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 ‎1.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大学》,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 B. 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 C. 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 D. 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前后信息比较可得知,前者的正心在于君主,后者的正心,强调对于天子和庶人都很重要,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的变化,君主—平民二元社会的来临,理学对庶民社会的诉求是所有人的修身正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不仅体现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还强调庶民社会的修养,排除A项;本题旨在强调合注重个人修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希腊的《对话录》与中国《论语》都记录了一代大师与其众徒之间的谈话,但《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辩证和批判的,而《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由此反映了 ‎①孔子注重伦理道德 ‎②苏格拉底否定道德的作用 ‎③孔子强调知识实用性 ‎④苏格拉底倡导理性思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可知,孔子致力于加强自身的修养,也就是伦理道德的修养,故①正确;由材料“《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辨证和批判的”可知,苏格拉底偏重的是理性,他具有严密的理性思维,注意追求客观真理,故④正确;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肯定了道德的作用,故②不符合史实,错误;孔子的教育内容与苏格拉底相比,偏重文事,而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不会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故③错误。综上,C项符合题意,AB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 ‎【点睛】组合选择题的最好解题方式是运用排除法,结合材料和所学排除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某一说法即可迅速解出此类题目。‎ ‎3.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答案】B ‎【解析】‎ 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4.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B.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 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可以得出其认为官方哲学不一定是思想的主流,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CD说法均不正确。‎ ‎5.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 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表现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级秩序瓦解,这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贵族、高官出奔逃亡与社会道德水准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秦汉以后,忠君伦理观成熟,对于统治阶级出奔逃亡,舆论多加贬斥,故C正确;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取代了贵族政治,这与舆论对贵族出奔逃亡的态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C。‎ ‎6.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来看,朱熹在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治学态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均排除。‎ ‎7.有学者认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摆脱了长期的文字训练和经典阅读,是一种简单直截、当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够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这主要说明王阳明的“心学”‎ A. 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B. 只对当时的中下层老百姓产生了影响 C. 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变革的作用 D. 直接推动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王阳明的“心学”认为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只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就能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则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因此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说明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变革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排除A项;B、D项说法绝对,排除。‎ ‎8.学者庞天佑在一篇论文中写道:黄宗羲言“……证必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顾炎武认为“人苟遍读五经,略通史鉴,天下之事可以洞然”……王夫之……将《通鉴》记载的史实结合明末清初社会实际研究。据以上内容可知,这三大思想家主张的一大共同点是 A. 提倡个性 B. 批判专制 C. 经世致用 D. 以民为本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提倡个性”是李贽的思想主张,故A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均未提到评判专制,故B项排除;结合“而后足以应务”“天下之事可以洞然”“结合明末清初社会实际研究”等信息可判断三者都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排除;“以民为本”的思想再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9.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 A. 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 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 C. 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李贽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论,摒弃了“良知”的先天性局限,并对个体“自然真情”的本能与性情的合理性意义加以自觉与肯定,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传统礼法,排除A;材料信息与盲目迷信孔子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与“天理”无关,排除D。‎ ‎10.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答案】D ‎【解析】‎ 根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D正确;近代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传入我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日内瓦从两方面彻底改革教会组织:一是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二是神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其中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公众投票选举”产生。民主教会建立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 A. 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兴起 C.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改革使国王成为教会的最高首领 ‎【答案】B ‎【解析】‎ ‎【详解】日内瓦改革教会组织,牧师、圣师、执事和长老四种教职均“由会众投票选举”产生,为通过民主选举为特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奠定基础,故B正确;封建君主是世袭的,与材料民主选举的信息不符,排除A;民主选举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神职人员,而国王是世袭的,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現了 A.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D. 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故D正确;“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不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意思,而是宗教改革承认了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故A错误;“现世禁欲精神”对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只有信仰才能发展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故B错误;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天主教地区,其它地方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错误。‎ ‎13.当自然常常被古老的民族看作是混沌、神秘、变化无常的时候,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人却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表明古希腊哲学 A. 蕴含着理性思维 B. 特别强调以人为本 C. 否定了上帝权威 D 转向自然科学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 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于人的有规律的整体,并创造出一套数学语言来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可知,古希腊哲学注重对自然的研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存在一定规律,并试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这体现出一定的理想思维,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调以人为本”“否定了上帝权威”,排除BC;材料信息只是反映古希腊哲学存在理性思维,没有体现此前古希腊哲学研究的内容,无法体现“转向自然科学研究”,排除D。