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 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 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 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实施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宗法制体现了政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故B正确;A、C、D均与宗法制无关。‎ ‎【点睛】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地位的变化 D. 井田制的兴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分封制也逐步崩溃。所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A符合题意。根本原因一般都是从经济方面找,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因为 ‎①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②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③农民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④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的规定是天平天国的一种斗争策略,但这种规定之所以成为一种空想则是由于绝对平均的分配制度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与斗争策略无关。故排除A、C、D项,故选B。‎ ‎4.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 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秦朝的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正确;A错误;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这是其性质,材料强调的是作用,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郡县制的作用,而不是郡县官吏与皇帝的关系,C错误。‎ ‎5.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答案】C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从雅典内部来看,雅典的大多数居民,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雅典公民,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也就很容易看出答案是C。‎ ‎6.《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 A. 剥夺王国的封地 B. 推行推恩令 C. 夺取王侯的爵位 D. 继承分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可知,贾谊主张“众建诸侯”,分割王国的势力,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推恩令”,“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从而使得诸侯国被越分越小,王国的实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贾谊主张分割王国势力,不是剥夺王国的封地和王侯的爵位,贾谊也不主张继承分封制,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7.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代议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法国近代推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总统由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故C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详解】‎ ‎8.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 ‎②民众 ‎③诸侯王 ‎④地方高官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丞相是中央官员,故①错误;民众不是官员,故②错误;诸侯王、地方高官均是地方官员,故③④正确。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需要掌握汉代刺史的职能。解题的关键是对刺史设立目的把握。‎ ‎9. 下面关于“城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 B. 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思 C. 城邦的政治制度都实行民主制 D. 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城邦一般由城市和周边的农村构成;城邦是“城市国家”的意思;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但是城邦的政治制度除了民主制 ,还有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等制度。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城邦 ‎10.14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由下列哪两院组成:( )‎ ‎①贵族院②平民院 ③众议院 ④参议院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4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由①贵族院(上议院);②平民院(下议院)组成,A正确;众议院、参议院是美法两国对议会两院称呼,③、④错误;故B、C、D错误。‎ ‎11.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是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市场而发动 B. 侵略者都曾进犯过京津地区 C. 战争期间都烧杀抢掠,犯下了滔滔罪行 D. 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不是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而是要扩大资本市场与侵略的权益,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详解】‎ ‎12.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 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 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 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三省六部属于中央官制,没有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AC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13.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 A. 内地兵力空虚 B. 封建统治腐朽 C. 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 皇帝不问政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西汉的七国之乱是汉初实行的封国制导致诸侯权力加强,威胁了中央集权;唐朝的安史之乱是由于唐玄宗时期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政府实行募兵制,这样兵将之间形成了隶属关系,加之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故C正确;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与内地兵力多少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西汉的七国之乱是汉初实行的封国制导致诸侯权力加强,威胁了中央集权;汉初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故B说法与汉朝不符,B说法错误;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都是地方叛乱,尤其是西汉的七国之乱爆发时,汉景帝可说是勤政爱民,故D说法错误。‎ ‎14. 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A. 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 过去的丞相大多昏庸无能,败坏风气 C. 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 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政治制度。明袭元制,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由于丞相权势过重,威胁君权的高度集中,为此,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 ‎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 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 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行政制度,在地方设立的是转运使,转移了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所以正确是B,ABC不是根本目的。‎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 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 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央集权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问题,中央权利过大就会限制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地方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产生,B符合题意;A项属于强化专制主义内涵,C封建时代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无法削弱,D项属于表象。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的实质 ‎17.下列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 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 D. 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立了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事),史称三公;但是秦始皇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于一身,太尉只是虚设,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的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A、B均不符题意;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故D不符题意。‎ ‎18.