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20年春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出卷人: 审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2分,共60分) 1.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 A. 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B. 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 C. 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 D. 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 A. 重农抑商的实施 B. 牛耕推广到全国 C. 铁制农具的使用 D. 刀耕火种的消失 3.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 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 积累了生产经验 4.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5.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7.下列材料描绘与所指对象相符的是( ) 选项 描 述 所指对象 A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 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翻车 B “烧生铁精以重柔挺,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灌钢法 C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白瓷 D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海上丝绸之路 A. A B. B C. C D. D 8.“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10.“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11.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12.马克思在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13.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 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 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 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14.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 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 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5.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 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 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 ) A. 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B. 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 C. 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 D. 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16.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 A. 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C. 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D. 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17.16-19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 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中国 B. 使全球性的贸易联系加强 C. 成为大西洋贸易的典型模式 D. 使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18.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 A. 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 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 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19.“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 A.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B. 推动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的诞生 C. 使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2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1.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棐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2.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B. 断发触动清朝国体 C. 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D. 政治时局影响习俗 24.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5.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 A. 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 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 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 D.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26.据史料记载,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 深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 列宁逝世,新任领导人调整了经济政策 27.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已经消灭,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 B. 斯大林模式已经得以确立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D. 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 28.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 A. 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 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 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 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9.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A. 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 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 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30.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 ) 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B. 缓和了经济“滞胀” C. 加强了“福利制度” D. 壮大了“知识经济”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32.(1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于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1) 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据材料说明其施行效果。(6分) 33.(12分)材料: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 时间 经济思想 主张 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 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 2020年春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 历史参考答案 1- -5 CCBAA 6--10 CBCDA 11--15 DCBCD 16-20 CBDCC 21--25DCDCD 26--30 ACBAB 31(1)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五大经贸区,长途贩运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形成地域性商人团体(商帮);商业市镇大量出现,繁荣兴盛;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总量增加,白银大量流入。(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政治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4分) 原因: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对商业的压迫;买田置地等行为使商业资本难以转化为产业资本,未发生资本原始积累;安土重迁、重视科举仕途等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束缚。(6分) 32(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6分) (1) 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6分) 33.(12分)论题: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具有时代性。 阐述: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使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使凯恩斯主义逐渐取代自由主义。 结论:由此可见,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