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台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汉代以前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 一直到汉代末年,牛耕技术才在发达地区稀疏出现 C. 汉代以前的牛耕为一牛一犁牛耕法 D. 牛耕法在汉代以前一直在集体劳动中加以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当时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故选A,排除B;汉代以前牛耕多为二牛或三牛,排除C;牛耕法主要在小家庭生产中加以使用,排除D。故选A。‎ ‎2.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该地 A. 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B. 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 C. 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 D. 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嘉湖地区农民的每月的安排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生产展开,体现了自给自足的性质,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地区分工协作,排除AC;“均衡发展”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故选B。‎ ‎3.如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下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的是 A. 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 B. 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 C. 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 D. 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集体劳作……络车进行“调丝”……纬车进行“摇纬……织机制成绢帛”可见图片反映的是汉代庄园手工业规模较大并集体协作的情景,D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为个体劳作,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集体劳作与分工协作,不能体现民营手工业的市场规模及官营手工业的管理规范问题,排除BC两项。故选D。‎ ‎4.汉高祖即位之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惠帝、日后当政期间.“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撤除国内关梁之禁,不需符传(进出关口的信物),不征关税,听任商旅自由往来。这一变化 A.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B. 适应了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 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 促进了西汉经济结构的调整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汉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文帝时由于商业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文帝时对商业的管理稍有放松。故答案为B。对商业管理放松,不代表提高商人地位,A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时期未改变,C排除;西汉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D排除。故选B。‎ ‎5.‎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分别颁布并推行了盐铁官营、铸币和均输、平准的诏令。这些诏令的推行意在 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 增加百姓赋税负担 C. 扩大商品交换范围 D.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盐铁官营、铸币和均输、平准等诏令使得朝廷加强了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提高了财政收入,故选D;从长远来看,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制约了经济发展,排除A;从维护统治的角度看,B项不可能是诏令意图,排除;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不可能是意图,排除。‎ ‎6.宋代对餐饮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规定。这些政策 A. 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B. 限制官营手工业发展 C. 完善了市场监管立法 D.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等信息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故D项正确;“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对餐饮业制定的政策,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监管立法,故C项错误。‎ ‎7.西晋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上疏言:“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今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闻。”这反映出 A. 传统治国理念受到冲击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落实 D. 富商大贾操纵市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时期“风俗转薄”, 甚至公侯们都不顾身份“殖园圃”、“收市井之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受到冲击,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兼并等阻碍自耕农发展的因素,B选项错误;从公侯到一般民家,从事工商业经营,可知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C选项错误; “殖园圃之田”、“收市井之利”‎ 的现象普遍,不能说明商贾“操纵”市场,D选项错误。‎ ‎8.清政府要求:承办洋商业务的十三行对洋船负全面责任,向洋商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旦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材料直接说明清政府 A. 放宽对私人贸易的限制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需求 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规定十三行全面负责和“洋商”的交易,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直接说明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项正确;放宽私人贸易限制与“十三行”承办洋商业务和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直接说明实行“重农”政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严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C 两项错误。‎ ‎9.清初厉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受到摧残,使清初出现了经济萧条,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一度以有益“闽粤边民海生”令廷臣议开海贸易,随即降旨全面开海。这说明 A. 海禁政策一度松动 B. 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 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康熙二十三年……令廷臣议开海贸易,随即降旨全面开海”,说明海禁政策一度松动,故A符合题意;材料“清初厉行海禁政策”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是清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C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卡内利(1397-1482)借助古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著作中的地理知识绘制地球图,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也可到达中国,并将此图送给哥伦布。由此可见,推动哥伦布远航的原因之一是 A. 古典理性精神复兴 B. 地圆学说得以证实 C.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D. 世界横向联系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 借助古罗马地理知识绘制成的地图,成为了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动力,说明古典理性精神的复兴,推动了哥伦布的航行,A项正确;16世纪初麦哲仑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使地圆学说得到了证实,B项错误;借助古罗马地理知识绘制地图,不能说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项错误;世界横向联系加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原因,D项错误。‎ ‎11.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帝国,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何时太阳都会照耀在它的领土上。被历史学者称为“地球人类创造的文明巅峰,后来者永远无法复制的奇迹”。对这一国家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 B. 曾经打败过葡萄牙的“无敌舰队”‎ C. 是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 D. 18世纪从法国夺得北美的加拿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18世纪中期,经过七年战争,英国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殖民地,故D正确;欧洲最早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是荷兰,排除A;“无敌舰队”是西班牙的,排除B;欧洲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C。故选D。‎ ‎12.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 ‎——(数据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时间“1892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垄断组织的形成促使社会财富的集中,表格中财富集中于制造业以及占据社会总财富比例的上升说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故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排除A;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财富集中,排除B ‎;材料没有说明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排除C,故选D。‎ ‎13.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火柴厂:白磷产生的气体导致大量的女工、童工牙龈溃烂、脱落,颌骨腐烂,鼻子流出脓水。直到1908年,议会才批准白磷禁止公约。这反映了 A. 伦敦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B. 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性 C. 工厂制必然造成人道灾难 D. 英国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历史唯物主义看,工厂对廉价工人的残酷剥削与议会的迟钝回应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性,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伦敦的火柴厂情况,不能体现伦敦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排除A;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排除D。‎ ‎14.《发明简史》一书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发明共归类为十四章,其中四章的标题分别为“科学理论反哺科技发明”“先造仪器,再谈科技”“科技发明是把双刃剑”“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下列选项中,属于题干中所述“先造仪器,再谈科技”一章的发明的是 A. 蒸汽机 B. 无线电 C. 原子弹 D. 移动电话 ‎【答案】A ‎【解析】‎ ‎【详解】“先造仪器,再谈科技”说明仪器先于科技产生,二者并未紧密结合。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发明了一系列近现代仪器,但是发明者大多都是工匠,以个人的经验为指导,并未与科技相结合,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都属于科学和技术结合的产物,排除。故答案为A。‎ ‎15.1939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国营工业三年计划”,计划三年内在西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机械、化学、燃料、电力等工矿项目。它以国家政权力量和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各部门和各产业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各个环节。该措施 A. 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结构 B. 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 C.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D. 结束了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西部大后方进行有计划的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适应了持久抗战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这是官僚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的经济结构,A选项错误;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并非快速发展,C 选项错误;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只是得到缓解,但并未结束,D选项错误。