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命题人: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2.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很多。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B.周制在楚国得到有效执行 ‎ C.楚国文化具有先进性 D.儒家思想在楚国受到重视 ‎3.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击了贵族特权 C.加剧了诸侯混战 D.瓦解了传统秩序 ‎4.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 D.实现了思想统一 ‎5.“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 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 ‎6.唐代开元以前,各宰相“午前议政于朝堂(政事堂),午后回本司处理政务”,开元后,“宰臣数少,始崇其任,不归本司”。这一变化 A.削弱了宰相的政治地位 B.利于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 ‎7.964年,宋太祖下令各州赋税收入除地方度支外,凡属金币之类,“悉辇送京师”,不得占留。宋太祖此举意在 A.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B.限制地方长官的征税权力 ‎ C.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D.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8.下表为《明代阁臣入阁前之相关个人和仕宦履历统计表》,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入阁前有关情况 人数 占总数的比例 进士出身 ‎157‎ ‎96.9%‎ 入为翰林官 ‎139‎ ‎85.8%‎ 任过地方职务 ‎21‎ ‎12.96%‎ 掌国子司业和祭酒 ‎35‎ ‎21.6%‎ 官至尚书或都御史 ‎54‎ ‎33.3%‎ 家乡是浙江、江西、江苏 ‎69‎ ‎42.5%‎ ‎——摘自洪早清《明代阁臣群体研究》‎ ‎①阁臣的选拔比较重视科举出身 ②明代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 ‎③品秩高级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 ④能力强的官员可以承担批红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 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 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 ‎10.1840年11月,美国《浸礼会传教杂志》在谈到英国商人走私鸦片时指出,“在孔子门徒的眼里,这种行为如何能提升基督教和欧洲政策的地位!”这种观点 A.完全肯定了孔子的外交理念 B.抨击了英商走私鸦片的行径 C.不利于正常中美贸易的发展 D.否定了美商走私鸦片的史实 ‎11.1864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䜣就普鲁士公便李福斯扣押丹麦在华商船事提出抗议,并拒绝在普国公使表示悔政前接纳该公使。最终迫使李福斯释放丹麦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这表明清政府 A.着力改变弱国形象 B.推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C.完善朝贡外变体系 D.蕴含近代的外交理念 ‎12.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实践 ‎13.下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B.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 ‎ C.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D.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 ‎14.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 A.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 ‎ B.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 C.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 D.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 ‎15.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 ‎16.“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这一现象推动了 A.工人运动走向新高潮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C.南方革命根据地巩固 D.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17.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B.八七会议召开 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8.下面是近代美术家张乐平在《抗战漫画》上发表的《三毛的大刀》该漫画 A.继承了现代主义画作的基本风格 B.表现了张乐平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 C.描绘了农民积极参与抗战的场景 D.旨在倡导民族团结共同抗日的思想 ‎19.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蒋介石等人决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据此可知台儿庄大捷 A.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长 B.并非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扭转了持久抗战的态势 D.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 ‎2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21.据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记载:1948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土改运动,部分农民加入共产党。表1为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农民入党动机折射出 表1:张庄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  ‎ 入党动机 ‎ 人数 ‎ 想争取平等权利、言论自由 ‎ ‎10人 ‎ 因为翻了身而拥护党 ‎ ‎3人 ‎ 想为人民服务 ‎ ‎2人 ‎ 想打倒地主 ‎ ‎1人 ‎ 想当干部 ‎ ‎4人 ‎ 想在党的保护下躲避财产没收 ‎ ‎1人 ‎ 不知道为什么 ‎ ‎1人 ‎ 其他 ‎ ‎2人 ‎ 总数 ‎ ‎28人 ‎ A.农村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农民党员比例很高 C.农民个人入党动机十分盲目                D.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22.下表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的部分过程。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 概况 ‎1954年3月 形成宪法草案初稿,各大城市组织八千多人讨论,修改后形成宪法草案 ‎1954年6月 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讨论。两个多月中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讨论并提出意见 ‎1954年9月 中央政府委员会通过修改稿,形成提交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讨论稿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C.因缺乏经验而过程漫长 D.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24.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 A.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 C.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                D.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 ‎25.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在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用“蛮族”一词指代所有的非希腊人。后来古罗马人征服地中海周边地区,也把自己和希腊人之外的异族人统称“蛮族”。这反映了古希腊罗马 A.一脉相承的文明 B.世界领先的地位 ‎ C.民主政治的偏见 D.文化自傲的心态 ‎26.公元前501年,雅典人为刺杀僭主的两个贵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塑造雕像,树立在市政广场上。文献记载说,这是最早为凡人树立的雕像,之前的雕像都是为神和传说中的英雄塑造的。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 A.伯利克里改革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的正式形成 C.把僭主制看作实施民主政治的敌人 D.贵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 ‎27.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批准,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以非规定的方式,凭王权的借口,为国王之用而征款是违法的。”