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贵州贵阳高三上历史期末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贵阳高三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贵州贵阳高三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 ‎ ‎1. 小说《封神演义》反映了殷商时代“尊神重鬼”的天命观;《尚书·太甲下》有“天难谌,命靡常”之说,信奉绝对的天命,认为天命不可变;周公反思以周代商的原因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认为天命可变。这一思想变化反映了(        ) ‎ A.商朝的天命观被西周抛弃 B.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 C.天命观中增加了理性成分 D.破除了神权对王权困扰 ‎ ‎ ‎ ‎2. 从西周到春秋早期,周天子号令诸侯、诸侯国间礼尚往来及诗文创作皆用以王畿方言为基础的“雅言”;从春秋到战国,地域方言在《国风》、楚辞中开始显露头角。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 A.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B.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 C.文化自主性的提升 D.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 ‎ ‎ ‎3.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陆贾在力劝高祖重儒的同时,又提出“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的观点。由知可知,陆贾(        ) ‎ A.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B.完全继承了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C.否定秦朝以法为主的治国理念 D.思想上体现了汉代儒学的趋势 ‎ ‎ ‎4. 学者宗白华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选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得意忘形”的书画艺术创作 B.出现气势狂放姿意挥洒的狂草 C.“建安七子”恢弘的文化气度 D.门阀世家雍容大度的文化传承 ‎ ‎ ‎5.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材料意在强调政府(        ) ‎ A.以典章制度影响了东亚各国的国家体制 B.兼容并包摄取各种文化营养 C.用政治体制保证决策和政令的正确制定 D.限制君权、官员守法的作用 ‎ ‎ ‎6. 邓之诚在《中华二千年史》中指出:“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已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材料反映了科举制(        ) ‎ A.掀起了挑战门阀制度的浪潮 B.拓宽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渠道 C.终结“士大夫政治”的历史 D.开启君臣“共治天下”的时代 ‎ ‎ ‎7. 经济学者代谦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商品经济时,提出如下研究思路,你认为在框1中最应该填写的是(        ) ‎ A.丧失北方产粮区 B.自然灾害频繁 C.坊市制度的破坏 D.土地兼并严重 ‎ ‎ ‎ ‎8. 面对广袤疆土,元政府规定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现象反映了元朝中央政权(        ) ‎ A.允许行省推行地方“自治”‎ B.造成行省机构重叠冗杂状况 C.导致行省与朝廷分庭抗礼 D.利用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 ‎9.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明朝人霍与瑕指出:“两广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湘商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铁货而北。”这表明当时(        ) ‎ A.两广经济发展高于七省 B.全国炼铁业全部集中于两广地区 C.区域间长途贸易较兴盛 D.两广炼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 ‎10. 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高度重视自然与病理之间关系的分析,《本草纲目》对所载药物依次涵盖了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大量运用化学、物理学、农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对药物进行记载分析,比较准确地揭示不同物质之间的药理属性与自然的客观联系。这反映了李时珍(        ) ‎ A.坐谈心性的空虚学风 B.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哲学观 C.悬壶济世的普世情怀 D.高度重视动植物生态分布的变化 ‎ ‎ ‎11. 1892年上海《申报》一则时文写道:“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山珍海错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围棋、象戏亦足消遣,而独以打弹为娱乐……甚且衣袜、眼镜、毛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这反映了(        ) ‎ A.社会转型时期崇洋心理的流行 B.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C.外来习俗较传统习俗更为合理 D.民族融合促进习俗变迁 ‎ ‎ ‎12. 晚清所称的“土货”,到民国初年基本改称为“国货”。为推行国货,1928年,甘肃设立了“以唤醒民众维持国货挽回利权为宗旨”的国货维持会,“担任唤醒民众养成爱用国货习惯,并以文字语言使人民区别国货外货等事项”。这表明(        ) ‎ A.实业救国的思潮被社会普遍接受 B.中国近代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国货运动扫清民族企业发展阻力 D.国货运动利于增强民族意识 ‎ ‎ ‎13.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建设中,基本沿用了国民党政权甚至地方军阀政权的法统和建制,但实行民选政府;根据地文件宣称“各乡普选完毕,许多从来不懂公事的工农分子”,成了乡长。这一做法(        ) ‎ A.使根据地普及了民权思想 B.推动了民族统一战线和民主政治建设 C.建立了半军事化基层政权 D.使基层政权的权力来源于国民党政权 ‎ ‎ ‎14. 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说:“资本主义国家,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开国后我们‘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两手,在整个战略处于主动地位。