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A. 宣扬君权神授 B. 批判无道君主 C. 主张克己复礼 D. 提倡君臣平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君主对臣子如何看待,臣子就相应的作出反应,可见孟子反对无道君主,B项符合题意,正确。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的言论,与孟子无关,A项排除。“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与孟子这段言论无关,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处理时取决于君主的态度,并未强调二者平等,D项排除。故选B。‎ ‎2.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先秦思想家以是否遵循周礼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符合儒家“克己复礼”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其余BCD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3.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商人地位提高 C. 士阶层的兴起 D. “学在民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同时,文化环境宽松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故答案为A项;商业地位提高、士阶层兴起和学在民间都与宽容时代关联不大,并非最佳选项,排除BCD项。‎ ‎4.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 民贵君轻 B. 兼爱尚贤 C. 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民贵君轻、兼爱尚贤、无为而治尽管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但是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金庸的武学经典《九阴真经》最有可能的思想来源是( )‎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虚实、阴阳、生死等信息,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其思想来源可能是道家,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 ‎6.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B.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答案】A ‎【解析】‎ ‎【详解】“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而和“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是毫无关系的,所以,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的行为就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故A项正确;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说明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C项;“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故BD两项排除。‎ ‎7.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A. 反映统治的没落 B.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C.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D. 导致西汉的覆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时是汉代,封建社会还没有没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宣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封建神学色彩,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汉代谶纬迷信盛行”可知,并没有禁止,故C项错误;西汉的覆亡是因为王莽篡汉,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谶纬迷信 ‎8.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 “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维护礼制属于儒家思想,强调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材料强调礼法的关系互为表里,没有可以突出哪一家,所以A、C、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特点(外儒内法)‎ ‎9.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能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 历代皇帝都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B.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C.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D.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礼”思想符合封建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因此,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能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学自身不断调整,不仅仅只有汉代,排除B项;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排除D项。‎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 老庄哲学 B. 陆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孔孟之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强调佛在心中,领悟佛法要靠内心顿悟。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和致良知,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二者的佛法和理均认为在心中,不必外求。故答案为B项;老庄哲学强调“道”、辩证法、无为、逍遥等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A项排除;程朱理学强调“理”在心外,格物致知。C项排除;孔孟之学强调仁、礼、仁政和教化等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其二,关注核心历史概念之间的异同与联系。例如,程朱理学强调理在心外和格物致知。陆王心学是理学,其典型特征是强调理在心中,不必外求;‎ ‎1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知识 D. 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陆王心学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他所提出的良知指的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都过探查自己的内心获得良知,故选A。B项中的“圣人”错误,不是只有圣人才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项是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的观点;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陆王心学·致良知 ‎12. 某校高一学生准备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他们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陆九渊作为心学家的思想主张。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王阳明的主张,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13. 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所示的信息反映了,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故A正确。但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得出,故排除BCD.‎ ‎14.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 A. 主张建立代议制度 B. 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天子认为是正确的道理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道理未必错误,天子也不能自己判定是非,而是应该将是非判断的权力交给学校。因此学校成为限制君主权力的机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在时间过早,近代民权意识还体现不出;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该书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一系列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观念,具有鲜明的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15.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 C. “知行合一,, D. “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程颢理学的史实,他主张“人伦者,天理也”,故A正确。“存天理,灭人欲”属于朱熹思想,故B错误。“知行合一”属于王阳明思想,故C错误。“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属于李贽思想,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16.“随着战争的结束和雅典唯一可以运用自己的威信来调节贵族和民众之间的伯里克利的去世,国内的矛盾逐渐开始变得无法控制,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的冲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爆发的”这样的社会境况指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 B. 人民的道德价值观重新建立 C. 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 D. 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 ‎【答案】D ‎【解析】‎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空前繁荣,故A项不符合材料“伯里克利的去世”;伯里克利去世后,国内的矛盾逐渐激化,片面追求功利导致道德沦丧,这是苏格拉底和普罗塔哥拉冲突的根本,故D项正确,B项错误;“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是智者运动的背景,故C项错误。‎ ‎17.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 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故选D。AB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C项是在近代启蒙运动中出现的主张。‎ 考点:苏格拉底的观点 ‎【详解】‎ ‎18. “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这里的“他”是 A. 普罗塔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智者学派 ‎【答案】B ‎【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符合题干主旨,故选B项。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感觉的作用,与“良知”无关,故不选AD两项。梭伦是古希腊民主制改革者,但是没有涉及“良知”,不选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19.古希腊哲学家中,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但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A. 