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请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以国为氏”“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表明许姓起源与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关,故B项正确;A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C项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D项是元朝开始实行的。‎ 点睛:材料“以国为氏”“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表明许姓起源与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关,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即可。‎ ‎2.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己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人注重血缘亲情、讲究家庭和睦团圆,是受根据血缘关系确定政治权力和地位等级的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分封制是分封诸侯到地方建立封国的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奴隶社会等级秩序的制度。其他三项均与材料反映的注重家庭和亲情的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3.下图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的是 A. 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 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 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周天子是嫡长子,为天下诸侯的大宗;燕国国君也是嫡长子,在燕国内部是卿大夫的大宗。C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晋国内部再分封以晋国国君为大宗,排除A项;周天子是齐国国君的大宗,排除B项;周天子和燕国国君均为姬姓家族,周天子是燕国国君的大宗,排除D项。‎ ‎【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迅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迎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可知“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较大自主权,排除AD。根据“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可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排除B。分封制下,周王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是各诸侯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西周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在秦朝。所以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5.《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建立保密制度 B. 震慑谋反之徒 C. 维护皇帝权威 D. 削弱丞相权力 ‎【答案】C ‎【解析】‎ 这段材料的大意是秦始皇在梁山宫时看到丞相有大量车骑随行,对此表现出不满,后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随即减少了车骑数量,秦始皇认为随行人员中有人泄露他所说的话,但没人承认,因此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杀掉。这表明当时皇权具有专断性和残暴性。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告密,但不是建立保密制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谋反,只是涉及告密。故错误。D项错误,秦朝时虽设立丞相,但国家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其任免,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没有必要去削弱。故D项错误。‎ ‎6.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解析】‎ 从"掌讨奸猾,治大狱“可以看出,御史大夫对百官是有督察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御史大夫的职责,但是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是宰相的职责;D选项唐代中书省的职责。‎ 点睛:本题以秦朝中央官制度、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结合秦朝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划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7.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 打击贵族势力 C. 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是指秦朝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贵族没有封地,官位不能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郡县制削弱了贵族势力,但材料信息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评价郡县制的作用,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已进入封建社会,排除。‎ ‎【点睛】秦统一天下后,鉴于分封制的弊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郡县制下,郡县是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任命调遣,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8.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是 A. 汉 B. 秦 C. 唐 D. 宋 ‎【答案】A ‎【解析】‎ 图片中郡和国说明是郡县并行制,出现在西汉时期,故A项正确;B是郡县制;C和D不符合题意。‎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位于元朝首都大都一带,属于京畿地区,是元朝中书省的管辖范围,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等京畿地区故,B正确。图中①位于元朝首都大都一带,属于京畿地区,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故AC错误。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而不是管辖图中①的机构,故D错误。‎ ‎10.“显而易见的是,……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选官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材料中……处应为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传统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科举制能够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相当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因为科举制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与血缘关系有关,故排除。察举制是直下而上,故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不在中央,故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1.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所以A项示意图表述的正确,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名称和所属关系。另外还应该掌握住三省六部制各自的职责。‎ ‎1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行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题干中的要求我们可以知道,要找到直接的证据。①是秦始皇将权力分化的典型例子,符合题意;②是相权三分,也是典型。③是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不是削弱相权。④的时候宰相已经不存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夫;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13.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 已成法定机构 B. 开始统领六部 C. 握有军政大权 D. 严重威胁皇权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内阁权压六卿……‎ 对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来看,当时的内阁握有军政大权,故答案为C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权压六卿”只能说明内阁权力较大,不能说明开始统领六部,排除B项;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更不可能威胁皇权,排除D项。‎ 点睛: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1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 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名臣贤相…奉公守法”推断不出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故排除A。材料指出: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B;“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说明如果是内阁则权利属于大臣,题意与C项描述不符;材料中没有叙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15.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 通过《权利法案》‎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君主“统而不治”‎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A ‎【解析】‎ 材料认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法律形式确立起来,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作者认为这是英国现代化的开始,故A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后,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B错误;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C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排除;1832年英国议会的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并不是英国现代化的开端,故D错误。 ‎ ‎16.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陈旧的制度”被淘汰是通过 A. 《权利法案》颁布 B. 责任内阁制形成 C. 1832年议会改革 D. 两党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形成于18世纪中期,当时英国还没开始工业革命,排除AB;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C正确;英国最早在光荣革命前产生了组织松散的辉格党和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并且开始形成严密的党组织及领导核心,D与题干不符。‎ ‎17.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 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答案】D ‎【解析】‎ 根据“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可知英国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故D正确;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A时间不符合材料;材料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无关,排除BC。‎ ‎18.2012年11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哲就任美第45任总统,他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见证下庄严宣誓。誓词大意为:“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下列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贵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美国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 B.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C.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D. 按照宪法规定,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问题的限定词:关于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叙述、不符合。A项“总统对立法没有否决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项对总统权力的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对美国宪法的描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的是国会的权力与地位,不是对美国总统的职责与美国宪法内容的描述,虽然说法正确,但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19.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 总统需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 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 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联邦法院对总统行政令的制约,但不能说明司法权高于行政权,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对选民和宪法负责,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联邦法院、总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三权分立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0.