至于在具体事情上,是可以后发制人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体现了革命外交的特征 C.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D.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 ‎ ‎ ‎ ‎15. 普罗泰格拉等智者认为人的本性要联合起来才能生存,但是集合起来会发生厮杀,因此需要人为的约定、法律来加以规范。近代有思想家认为,契约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人都对他人有责任和义务,契约形成的国家成为规范每个人行为的统治力量。这表明(        ) ‎ A.智者强调人为约定在立法中的作用 B.智者学派倡导用理性认识世界 C.智者观点与社会契约论有相通之处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 ‎ ‎16. 1539-1563年期间,葡萄牙历史学家巴洛斯编写的《亚洲史》,第一次向欧洲介绍了明代十五行省的情况;该书还第一次向欧洲提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及其纬度。这表明(        ) ‎ A.马可·波罗游记对欧洲影响深远 B.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C.历史研究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 D.向东方学习成为当时欧洲社会共识 ‎ ‎ ‎17. 长期以来,英国贵族很少涉及工商业。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英格兰东北部产煤区的诺森伯兰公爵等贵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发煤矿,还有一些贵族的兴趣转向了新兴产业。这表明(        ) ‎ A.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贵族走向开放 B.早期工业资产阶级都是贵族 C.工业革命中传统贵族垄断了重工业 D.工业革命导致煤炭价格上升 ‎ ‎ ‎18. 法国《马赛曲》是反对“旧秩序”的革命歌曲,也是宣扬爱国主义的战斗歌曲。1795年《马赛曲》被国民公会定为国歌;雾月政变后长期被禁止演唱;1879年,法国众议院中的共和派重新将马赛曲定为了国歌。《马赛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 ‎ A.法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专制 B.政权更替导致国歌不断调整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C.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不同 D.共和派和君主派的激烈斗争 ‎ ‎ ‎19. 学者斯腾特认为:“在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所带来的震撼作用下,进步的观念被提升为一种科学宗教的水平……以致于到目前,任何有关进步将会终止的说法都被普遍认为是奇谈怪论,就像早期人们乍闻地球围绕太阳转时的反应一样。”该学者认为达尔文进化论(        ) ‎ A.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观念 B.成为冲击宗教神学的科学宗教 C.肯定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D.推动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形成 ‎ ‎ ‎20. 1920年列宁向外国记者表示,苏俄“与西方资本家互不‘触犯’”,“愿意同一切国家有生意往来”等。他指出:“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要学会用各种办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流转。”这表明列宁(        ) ‎ A.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B.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缺陷 C.提出了立足发展的和平共处新思路 D.肯定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作用 ‎ ‎ ‎21. 19世纪以来,美国西部一直以“独立的”西部而闻名,“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大萧条期间,联邦政府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一些西部人的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由此可知(        ) ‎ A.经济危机前美国西部没有实行联邦制 B.美国西部长期存在独立主义倾向 C.罗斯福新政解决西部经济的根本问题 D.经济联系强化西部对国家的认同 ‎ ‎ ‎22.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在福利制度中倡导“福利多元主义”,即增加社会对福利供给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较为系统的福利供给机制。政府在福利制度中的角色从直接供给者逐渐向管理者转变。政府角色的变化表明(        ) ‎ A.福利国家建设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B.福利政策降低了经济活力 C.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D.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破产 ‎ ‎ ‎23. 有学者指出,现在反全球化态度最明显的国家正是最初大力推行全球化,国内参与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如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本上主义”。这主要是因为(        ) ‎ A.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 B.反全球化是当前全球化的特殊表现 C.经济全球化进程曲折 D.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 ‎ ‎24. 下表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以战争为题材的二部小说。小说的风格是(        ) ‎ 小说  ‎ 发表时间  ‎ 主要内容  ‎ ‎《太阳照样升起》‎ ‎1926‎ 探讨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 ‎《永别了,武器》‎ ‎1929‎ 主人公亨利看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国家间交战的实质,带着凯瑟琳离开战场去了中立国瑞士。‎ ‎《丧钟为谁而鸣》‎ ‎1940 ‎ 主人公乔丹为了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在明知即使将桥炸毁也无法扭转战局的情况下,仍然挺身而出,绝不后退。