这说明 ①英国议会在同国王争夺税权的长期斗争中获胜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已成为社会共识 ③国王在新政治体制中完全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④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8.1875年法国《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规定:“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可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中国的《临时约法》则回避了总统解散国会的问题,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国总统可以直接解散众议院 B.参议院对总统具有制约作用 C.中华民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 D.《临时约法》有效保障了议员权力 ‎29.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2020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中两大政党互相攻击 A.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 B.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 C.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 D.导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 ‎30.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针对中国当时国情 B.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宣传缺乏基础 ‎31.1918年,伊犁镇守使杨飞霞称,“逃来中国境内的俄国兵民约数万人口大车三千余辆”“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 B.社会主义革命传入中国 C.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俄国内乱 D.十月革命席卷俄国全境 ‎32.学界关于1918—1919年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起源地 主要观点 法国 医学专家们通过档案发现,1915—1916年间在法国西北部的军营中曾出现过一种严重的、神秘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档案材料表明,最早的流感于1917年春季爆发于澳大利亚。‎ 中国 ‎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传播开来的。该观点缺乏有力证据的支撑,偏见的成分多于事实。‎ 美国 最早的病例于1918年3月起源于美国的堪萨斯州,后又由美国军队传播到法国战场,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这种观点。‎ 据此可知,这场大流感发源地的说法 A.没有科学和历史的研究价值 B.缺少对世界所有国家考察 C.通过查找最早病例即可确认 D.需要寻找更加科学的证据 二、材料阅读题(共3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计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 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1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红军公田制度 ‎1931年,鄂豫皖苏区正式实行“红军公田制度”,先后颁布了若干文件,具体规定如下:“每乡留一石至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色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分配土地时应“首先把红军的田分好”,红军公田“不要山地,顶好路边的好田”;公田的耕种“由乡苏维埃负责召集当地群众举行会议讨论代耕办法,顶好由代耕人公举一二人经常负看管责任”;收获的产品“代耕人得十分之三,红军得十分之七”等。‎ ‎1931~1932年鄂豫皖苏区人口总数及红军战士人数表 时间 苏区人口总数 苏区红军战士人数 ‎1931年4月 ‎250万人 正规红军2万人 ‎1932年6月 ‎350万人 正规红军4.5万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 结合材料和所学,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的“红军公田制度”进行评析。‎ ‎3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 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7分)‎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题卡 ‎33.(25分)‎ ‎(1)‎ ‎(2)‎ ‎34.(12分)‎ ‎35.(15分)‎ ‎(1)‎ ‎(2)‎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5 CABAB 6-10 BAAAB 11-15 DBBDD 16-20 CCBAD 21-25 AADBD ‎ ‎26-30 CDBAA 31-32 AD ‎33. (25分)‎ ‎【解题思路】第(1)问抓住“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主要从人数、身份、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的成果几方面分析概括即可,原因则从唐朝的国力国家政策、交通及当时日本相对落后的现实等几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特点”主要结合民族危机加剧背景下,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而从规模、目的、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作答。至于影响则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状况:人数多,留学生身份多样;留学生主要在国子监学习;学习内容以治国安邦的儒学经典为主;留学教育成果显著。(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中国先进文明的强大吸引力;唐朝开放的国策;强大国力的支持;水陆两途交通的空前发展;唐朝实施开明的留学生政策和对留学生的礼遇为留学教育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保证;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尖锐,政治不稳定,经济落后。(8分)‎ ‎(2)特点:起步较晚,人数却最多;多以革命救国为任,主要目的是猎取功名和革命排满;重视社会科学,尤以法、政、军最为时髦;学习时间短,带有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多带有双重日本观,对日本爱恨交织,但多数反日;通过各种方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谋和罪行,唤醒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民国时期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在政府的军政部门担任要职。(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留日学生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和新文化的闯将,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反日者为捍卫民族国家利益而不懈斗争,归国后多数投入到了抗日的洪流中;揭露了日本侵略罪行,提高了国民的爱国意识,对政府改变对日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亲日者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往往会有些妥协之举,甚而陷入汉奸的深渊;导致中国政府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中呈现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7分,任答四点即可)‎ ‎34. (12分)‎ 示例: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由于红军队伍中陆续加入了非苏区的战士,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红军公田的分配原则、分配数量、耕种管理以及收获产品的分配等,通过地方苏维埃领导群众代耕、出产物主要归红军战士所有的方式,使外地红军战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红军公田制度的实施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稳定和壮大了红军队伍,有利于提高红军战士的作战积极性,并推动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快速发展。‎ ‎35. (15分)‎ ‎【解题思路】第(1)问要求回答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可以依据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的现实及材料中的“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和美国的帮助”及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等信息,进行概括作答。第(2)问要求回答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可以从战争本身的非正义性及德国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推动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等方面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浪潮激荡;英美推行均势政策,不愿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在美国资本扶植下,德国经济快速复兴。(8分)‎ ‎(2)认识:一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交战双方都负有战争罪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是不公正的,但作为一战挑起者的德国承担最主要的战争罪责是不容置疑的;推卸战争罪责作为战后德国的错误反思,推动了德国重新走向世界战争之路。(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