探究人的问题 B. 注重人的道德 C. 树立人的尊严 D. 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A、C、D选项是其相同点。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人是会说话的工具”说明不重视人,把人是为工具,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存天理,灭人欲”即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信奉圣经,献身上帝”强调人服从神,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 ‎21.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两位学者所说的“人”分别是指( )‎ A. 普的“人”是指人类,亚的“人”是指雅典公民 B. 普的“人”是指个人,亚的“人”是指雅典公民 C. 普的“人”是指个人,亚的“人”是指雅典人 D. 普的“人”是指人类,亚的“人”是指雅典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人是万物尺度”指的是个人,“人是城邦的动物”的人指得是雅典城邦的公民。‎ ‎22.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 泰勒斯 B. 普罗塔哥拉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犯罪是因为无知,这与题中“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观点相反,故本题选C。A、B、D没有类似观点。‎ ‎23.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A. 自我 B. 物质 C. 逻辑 D. 理念 ‎【答案】D ‎【解析】‎ 从“他与他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可知该人物是柏拉图,他认为理念是宇宙第一性永恒不变的,A、B、C三项错误,故D项正确。‎ ‎24.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而兴起的反封建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选D。‎ ‎25.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 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 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 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修士、修女是宗教神职人员,宗教是主张禁欲主义的,而他们却在纵情声色,说明知识分子抨击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因而反映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故选B。A不是题干的主旨。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6.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该言论批评的文艺复兴的弊端是 A. 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B. 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C. 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D. 过分强调个人读《圣经》‎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导致片面追求个人自由,影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揭露教会丑恶的信息,不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文艺复兴造成的社会道德和秩序混乱问题,没有提及中世纪神学,不选C项。强调个人读《圣经》是宗教改革的主张,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7. 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但丁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是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但丁 ‎28.“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社会契约 C. 分权制衡 D. 天赋人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民主权否定主权在君,认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 ,和题意无关,排除;社会契约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和题意无关,排除B;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即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和题意无关,排除D。由“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29. “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 A. 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 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 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D. 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可知是指启蒙运动,在该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提出反专制统治并为未来的理想社会勾画了理性蓝图,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指宗教改革,B项是文艺复兴,C项是指智者运动。‎ ‎30.现代学者周有光说:“启蒙运动不是简单地继续文艺复兴,‎ 而是发展和提高了文艺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是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运动 B. 文艺复兴是意大利的,启蒙运动是法国的 C. 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拓深了人文精神 D. 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具有广泛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是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使人文主义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拓展了人文精神,所以C项正确;两者虽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排除A项;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后来转移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主要集中于英法国家,排除B项;D项中的“更具有广泛性”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31.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次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增强了人类自立、自信意识 B. 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C. 确保了代议制度的逐步建立 D.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这四场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思想,推动人类思想进步,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形成,此为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A选项符合题意;摧毁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只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功绩,B选项排除;思想运动都没有确保代议制逐步确立,且只有启蒙运动为欧洲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C选项排除;为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仅是宗教改革的目的,D选项排除。‎ ‎32.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 维护专制 B. 冲击理学 C. 服务市民 D. 突出人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王夫之认为“私欲”也是“天理”,即人的正常欲求是合理的。三者的观点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突出人性,故答案为D项。维护专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排除B项;这样的说法不是针对特定群体,难以反映是服务于市民,排除C项。‎ ‎33.“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这说明李贽 A. 强调社会责任 B. 倡导功利价值 C. 反对空谈义理 D. 提倡独立思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意思是要自作主张,为己所为,独立思考,不依傍他人,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李贽反正统思想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功利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对空谈义理的信息,故C项错误。‎ ‎34.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 秦始皇 B. 隋文帝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故C符合题意;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说明儒学在秦朝遭到打压,故A不符合题意;BD晚于汉武帝,故BD不符合题意。‎ ‎35.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A. 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 饮食上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 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 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知,程朱理学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而超出道德允许的范围的欲望则要消灭。故答案为C项。A项依据材料“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来看,材料表明程朱理学不认可佛教的禁欲主义,排除;B项,程朱理学是以饮食为例来阐述其思想主张,并不是在论述关于饮食的观点,排除;D项认可人的私欲不等于主张个性解放,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起因:自然科学的发展。‎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自然科学得到发展。‎ ‎(3)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解析】‎ ‎【详解】(1)起因:依据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来看,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注重尊重人的价值,而启蒙运动则推崇理性。‎ ‎(2)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与欧洲差异的原因。即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不断的发展,文化上中国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而欧洲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的解放。‎ ‎(3)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著作应当有不同的理由。即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