‎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解答题 ‎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明朝,外交与边贸未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朝贡与贸易相辅相成。明政府允许外国人以贡使身份出入中国,但禁止外国商人永久居住在明朝境内,明朝拥有迫使他们接受这一条件的军事力量。任何想要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从事买卖的人,都必须通过国家渠道并建立一种双边关系,建立双边关系的条件由明朝决定。当走私对国家和关税构成压力,尤其是葡萄牙人企图获得入贡资格、借此打开中国贸易之门主导整个环南海贸易时,朝贡与贸易发生了冲突,明政府不仅阻止外国人与明朝百姓交往,在掌握公权力的官员和私人商贩之间也划下一道泾渭分明的分割线。中国在朝贡贸易中获得了国际地位,其他国家则在中国得到了贸易机会。‎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以后,在南海周边形成了一个多边商贸网络,这个网络的主体是明朝册封的朝贡国的商人,他们逐步发展成以中国制品和粮食为主要商品的地区内贸易。这种贸易安排有赖于明朝必须不断为一个巨大的国外市场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产品,也就是说,中国是拉动增长的引擎。政治上明政府必须继续阻止外国人进入本国市场。16世纪,商品经济的增长以及在其最后三十余年才有所松弛的闭关政策,保证了这一贸易体系强有力的存在。这个贸易网络的活力使其成为所谓的“世界经济体”。但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而是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 ‎——均摘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南海“世界经济体”形成的条件。‎ ‎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如果一项制度不进行变革,而外部条件是在不停地变化的,那必然会导致王朝的制度效率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王朝灭亡,因而只有不断进行制度改革,才能使制度不断地适应外部条件,以保持制度的效率,进而使得王朝不断发展,不至于因制度效率过低而导致王朝灭亡。‎ ‎——杨德才等《制度效率、制度僵化与王朝周期性兴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二十世纪90年代初,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如何前行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只有放弃保守的经济政策才能避免重蹈苏联和东欧的覆辙;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不同方式。192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同年‎7‎月,陈云发表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变得规模更大,比过去更复杂,很多过去有效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探索,解决新问题。”“南方谈话”之后,从1922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每年增长率都超过了 10% ,无数中国人从国内外市场中受益,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政策,中国不论与世界的关系,还是本身的治理结构,都发生了结构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1917年4月4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的任务》(又称《四月提纲》)报告中指出:要解决政权问题,即布尔什维克应该依靠无产阶级和贫农,为把目前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在建立以苏维埃政权为形式的“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应该实际地推行激进的社会改造,这将是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步伐”。对于当时的临时政府,列宁认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掌握了苏维埃,就能“以和平的政治斗争把全部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列宁的新思想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党把实现革命转变作为迫切任务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姚海《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 材料二    列宁逝世后,就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问题,国家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来指明方向。当时,党内盛行通过世界革命实现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的期盼与想象,使得苏共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国家工业化道路,理论纷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后,解决苏联的就业问题转变成为政权稳定问题,走向城市的农村青年、加入苏共的新工人、老党员和工人阶级的共同诉求是需要通过稳定的工作与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来实现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恰恰是革命曾经作出的承诺。1927年,斯大林在苏共“十五大”提出“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工业化道路与工业化战略,使党和国家将注意力和资源集中于解决工业发展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并被全党接受,斯大林成功地将苏联从对世界革命的依赖中解放出来。1929年,斯大林发表文章《大转变的一年》,标志着苏联转变到以计划经济方式加速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摘编自王云龙、刘长江《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观点。‎ ‎ ‎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提出在“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因和意义。‎ ‎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清朝财政体制,是一套戒律森严以解协饷(注:解饷指地方财政收入上缴中央;协饷是在中央指令下富省对穷省的财政调拨)为核心的制度。