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66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件(66张)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Ⅰ 必考内容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二、近代中国 1 考向分析 3 知识重构 4 热点素养 5 考题训练 2 网络构建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1840 ~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非常频繁,所占分值较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在题型上,非选择题的形式占有较高比重,难度相对较大。本专题内容与 “ 中国梦 ” 等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密切,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关注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瓜分狂潮 1 . 列强侵华史实 (1) 鸦片战争 ① 原因:英国 ______________ 后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 结果:签订了 《 ______________ 》 等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③ 影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______________ 社会。 考点一  1840 ~ 1900 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工业革命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 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 ______________ ,扩大侵略权益。 ② 过程: 1856 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 ______________ 。 ③ 结果:签订了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等不平等条约。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十一处通商口岸等。 ④ 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侵害;清政府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国市场 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3) 甲午中日战争 ① 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 过程: 1894 ~ 1895 年,经历了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之战和威海卫战役, ______________ 全军覆灭。 ③ 结果:签订了 《 ______________ 》 ;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和投资设厂等。 ④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 ______________ 的狂潮。 北洋舰队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 过程: 1900 年 6 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从 ______________ 出发,占领天津,攻陷北京。 ③ 结果:签订了 《 辛丑条约 》 。内容有赔款 4.5 亿两白银、划定北京 ______________ 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派兵驻守北京到 ______________ 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改总理衙门为 ______________ 等。 ④ 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沽口 东交民巷 山海关 外务部 2 . 中国人民多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 (1) 清政府中爱国官兵的抵抗 ①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② 甲午中日战争中 ______________ 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 ______________ 阻击侵略者。 (2) 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① 鸦片战争中定海、 ______________ 等地人民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② 甲午战争后 ______________ 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北洋舰队 廊坊 三元里 台湾 (3) 义和团运动 ① 背景: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 概况:义和团提出了 “ ______________ ” 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但最终被中外反对势力联合绞杀。 ③ 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扶清灭洋 【 规律认识 】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840 ~ 1894 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 (2)1894 ~ 1931 年:在军事和政治上,以 “ 以华治华 ” 为主 ( 扶植傀儡政权 ) ,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1931 ~ 1945 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4)1945 ~ 1949 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主要认识 (1) 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属于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列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3) 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从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趋势;同时,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涉及地区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深。 (4) 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例如,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特点,瓜分中国的狂潮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分割世界的要求。 (5) 列强侵华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加深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尽管列强侵华客观上带来了西方近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但其破坏性是主要的。 〔 跟踪训练 〕 1 . (2017· 湖南师大附中 ) 陈旭麓在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中指出: “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 ” 观点认为 (    ) A .在郑和航海时期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各方面基本处于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D 【 解析 】   从材料信息看,陈旭麓认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中西方政策差异导致中国与西方历史发展方向大相径庭,故 D 项正确。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远领先于西方,故 A 项错误; B 项与史实不符; C 项不是作者的主旨,也不符合史实。 2 . (2017· 淮南 )1899 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 “ 势力范围 ” 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 (    ) A .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 .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C .平息列强在华矛盾 D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D 【 解析 】   该政策是美国提出的,不可能是要实现各国利益均衡,故 A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这个政策也是对中国的瓜分,不是要维护中国主权,故 B 项错误;平息列强在华矛盾,不是美国的本质意图,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 1899 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 “ 门户开放 ” 政策,之前美国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时没有赶上,这样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而获得美国商品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机会,故 D 项正确。 关键词: 《 天朝田亩制度 》 、 《 资政新篇 》 、绝对平均主义、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 临时约法 》 考点二 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背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连年的自然灾害 民族危机加深; ________________ 发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民族资本主义 过程 金田起义,运动爆发;定都天京,建立政权;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______________ 陷落,运动失败 中国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建立民国;颁布 《 ______________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民族、民权、民生 )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 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镇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帝国主义的破坏;袁世凯反革命两面派手法 天京 临时约法 资政新篇 三民主义 意义 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 推翻了 ______________ ,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 ______________ 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 利用宗教形式发动;领导者小农意识浓厚;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 ______________ 