故选B。‎ ‎16.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财政收入 ‎280.19‎ ‎30320‎ ‎379.62‎ ‎487.12‎ ‎572.29‎ ‎356.06‎ ‎313.55‎ 财政支出 ‎298.52‎ ‎295.20‎ ‎400.36‎ ‎543.87‎ ‎643.68‎ ‎356.09‎ ‎294.88‎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 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D.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1958年、1959年、1960年三年间财政收入远远低于财政支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和财政盲目投资所造成的经济现象。1961—1962年,从数据变化来看,财政收支基本持平,并开始收入大于支出,这是因为1960年冬国家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盲目性,故选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的确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但是不能完全解释表格信息,排除A;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完全符合,排除B;材料未体现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投资,故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17.当你看到有关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的资料时,你会联想到的历史学习内容是 A. 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厂 B.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清政府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企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的代表,故选C ‎;材料中企业是中国人开办的,A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9世纪末,B错误;D是清政府创办的洋务企业,排除。‎ ‎18.汉阳铁厂起初是生产钢轨的,由于钢铁工业本身的前向、后向联系,在其周围又衍生、聚集了许多相关企业。至民国时期,汉阳铁厂内部附属小厂共有烘钢厂、电机厂、车辘厂、土木厂等15个。这表明汉阳铁厂 A. 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 B. 由政府统筹到企业自负盈亏 C. 企业经营已具集团化的雏形 D. 转变为垄断性质的民营企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汉阳铁厂在19世纪末建成时主要生产钢轨,至民国时期已转变为涉及多个行业的有集团性质的大公司,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企业的商办性质和企业自负盈亏的状态,排除AB两项;汉阳铁厂属于洋务官办企业,不是民营企业,排除D项。‎ ‎19.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64.5%下降到1990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 A.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B. 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乡镇企业总产值上升,农业产值下降,林牧渔业上升,说明农村中不再以发展农业为核心,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 ‎2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 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B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A错误;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1985年,C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1990年,与材料不符,D错误。‎ ‎21.1952年,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泽东写信说:“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一个外国字……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这反映了 A.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的开展 D.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和“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等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年能力,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故答案为A项;“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排除B项;“大跃进”的开展是在1958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D项。‎ ‎22.如图是朱宣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速写作品。这一作品 A. 反映了民众建立人民公社的喜悦 B. 体现出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支持 C. 表明新中国农业政策借鉴了苏联 D. 反映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浮躁情绪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年画家将建立“集体农庄”说成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体现了中国借鉴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正进行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改造,C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出现在 1958 年,AD两项错误;材料展示的是农业合作社运动,与土地改革无关,B项错误。‎ ‎23.经总理衙门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 A. 加速了沿海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事业发展 D.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增多,而邮政的创办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D正确;该做法对自然经济解体没有影响,A排除;大清邮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体制,B排除;收发中外信件不能推动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发展,C排除。故选D。‎ ‎24.如图为1907年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 A. 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 报纸具备娱乐消遣功能 C. 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 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等信息可以看出,报纸具备一定的娱乐消遣功能,故B正确;仅仅一幅漫画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排除AD;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25.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情况,我国 A. 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B.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定 C.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 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于1990年决定开放上海浦东地区。B正确;1984年9月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间不符,A排除;1985年决定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时间不符,C排除;1984年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决定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B。‎ 第Ⅱ卷 本卷共3题,共5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 ‎——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 材料二 ‎ ‎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 ‎——摘编白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基本特征: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发挥宗族凝聚作用。‎ ‎(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 ‎【详解】(1)基本特征:根据“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得出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根据“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得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根据“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得出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根据“有王室宫殿和祖庙”得出发挥宗族凝聚作用。‎ ‎(2)变化:根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得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得出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根据“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得出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根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得出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根据“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根据所学,还可从政府政策、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角度分析总结。‎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动工。‎ 材料二 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结合所学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根据“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得出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条件:根据“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根据“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得出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可从冲击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角度总结回答。‎ ‎(3)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改革的主要变化是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开放:结合所学可知,改革的主要变化有: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8.材料 ‎ ‎ 近代早期(1500~1750年),海道大通打破了地区间闭塞和隔绝的状态,给商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抓住机遇,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迈入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商人建立贸易公司,探寻新的贸易路线,积极从事海外贸易等活动,使英国的各条商路大开,英国的贸易触角深入世界各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英国商人在城市政权中几乎是一统天下,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商人在议会中的总人数在15%~17%之间。商人在议会中人数增加,就有优势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并通过种种措施促使议会通过有利于本阶级的议案。‎ ‎——据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个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现象:英国商人群体有力的推动社会转型。‎ 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英国商人较大程度地参政,有利于英国较早地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英国商人的思想解放。‎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商业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财富迅速增加,促进了商人资本的积累,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可以看出英国商人把商业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转型。阐释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英国商人较大程度地参政,有利于英国较早地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英国商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向农业和工业,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英国商人的思想解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