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3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38张)

考向揭密 • 素养突破 通史整合 • 精要必备 目 录 ONTENTS C 精准练题 • 高分突破 第一部分 高考全能通关 模块四 选修四部分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商鞅变法 1 .背景 (1) 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 春秋时期的改革侧重于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侧重于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 (3) 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 . 内容 (1) 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 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 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 燔诗书而明法令 ” ;制定秦律。 (4) 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 . 性质 : 地 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 . 评价 (1) 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 .背景 ( 1)439 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2) 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3) 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 2 . 措施 (1) 推行均田制; (2) 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 (3) 整顿吏治; (4) 迁都洛阳; (5)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 . 性质 : 少 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 . 评价 : 促 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1 .背景 (1) 北 宋中期,出现“三冗” ( 冗官、冗兵、冗费 )“ 两积” ( 积贫、积弱 ) 现象,阶级矛盾尖锐,边境危机严重。 (2) 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 .措施 (1) 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 整顿军队: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节省了军费开支,设军器监,提高了武器质量,使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 改革科举:改考经义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3 . 性质 : 地 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 . 评价 (1) 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变法的局限性:由于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 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四、俄国农奴制改革 1 .背景 (1) 农 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 (2)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3)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 2 . 内容 (1) “ 二一九法令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 “ 村社 ” 的管理。 (2) 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了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 . 评价 (1) 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2) 局限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五、日本明治维新 1 .背景 (1) 国 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危机:黑船来航,民族危机加深。 (3) 独立改革派的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明治新政府。 2 . 措施 (1) 政治: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 “ 四民平等 ”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天皇体制。 (2) 经济: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 文化:倡导 “ 文明开化 ”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社会习俗西化。 (4) 军事:建立现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 . 评价 (1) 进步性: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 局限性: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六、戊戌变法 1 .背景 (1) 民 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 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 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4) 维新派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公车上书,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 2 . 内容 (1) 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等。 (2) 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 军事: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 (4) 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 3 . 结果 : 以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4 . 评价 (1)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 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3) 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 社会生活上: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1 . (2015· 高考山东卷 ) [ 历史 ——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 赵翼 《 廿二史札记 》 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中 “ 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 可以看出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背景以及措施作答即可,商鞅变法实行 “ 废井田,开阡陌 ”“ 奖励耕织 ”“ 奖励军功 ” 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答案: 变 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 “ 废井田,开阡陌 ”“ 奖励耕织 ”“ 奖励军功 ” 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2 . (2019· 高考海南卷 ) [ 历史 ——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举行贵族议事会是北方一些民族的传统议事决策方式,匈奴、蒙古、女真皆有之。 1615 年,努尔哈赤选出了 “ 正直贤良 ” 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 1791 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 摘编自戴逸主编 《 简明清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作用及废除。第 (1) 问作用,主要结合材料中关键词句 “ 传统议事决策方式 ”“ 处理本部族纠纷 ”“ 处理重大军政事物 ” 来进行归纳;第 (2) 问原因,要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大趋势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简单说,君主专制强化,省略议政,君主独裁。 答案: (1) 作 用:延续北方民族政治传统,成为政治中枢;团结平衡各种力量,维持清朝统治稳定;维护了清朝大一统局面。 (2) 原因:不利于皇权集中;失去存在意义。 3 . (2014· 高考山东卷 ) [ 历史 ——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 《 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 、 使馆 、 招商局 、 同文馆 、 制造局 、 水师堂洋操 、 船厂 , 而根本不净 ,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 , 曰铁路 , 曰矿务 , 曰学堂 , 曰商务 ,非不然也, 然若是者 , 变事而已 , 非变法也 。 —— 据康有为 《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 》 等 (1) 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 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1) 从材料一中 “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以及 “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非变法也 ” 等信息去概括共同点。 (2) 从材料二中 “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 以及也 “ 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制度统治视角分析作答。 答案: (1) 相 同: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 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 .改革的分类 (1) 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 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综合性改革。 (3) 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 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 “ 初税亩 ” 。 ② 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③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2 .归纳 “ 改革背景 ” 的一般方法 (1) 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 —— 根本原因。 (2)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主要原因。 (3) 社会危机:内忧 ( 财政危机、政治危机 ) 外患 ( 民族危机 )—— 必要条件。 (4) 改革力量:阶级条件 —— 组织条件。 (5) 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 —— 主观条件。 (6) 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 —— 直接原因。 3 .改革的一般原因 (1) 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 (2) 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 ( 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 ) 。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3) 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特长的改革,如赵武灵王 “ 胡服骑射 ” 。 (4) 达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 实现富国强兵 ) ,欧洲宗教改革 ( 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 ,罗斯福新政 ( 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 ) 。 4 . 归纳 “ 改革结局 ” 的一般方法 (1) 如何评定 “ 改革的结果 ”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 如何分析 “ 改革成败的原因 ” : ① 看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 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③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④ 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 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5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1) 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总结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规律性认识: ① 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③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④ 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⑤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精准练题 • 高分突破 点击进入 wor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