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 1.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 B.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 D.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2.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4.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5.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 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6.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 ) 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地限制了相权 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 7.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权力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8.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 ( ) A.为地方百姓除害B.削弱封国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稳定地方秩序 9.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有利于避免帝王决策失误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10.《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 A.避免吏治腐败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D.抬高皇帝权威 11.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3.在古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法和法律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 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 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 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法两部分 1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 15.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梭伦立法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A.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 B.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16. 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 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A.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B.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C.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17.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18.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贵统领军队。这种做法 A.体现了公民的贵任与义务 B.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限制了贵族随意滥用权力 D.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正 19.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賦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20.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 21.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试问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A.君主制 B.共和制 C.寡头制 D.贵族制 22.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23.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24. “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关于罗斯福总统这一呼吁改革法院的演说,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这将有利于美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质上反映了美国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C.这将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危机和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 D.仍不能突破三权分立的游戏规则 25.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26.“(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7. 据《西方的遗产》记载:“1875年, 国民公会仍由君主制分子控制,却找不到合适的国王,为此国民公会决定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国民公会通过了一条法律,规定众议院由男性公民普选产生,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组成,议长由以上两个机构选举产生。”据此可知 A.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协商的结果B.君主派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共和制的建立 C.1875年宪法颁布之前共和派就掌握了议会 D.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均不适合法国国情 28.恩格斯曾说:“(英国19世纪初)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 A.营私舞弊充斥各个社会领域B.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 C.腐败已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D.基层民众仍不享有民主权利 29.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30.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写到:“(光荣革命)使绝对专制权力已从君主手里转到了从选举产生的议会手中,把绝对主权置于议会之手。至少在理论上,他赋予议会过去只能由英国国王享有的最高统治权威。”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 A.英国已确立人民主权 B.英国君主交出了全部权力 C.英国由专制走向集体统治 D.议会成为新君主 31.美国独立战争前夕,潘恩在《常识》中介绍英国政体时说:“君主政治的体制首先使一个人无从广闻博见,然而又授权他去解决那些需要十分明智地加以判断的问题。国王的身份使他昧于世事,然而国王的职务却要求他洞悉一切。”潘恩这样说的目的是( ) A.赞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为独立以后的政体提供借鉴 C.认为美国应效仿英国制度D.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现状 32.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由此可知“人民”一词( ) 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 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33.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 )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34、“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它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列强的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35、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准许华工出洋 D.开放通商口岸 36、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主权意识较淡薄 37、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38、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中国由局部学习西方转向全盘化 39、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 40、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4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A.张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 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 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 4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庭)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之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庭)也……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认为“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主要是因为 ( ) A.约法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B.约法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实行专制统治D.约法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43、“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 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44、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党内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C.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45、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 ) A.要打败帝国主义必然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由此结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 D.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与世界进步力量密切相关 46、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47、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48、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49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芙田革命对英回的影响》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8分)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50材料一 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6分) 51、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6分) (2) 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7分) (3)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4分) 52、材料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填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 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