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和战后的条约赔款,成为清朝前所未有的额外开支;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后,太平军占领区是清朝的主要税源地,这使得解协饷制度被全盘打乱,雍正年间,中央库存一般有六七千万两盈余,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户部正项待支银的结存只有22.7万余两。为免除国家财政崩溃,清政府开启的财源有厘金、关税、外债、公债、洋务企业的盈利、早期国家银行的收入,除厘金外的各项收入已颇具近代税源的形态。新政期间,清政府又建立新式财政机构,颁行《清理财政章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调查清理,划分国税和地税,过去财政由政府决定改为代议机构参与决定,国家首次编订预算与决算,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封建财政体制开始逐渐向近代财政体制转化。‎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因。‎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1942年6月,日本海军集中8艘航母和近百艘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700多架飞机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含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多架舰载机)在中途岛展开激战。‎ 开战前夕,美军准确获取日方袭击目标、兵力部署等情报,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战略部署。日军并不清楚美军的动向,按照传统战法,主要依靠目力观察敌方,将舰队分成相距几百海里的5个编队,没有建立以航空兵为核心的战阵,导致开战后绝大部分兵力处于闲置状态。美军舰队和航空兵使用雷达,及时发现日方军舰和飞机,将有限兵力集中在中途岛附近,围绕航母部署包括潜艇在内的战斗力,从而形成海空一体的战斗布局。‎ 在中途岛海战中,日军被击沉四艘航母和大量其它舰船,损失300多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美军被击沉一艘航母和100多架飞机,美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双方的水面舰队并没有直接交战,决定胜负的是空中力量,空中力量时代到来了。‎ ‎——摘编自杨靖杰《浅析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原因》等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被誉为“舌尖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等国际组织颁发的八项国际奖,却“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始终保持着“农民本色”。‎ 二十世纪50年代,大学刚毕业的袁隆平立志要为农民做点实事,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他从《参考消息》上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认识到基因学说、染色体学说对改良品种的重要性,用了9年时间,培育出三系配套杂交水稻“南优1号”,亩产超过500公斤,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生产杂交水稻的国家,“南优”系列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在全国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中提出:“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质、是国家最根本的国防资源,谁的粮食能够提供长久保障,谁就有了制胜的根基。饭碗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他要求科研团队:“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面对人口增加,有限耕地却不断缩减的现状,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依靠科技发展高产超级杂交水稻,为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坚持开拓对耐盐碱水稻的研究,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试种杂交水稻、10多个国家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袁隆平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摘编自《新华文摘·袁隆平:鲐背之年的稻梁梦》‎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对中国农业粮食生产的贡献。‎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所体现的时代楷模精神。‎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贵州贵阳高三上历史期末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考点】‎ 秦朝统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考点】‎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考点】‎ 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考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考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考点】‎ 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考点】‎ 多极化趋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考点】‎ 唐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考点】‎ 法国共和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考点】‎ 进化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考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巴黎公社的成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考点】‎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 ‎【答案】‎ ‎【考点】‎ 现代主义文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解答题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