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
历 史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3分,满分60分) 1.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 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3.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 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 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 “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 “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4.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A. 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 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 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 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5.这种艺术风格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这种艺术风格是(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6.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他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大同构想”相符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7.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8.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革,主张中西文化可以且应当交融会通。该思想( ) A. 产生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B. 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本质相同 C. 指导下的最成功的实践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9. 1545年12月,基督教第19届公会在德意志特伦特召开。与会者首先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基督教公会这一做法旨在( ) A. 应对宗教改革冲击 B. 规范基督教的教义 C.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D. 倡导“教随国定” 10. 战国时期咸阳某人因打架误伤人命,其父亲因心疼儿子送钱让儿子来到乡下躲避,结果不但他的父母被判刑,就连邻居也被判有罪,邻居被判有罪的依据是( ) A. 违反了什伍连坐制度 B. 违反了奖励军功制度 C. 他不属于宗室贵族 D. 他没有军功 11. 19世纪下半叶,与“版籍奉还”“废落置县”措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美国内战 B. 德意志统一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12.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 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B. 均主张“中体西用” C. 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D. 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13. 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 A. 《布列斯特和约》 B. 《慕尼黑协议》 C.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联合国家宣言》 14.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 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 互相合作 D. 互相对峙 1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 按照各国要求建立新秩序 B. 世界和平力量的新崛起 C. 帝国主义大国间矛盾依旧 D.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16.1947年6月,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并宣布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最初对此表示出谨慎的兴趣,而后却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 社会主义国家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B. 马歇尔计划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 美苏由战时的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D. 西欧各国强烈反对苏联和东欧的加入 17.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民族的以色列国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根据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总面积中,占人口总数不足1/3的犹太人将占有巴勒斯坦全面积的56%。该决议( ) A. 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B. 解决了巴以两国的矛盾 C. 引发了大规模的局部冲突 D. 加快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18.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下列不属于造成两国敌对的原因是( ) A. 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B. 宗教信仰的差异与边界领土的不确定 C. 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D. 一些世界大国的强加干涉 19.美国一些报刊对两伊战争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在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就不会那么明亮”。这句话说明( ) A. 世界上的石油越来越少 B. 战争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C. 战争拖延的时间太长了 D. 纽约的灯火首受到战争的影响 20.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包括( ) ①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经是人心所向 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④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满分25分) 材料一 越南战争是20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从1955年开始到1969年,美国经历了从“扶持南越(吴庭艳)政权”“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的过程,规模越来越大。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远远超过二战期间弹药的总和。美国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摘自《越南战争》 材料二 巨额的战争开支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使整个经济长期陷于滞胀状态。……由于经费短缺,美军武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新,并丧失了相对于苏联的长期核力量优势。战争还对美国的社会心理造成巨大震撼。……美国自社鲁门时代以来高度膨胀的扩张欲望开始冷却,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美国中止了自二战结来以20余年的过度扩张,而在70年代实行适度收缩。 ——摘编自邓红洲、李玉兰《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原因。(12分) 三、开放性试题(共15分) 材料 短促的二十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 1914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本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914~1991》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述须史论结合) 历史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答】 C.根据题干“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与世俗文化相结合,故C正确。 ABD.此三项均不是题中文学艺术作为商品的原因,故排除ABD。 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郑和下西洋及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A项中的“缺乏”、D项中的“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郑和下西洋得到明王朝的强有力的支持的史实不符,故排除;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该经济形态具有封闭性的特征;而支撑“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该经济形态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故导致“ 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现象的出现,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李鸿章”、“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材料主旨体现的就是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再结合洋务运动史实以及题干要求,可知B符合题意,正确;A不符合史实,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了;C项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范畴,排除;D项属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的主张,排除。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材料含义,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综上,本题选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美术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一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他们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画派出现。题干体现的信息与印象画派的特点吻合,故 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比较古代经济思想和不同的经济体制得出结论。材料中对“大同思想”的解释是整体主义信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现集中计划、整体主义信念。其他三个选项都存在着私有经济成分,故排除A、B、C,选D。 考点:计划经济 点评: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和中国改革开放前都实行这种经济体制。 7.【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A 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B、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等移风易俗的措施,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有利地推动了鲜卑族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8.【答案】D 【解答】 A.八国联军侵华发生于1900年,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此之前就产生了,故排除A。 B,洋务派主张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与题干中“用西学……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不符,故B错误。 C.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主张下的成果,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D。 D.根据题干“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目的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答】 A.依据题干“与会者首先肯定了《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将基督教的传统置于与《圣经》同样的地位,‘口传圣经’与文本《圣经》同为信仰的源泉”可知,基督教公会在肯定《圣经》的信仰权威作用的同时,也肯定基督教的传统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应对宗教改革冲击,维护基督教的地位,故A正确。 B.“口传圣经”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能规范基督教的教义,故不选B。 C.从题干中看不出基督教公会这一做法旨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故不选C。 D.项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不选D。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D 【解答】 D.根据题干“19世纪下半叶”“版籍奉还”“废落置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故D正确。 ABC.这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C。 故选D。 12.【答案】A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为挽救统治所开展的革新运动,最终均没有取得成功,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故A正确。 B.该项只符合洋务运动,故B错误。 C.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并不涉及制度,故C错误。 D.戊戌变法触及政治制度,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A.《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签订的,不能印证1919年的预言,故排除A。 BD.《慕尼黑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材料信息“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不符,故排除BD。 C.由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丘吉尔的演讲是在1919年,“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是指苏俄,“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是指德国,因为一战中英国与德国是主要的对手,而说明苏德走到一起的事件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故C正确。 故选 C。 1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军事集团是北约和华约,它们相互对峙,是冷战的表现,答案为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5.【答案】D 【解答】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不可能按照各国要求建立新秩序,故A错误。 B.世界和平力量新崛起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矛盾依然存在,但这不是其实质,故C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故D正确。 故选D。 16.B 17.C 18.C 19.B 20.A 二、(1)背景: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法国战败退出;越南南北分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8分)特点:局部战争;时间长;逐渐扩大;损失大。(每点2分,任意三点5分) (2)变化:扩张走向适度收缩。 原因:经济衰落;军事力量下降,优势丧失;社会压力大;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起。(12分) 三.观点:二十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 论证:从1914年至二战结束,世界有诸多灾难。这一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使欧9洲乃至整个世界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社会危机四伏。两极格局时期,冷战与热战并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20世纪的世界也是繁荣的世界。一战结束后至经济大危机前的十年,世界和平发展,苏俄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二战结束后30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干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立,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集团的推动,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突飞猛进,载入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史册,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越出苏联一国范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成果,发展民族经济。总而言之,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灾难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和繁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对材料的主旨进行把握,依据材料主旨提炼观点,由材料“从1914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时期。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而本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可以得出,材料旨在突出20世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以此提炼出相应的观点,即20世纪的历史,灾难与繁荣并存。结合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和两次世界大战,即战后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局势等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