传孔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伏尔泰的主张与儒家思想有共同之处,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观点二:以孔多塞为代表的思想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原因: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流;政治上的日益腐败;文化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生产力有了巨大提高;对外扩张掠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