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认识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 反帝反封建 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1) 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现代化史观 ①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 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 ③ 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 社会史观: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 “ 断发易服 ” 、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 跟踪训练 〕 3 . (2017· 镇江 )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 ‘ 运动 ’ 本身 ‘ 革命 ’ ,而在于引发了 ‘ 生死竞争 ’ ,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A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材料认为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 ‘ 运动 ’ 本身 ‘ 革命 ’ ,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并非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 ,说明太平天国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说明太平天国本身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选项偷换了概念,故 B 项错误。由材料 “ 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 可知,历史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近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和发展,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 A 项正确。 4 . (2017· 资阳 )1912 年 1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规定临时大总统 “ 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 ”“ 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 ”“ 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 ” 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 “ 组织大纲 ” 意在 (    ) A .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B .创建责任内阁制 C .制约袁世凯专权  D .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A 【 解析 】   赋予总统 “ 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 ”“ 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 ”“ 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 ” 等权力,有利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总统的权力,并未提到内阁,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加强总统权力,这不利于制约袁世凯权力,故 C 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故 D 项错误。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政策、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长征、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双十协定 》 、三大战役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 . 五四运动 (1)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 ______________ 的革命运动。 (2) 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标志着 _________________ 的开端。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2 . 中国共产党成立 (1) 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 ______________ 的帮助。 (2) 标志: 1921 年中共 “ 一大 ” 的召开。 (3) 纲领:最高纲领 (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和最低纲领 ( 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______________) 。 (4) 意义:是新型的 ______________ 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共产国际 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 3 . 国民大革命 (1) 性质:以 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 国共合作 ① 1923 年,中共 “ 三大 ” 确定了与中国 ______________ 合作的方针。 ② 1924 年,国民党 “ 一大 ” 召开,改组国民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③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 ______________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 国民党 三民主义 (3) 北伐战争 ① 1926 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 ___________ 流域。 ② 基本上推翻了 ______________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 失败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 长江 北洋军阀 4 . 国共十年对峙 (1) 工农武装割据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______________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 八七会议 ”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挽救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 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④ 开辟革命新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______________ 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 人民军队 井冈山 (2) 红军长征 ① 原因: “ 左 ” 倾错误的发展;第五次反 “ 围剿 ” 的失利。 ② 时间: 1934 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 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______________ 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③ 转折: 1935 年 1 月召开的 ______________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 围剿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会宁 遵义会议 (3) 西安事变 ① 概况: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 ______________ ,共同抗日。 ② 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 ______________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停止内战 合作抗日 5 . 抗日战争 (1) 日本侵华 ① 局部侵华:从 1931 年日本发动 ______________ 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② 全面侵华: 1937 年 ______________ 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2) 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 “ 七三一 ” 部队,对抗日根据地进行 “ 大扫荡 ” ,推行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妄图征服中国。 九一八 七七 (3) 全民族抗战 ① 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 三种势力和三个阶段: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③ 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④ 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 ________________ ,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 双重性 ) ;两个战场并存;持久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反法西斯战争 ⑥ 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______________ 空前提高;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国际地位 6 . 解放战争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 ② 重庆谈判,国共签署了 《 双十协定 》 ,确定了 ______________ 的方针。 ③ 1946 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和平建国 (2) 人民解放战争 ①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______________ 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 1947 年,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 ______________ ,开始战略反攻。 ④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 1949 年 4 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 ______________ ,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南京国民政府。 中原 大别山 南京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勇气。 (3) 是马列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规律认识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 一、从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战争的转变: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二、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多元视角看中国梦 —— 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 (1) 从国家关系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 革命史观 ) (2) 从政治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 ( 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 ) ,追求建立民主政体,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 (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 (3) 从经济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和同盟军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 〔 跟踪训练 〕 5 . (2017· 蚌埠 ) 中共在 1926 年提出, “ 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 这表明中共 (    ) A .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 .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 .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 【 解析 】   本题考查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依据材料 “ 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 ” 可排除 A 项; “ 分裂倾向 ” 在 1927 年才出现,而且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B 项;依据材料 “ 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 等可知 C 项正确;此时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城市,故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 . (2017· 南京 )1935 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1937 年 7 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    ) A .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 .首创了 “ 战时经济体制 ” C .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 .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 【 解析 】   对金融和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是为了应对日本的侵华,不是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故 A 项错误; “ 战时经济体制 ” 不是南京国民政府首创,是近代国家在面临战争时普遍采用的手段,故 B 项错误; “ 战时经济体制 ” 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有效地进行战略资源的调配,故 C 项正确;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是战争,故 D 项错误。 热 点 素 养 一、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考查历史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016· 全国卷 Ⅰ ·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C 【 解析 】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由材料中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 ”“ 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 等信息结合所学并联系洋务运动的影响可知,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 C 项正确。当时洋务运动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 A 项。集权制度使军队在战场上缺乏灵活性,排除 B 项。 D 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2017· 天津 ·5)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 “ 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 ” 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C 【 解析 】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海权意识。根据材料信息 “ 19 世纪后 ”“ 近代中国 …… 并未真正认识 ”“ 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 呈现出 ‘ 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 ’ 的状态 ” 可知,清政府发展海军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反应,是被动的和短视的,故 C 项正确。 “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 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 A 项; B 、 D 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2017· 江苏 ·6)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 “ 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 …… 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 …… 民情柔懦,安得闹事 ” ,更 “ 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 , “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D 【 解析 】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由材料中的 “ 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 ”“ 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 可以得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由官员腐败导致的,故 D 项正确。贫富不均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 B 、 C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 二、考查清末新政,考查学生历史逻辑推理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016· 全国卷 Ⅲ ·29)1903 年,张之洞等拟 《 奏定学堂章程 》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 团体 ”“ 膨胀 ”“ 舞台 ”“ 影响 ”“ 组织 ”“ 运动 ”“ 报告 ”“ 观念 ” 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 【 解析 】   本题考查清末教育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 1903 年 ” 可知,当时处于清末 “ 新政 ” 时期,清政府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 A 、 C 两项错误,排除; B 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学习西方新知识和禁止使用新名词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故 D 项正确 。 三、考查长效热点抗日战争 (2016· 海南 ·20)1942 年,中共中央规定: “ 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 ”“ 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 这一规定旨在 (    )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 “ 左 ” 倾路线 B 【 解析 】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排除 A 项和 C 项;王明 “ 左 ” 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 D 项错误。 (2016· 全国卷 Ⅰ ·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 《 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 ,把 “ 亲日派 ”“ 长征时代 ”“ 争取民主 ”“ 国共合作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等归为 “ 谬误名词 ”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 解析 】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专制政策,旨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国民党想通过这一举措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并不是为了塑造政府形象,故 D 项正确,排除 B 项。材料中国民党的做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排除 A 项。抗战领导权在形式上本来就属于国民党,排除 C 项。 D (2017· 江苏 ·10)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 “ 发挥红军的特长 ” ,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 A .粉碎了第三次 “ 围剿 ” B .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 解析 】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 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 说明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游击斗争,实行敌后抗战,故 B 项正确; A 、 C 两项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项属于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 B (2017· 全国卷 Ⅰ ·30)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 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 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旨在考查考生阅读史料并进行对应性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信息 “ 共同利害 ”“ 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 ” 等内容可知,中共此举旨在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的措施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不是进行 “ 革命 ” , A 项错误,排除;此时期为抗日战争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 C 项;材料与 “ 反抗国民党政府 ” 无关,排除 D 项。 专 题 训 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