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 隋唐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清朝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军队地方的权力加以制约,北宋时期很好的解决了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问题,北宋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地方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隋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元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北宋而非清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问题 ‎19. 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首次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所以C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内容 ‎20.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 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 ‎21.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教义影响的是:‎ A. 秦末农民起义 B. 明末农民起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解析】‎ 秦末农民起义与基督教无关,故A错误;明末农民起义也没有受基督教教义影响,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教受基督教教义影响,故C正确;义和团运动排斥西方文明,故D错误。故选C。‎ ‎22.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 A. 清朝的统治腐朽 B.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使中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影响 ‎23.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以下结论中最全面的是 A. 始终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B. 它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C. 在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后期阻碍社会的进步 D. 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C正确;A错误;它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是其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B表述片面;据所学可知,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也是其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故D说法错误。‎ ‎24.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故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 ‎2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答案】C ‎【解析】‎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接近完成。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主要目的,排除ABD项。‎ ‎26.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 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相关进步意义的认识。要抓住关键信息“反帝爱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导致了”,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阻止了”,不符合史实;D项针对的是“打击清政府”,与题干“反帝爱国”主旨不相符合,排除。C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27.下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上面的周天子享受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弹奏出单调的乐音。这主要说明西周王朝(  )‎ A. 等级森严 B. 与分封制一起崩溃 C.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上面的周天子享受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弹奏出单调的乐音。”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允许随便超越,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度下的等级森严,这种等级森严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继承关系,C、D错误。‎ ‎28.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故选B。‎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从1840年到1919年 ‎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孙中山 D. 蒋介石 ‎【答案】B ‎【解析】‎ 洪仁玕为了重振太平天国而写了《资政新编》,在该书中洪仁玕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所以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洪仁玕而非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洪仁玕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先进中国人。‎ ‎30.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 湘军的进攻 B. 天京的内乱 C. 北伐的失利 D. 外国的助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故选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西汉一代之制: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 ‎ ‎――《中国宰相制度》 ‎ 材料二 武帝元封年间,外臣文开欲尽。汉兴,功臣受封 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 ‎ ‎――《中国宰相制度》 ‎ 材料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至昭、宣(帝)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在内期闻政事。 ‎ ‎ ――《汉书· 刘辅传》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朝前期和中期丞相选任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 ‎(2)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制度?中央官制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答案】(1)由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到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原因: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常与皇权发生矛盾;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2)内外朝制度。汉初相权危及皇权,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实质上加强了皇权。‎ ‎【解析】‎ ‎【详解】(1)变化:据材料一“……西汉前半期‘常以列侯为丞相’”可知,汉朝前期在列侯中选任丞相;据材料二“……武帝以后宰相之材不得不取于列侯之外”可知,到汉武帝时在列侯之外选任丞相。原因:据材料一“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并结合所学可知,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据材料二“汉兴,功臣受封者百余人……子孙骄溢,忘其先……至太初(武帝年号,公元前2世纪末)百年之间,见(现)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可知,汉初所封列侯后代大多腐败堕落,犯法丢爵。‎ ‎(2)制度:据材料“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是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可知,形成内外朝制度。问题:据材料一“凡为相者,就爵而言,必封侯……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而权重。”并结合所学可知,武帝以前以列侯为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汉武帝时期形成中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实质上加强了皇权。‎ ‎32.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1840年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中国历史的分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意列举3次即可。‎ ‎(3)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注意战争与条约的对应关系不能混淆。‎ ‎(4)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点评:1840年—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战争 ‎ 原因 ‎ 时间 ‎ 结果 ‎ 影响 ‎ 鸦片战争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虎门硝烟(借口) ‎ ‎1840-1842 ‎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1856-1860 ‎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 ‎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对外侵略的“大陆政策”;西方列强的纵容态度;清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1894年,朝鲜的农民起义 ‎ ‎1894-1895 ‎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列强为进一步瓜分中国;镇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 ‎ ‎1900-1901 ‎ 中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辛丑条约(1901年)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请回答:‎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解析】‎ ‎【详解】不正确。据材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主”,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据材料“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