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II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计54分。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宋代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且在农闲之余,还从事家庭手工业、商业,出现了“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瓦解了社会中的自然经济 B.说明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视 C.推动了乡村市场开始兴起 D.使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 2.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 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 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3.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 A.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B.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C.加强汉朝集权政治 D.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4.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B.推动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5.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得到清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和民间商人集资入股,在长江航运业竞争中击败英美航运公司,发展迅速;1884年,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这表明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轮船招商局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 C.清政府应该加强对航运业的全面控制 D.洋务企业的发展受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 6.如表 企业类别 国企% 民企% 企业类别 国企% 民企% 水电 89 11 木材/建筑 4 96 冶炼 90 10 化学 75 25 机械制造 73 27 饮食 23 77 电器制造 89 11 纺织 49 51 上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据此可知 A.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 B.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C.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 D.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 7.1947年的上海,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8.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9.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这一举措 A.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D.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 10.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促使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A.《论十大关系》发表 B.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八字方针”的调整 1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已在多地启动实施。这两次改革 A.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 B.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促进私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 D.利用市场激活农村资源 1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 A.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B.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 D.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 13.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变传统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 B.科学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C.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14.我国的电报历史可追溯到1871年4月1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外滩开设电报业务,从此拉开了中国电信历史的序幕。然而“清廷将外来的电报视作异端邪教”,直到10年后,我国才有了第一条民族电报线。这说明 A.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社会发展 B.电报超越了近代中国的需要 C.当时中国开始出现近代通讯方式 D.近代通讯不利于清政府统治 15.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16.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A.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B.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1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B.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18.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C.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19.下表为1835—1890年英国纺织厂中童工相比成年人劳动力的比例(%)。 据该表可得出 A.工业时代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 B.童工无法迎合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英国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D.工厂法的出台凸显人性化管理 20.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1929年—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2.1935年,美国市政同盟的领导人之一莫里·西曾古德撰文称,新政的救济政策是对地方自治的巨大冲击,是高效节俭政府的绊脚石,他建议“城市应当制订自救方案,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危机”。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受到精英阶层的普遍反对 B.致使联邦政府权力有所膨胀 C.改变了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D.救济政策并未取得实际效果 23.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先针对食品与服饰业课税,再结合美国财政部资金对降低产出农民提供补助。这项法案计划降低美国农业30%产出。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 A.以救济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 B.努力实现产品的供需平衡 C.置生产各环节于国家监督下 D.在农业方面实行计划经济 24.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也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看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B.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C.国家干预经济方式新发展 D.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25.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26.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恢复私人小企业 C.实行单一公有制 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27.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28.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29.1932年莫斯科地铁施工使用了2台盾构机,一台为英国引进的,一台是苏联自制的。这两台压气式敞口盾构机为苏联的隧道施工技术带来了革命。这说明当时苏联 A.侧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C.工程技术完全实现自给 D.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30.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B.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 C.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D.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 31.关于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32.下面是美国与墨西哥1989~1998年贸易发展情况图,由此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 A.使墨西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使美墨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 C.有利于北美区域经济的发展 D.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33.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1994年开始运作。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认为旧的自由贸易体系对美国不公平。经过将近一年的谈判,到2018年11月底,三国签署了新的贸易协定。这最终反映的是 A.三国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意愿 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 C.美国全面的贸易霸凌主义 D.区域经济的发展互补需求 34.2011年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晚宴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 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35.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36.以下是1961~1985年苏联资本生产率(投资所带来的生产效率)变化趋势表,制约苏联资本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条件是 时间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资本生产率 -3.5 -2.0 -4.0 -4.0 -3.4 A.过分倚重重工业而产生经济结构性缺陷 B.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脱节 C.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加重 D.粗放型经济导致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巨大 考场号 座位号 准考证号 姓 名 班 级 学 校 开滦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6月月考 历 史 试 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材料解析题 (共4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处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会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哥伦布之后所发生的的历史,不啻一个新世界的形成,这是两个旧世界相互碰撞的结果。到16世纪80年代中期,大帆船贸易兴起还不到10年,月港(今属福建漳州地区)已经是全球最重要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的月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郊区。唯一遗存下来显示其昔日辉煌的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塔楼,不久前我去参观时,塔里到处可见流浪汉住过的痕迹:肮脏的毯子、空的方便面包装袋和色情杂志。站在塔顶,我只能看到一间印刷厂、冒烟的垃圾堆和长长的矩形菠菜田与烟草田。编年史上描述的舢板船“鳞次栉比”的码头,几乎都已经空了。只有地理形态没有改变:海港外是台湾海峡、台湾以及南海。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13分) 38.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是相当独特的,由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迫于形势而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被视为“貌合神离”的伙伴。(21分) 材料一“我今天想对你们说说欧洲的悲剧。……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是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是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选自丘吉尔在1946年9月的演讲《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1948年,丘吉尔提出作为战后英国外交总方针的“三环外交”:“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显然,在丘吉尔心目中,联合起来的欧洲是最后一个环,其地位在英联邦和英语世界之后。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3》 完成下列要求: (1)一中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概括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的重大行动。(5分) (2)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8分) (3)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后对双方的影响。(8分)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6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54分) 1——10 DCBDD CCBDD 11——20 DCAAD AACAA 21— 30 ABBCB BCDBC 31——40 BCDAB D 二、 材料解析题(46分) 37.(1)特点:①交流范围以亚洲国家为主;②交流内容有政治、经济和文化; ③交流路线有两条:一个陆路、一个海陆。(6分) 原因: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②唐朝政治开明,对外开放的政策; ③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交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中外交流。(6分) (2)挑战: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工业化的挑战; ②城市化的挑战,生活方式改变; ③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扭曲; ④生态环境恶化,大气环境恶化;(8分,有道理即可得分) 启示:①全球化己经成为一股历史潮流,这种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学会适应; ②全球化的影响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它对我们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③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5分,有道理即可得分) 38.(1)态度:主张欧洲联合。(1分) 行动: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4分) (2)因素:帝国思维(或答霸权主义思想);英美特殊关系;岛国思维(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8分) (3)影响: 对英国:促进经济发展;增大了英国的经济风险;威胁英国的国家主权。(一分为二回答2分)(4分) 对欧洲一体化:促进一体化;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