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A. 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 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 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民主政治 D. 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情境解读分析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本质”区别,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民主专制,不实行民主,所以A和B不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 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故选A,排除BC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2.下图为中国国宝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鸦片战争爆发并没有洗劫圆明园;C选项和D选项时间都过晚,圆明园已经被烧毁。‎ ‎2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A. 金田起义 B. 北伐 C. 定都天京 D. 西征 ‎【答案】D ‎【解析】‎ ‎1851年金田起义,A排除;根据“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看出,这个事件不是北伐,而是西征,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北伐是向北进攻清政府首都北京,西征是向西攻打曾国藩湘军,故B错误,D正确;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C时间不符。‎ ‎【名师点睛】‎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北伐是为了直捣北京,推翻清政府。西征是为了消灭湘军,消除这个对天国根据地最大的威胁。东征是为了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和上海,扩充自己的财政力量并寻求西方的支持。‎ ‎24.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 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 《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 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 《资政新篇》未实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等的许诺”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等分地的许诺,但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再加上战争的不断而流于空想没有实施,所以导致“贫民失望”,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25.史学家唐德刚说,这次战役“从全盘战局看,日本联合舰队沮没布达成‘聚歼’中国北洋舰队的目的,却为下一步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此战位于下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牙山战役,②是黄海海战,③是辽东战役,④是威海战役。黄海战役日本舰队打败北洋水师,为“实施登陆辽东半岛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ACD错误。‎ ‎26.“此次(占领北京与上次)大为不同,为时长达十二个月,米取报复丨生的、有系统的枪杀》”日本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街市毁失十之二三,妇女任人凌辱。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金银珠玉自不必言,此外书画'古董……所获均属不少。……城中各处朝衣朝冠之男尸,凤冠霞帔、补服、红裙之女尸,触目皆是。”此处描述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大肆抢夺,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只有英国,不符合“联军”,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此时日本也遭受侵略,不可能有日本人在现场报道,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只有日本,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解答即可。‎ ‎27.“第十一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条款出自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结合材料中“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等信息可得出其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政体,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革命纲领、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与题意均不合,故ABD项排除。‎ 点晴:对《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准确识记是解答得关键,然后紧扣材料中“参议院”等信息即可。‎ ‎28.下面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吋的社会背最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 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 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 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 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掠夺的权利转给日本,西方列强将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上,表达的是作者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作者支持中国对山东主权的抗争,不会对五四运动持冷漠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和新文化运动,排除B、C项。‎ ‎【点睛】历史漫画类选择题,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9.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上海法租界”“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答案为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排除A项;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排除C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 ‎30.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A. 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B. 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 C. 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 D.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遵义会议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A项是八七会议;B项是红军会师;C项是巧渡金沙江之后。‎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遵义会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排查。‎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图是南京名胜半山园,历史上曾是王安石宅邸。王安石担任过北宋参知政事一职,该职的设立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北宋初期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中央集权下分权与制衡理念的政治实践,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通过宰相之间的分权和相互牵制,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以此巩固君主专制。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3.历史老师在讲述美国联邦机构的权力机构时,绘制了下面的图示。某同学作了如下解释: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总统对国会负责;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大法官由国会任命。‎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5.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清政府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则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武昌起义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发动过多次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不是第一枪。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妥协是政治的艺术,是西方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群体)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者”“融合的手段”与“崭新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 ‎【答案】(1)两者:国王与议会(或王权与议会权力;王权与自由权力;国王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融合手段”:光荣革命;“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 ‎(2)原因:①宪法创立了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②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宪法。结果:联邦制。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①有原则的妥协是一种政治艺术(智慧);②妥协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平稳确立(转型);③妥协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两者”是指国王和议会。根据材料中的“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并结合所学来看,“融合手段”是指光荣革命;根据材料中的“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并结合所学来看,“崭新的制度”是指君主立宪制。‎ ‎(2)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联系所学可知,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联邦制。该制度实行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有利于国家统一、‎ 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来回答。‎ ‎(3)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妥协作为一种政治艺术对民主政治的平稳确立和巩固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来回答。‎ ‎37.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条约:《南京条约》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或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2)原因:①腐败严重;②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③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军备落后。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教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材料三: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传播民主思想十分有限。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出自于鸦片战争中的《南京条约》。联系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联系所学可知,教材认为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从材料信息来看在农村地区影响十分有限。联系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共10分)。‎ ‎38.古代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唐朝、明朝和清朝分别釆取了怎样的措施?‎ ‎(2)在地方管理方面,汉初、秦朝和元朝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 ‎(3)在人才选拔方面,隋唐以来形成和发展了怎样的制度,这—制度有何意义?‎ ‎【答案】(1)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汉初:郡国并行制;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 ‎(3)制度:科举制;意义:①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中央集权④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地方管理制度和科举制,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联系所学可知,在地方管理方面,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3)联系所学可知,隋唐以来形成和发展了科举制。这一制度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点睛】对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历程,必须系统性掌握理解。主要包括:战国时期的萌芽;秦朝时期的确立,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西汉时期的巩固,如内外朝制度的形成、推恩令的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采纳;隋唐时期的完善,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北宋时期的加强,如军事、行政、财政方面的措施;元朝行省制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空前强化,如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权分三司、内阁制的形成,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