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3月特色班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3月特色班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5分,共计60分)‎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年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 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 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 ‎2、中国古代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发明创造。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 ‎ A.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部过程 D.农业生产播种方式的变革 ‎3、《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 C.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4、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面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靠物发展 ‎5、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象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6、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 )‎ A.尊重客观规律 B.引进良种 C.提高地力 D.精耕细作 ‎7、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的扩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8、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9、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 A.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10、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 C. 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 D. 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 ‎11、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2、汉代各地都市中的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13、据记载,清代初期的农户,“即竭终岁之耕,不足供二三月。”而“贫民业在纺织者,竭一日之力,赡八口而无虞”。据此可知当时(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开始出现B.农民纺织业利润丰厚生活富足 C.家庭手工业成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4、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15、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 A.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B.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 C.推动政治中心东移 D.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1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 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 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17、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 )‎ 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 ‎18、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9、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这反映出当时 A.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 ‎20、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2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22、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______( )‎ 标题: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A.促进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 B.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D.拉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 ‎23、16世纪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那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欧洲人已具备世界视野 C.中国己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启蒙运动拉近东方距离 ‎24、早期西欧国家具备了有利的必然的条件,于是他们个个瞪圆了眼,鼓足了劲,备足了弹药。纷纷从欧洲出发,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将世界纳入西方文明。早期西欧国家将世界纳入西方文明的方式和手段有()‎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 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融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5分)‎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juān免除)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