‎ ‎14.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按照他的看法,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 否定真正权威 B. 注重回归古典 C. 顺应世俗要求 D. 精于哲学思辨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反对汉代儒学,欧洲新教主张《圣经》至上,回归古典,故B正确;宋代儒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A错误;宋代儒学是为封建统治者提供思想理论,并非顺应世俗要求,排除C;宋代理学具有思辨性特点,不符合欧洲新教,排除D。‎ ‎15.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 A.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B.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C.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熟练的公共演讲要求公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故雄辩术受人崇敬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故A项正确;雄辩术与自由观念的形成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公民的参政意识与材料“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A。‎ ‎16.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 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 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答案】A ‎【解析】‎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 ‎17.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 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 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 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利益 D. 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 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本题容易错选BC,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只是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 ‎18.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B. 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C. 有利于巩固欧洲民主制度 D. 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可得出该合约有效的缓解了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A项排除;“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555年,欧洲仍然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民主制度,故C项排除;1555年,欧洲大陆一直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教权始终高于皇权,故D项排除。‎ ‎19.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恬。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这些论述对哲学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 A. 开创了哲学研究的历史 B. 使哲学发展走向人性化 C. 使哲学开始走向世俗化 D. 使哲学成了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D ‎【解析】‎ 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开创了哲学研究的历史,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反映的并不是哲学发展走向人性化,而是突出人,故B项排除;“世俗化”的表述不合史实,故C项排除;由“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恬”可得出苏格拉底认为哲学主要是突出人,从而得出哲学发展的意义逐渐使哲学成了研究“人”的学问,故D项正确。‎ ‎20.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 恐惧绝望,万念俱灰 B. 质疑神学,崇尚科学 C.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D.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逃离欧洲,寻求出路”不属于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排除AD;由“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说明大主教也不能摆脱“黑死病”,从而使人们怀疑宗教的说教,进而祟尚科学,故B正确;“推崇理性,反对教会”是在启蒙运动中 ,C时间不符合题意。‎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1.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 A. 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B. 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 C. 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 D. 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 ‎【答案】C ‎【解析】‎ ‎“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反映出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这些世俗权力对教会经济特权的不满,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人文主义思潮无关,排除A;17、18世纪近代欧洲革命相继爆发,B时间不符合;材料与信仰危机无关,排除D。‎ ‎【名师点睛】‎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主旨,即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这些世俗权力不满教会在经济方面的诸多特权,这属于宗教改革的背景。‎ ‎22.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的表述不合主题,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方面,与民主政治无关,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等信息可得出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 ‎23.伏尔泰曾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不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永恒的法则”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B. “永恒的法则”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 C. “随心所欲地行动”指的是人类活动缺乏道德约束 D. 伏尔泰的目标是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永恒的法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永恒的法则”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牛顿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的经典力学理论,伏尔泰的言论体现出人类社会也应该存在“永恒的法则”,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指教会宣扬的宗教思想,体现了宗教信仰得怀疑,C错误,符合题意。‎ ‎【详解】‎ ‎24.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 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 B. 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C. 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 D. 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伏尔泰逝世于1778年,这是法国大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B;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处于封建统治时期,但题干史料“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可以看出不是对旧的传统的肯定,而是对新的制度或者思想(理性主义)的赞美;故排除C和D,选A。 ‎ ‎25.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说,从法律上承认那些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神圣的个人权利,这种观念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它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但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据此可知,韦伯认为 A. 宗教改革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 近代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 C. 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得益于宗教改革 D. 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个人权利”的来源,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个人权利”“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来看,B与题意不符,排除;D不符合材料“它一直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成就,但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排除;材料中的“从法律上承认那些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神圣的个人权利……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表明宗教改革时就已产生了这些思想,故C正确。‎ ‎【名师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这种观念并非来自政治,而是来自宗教”“但实际上是宗教改革及其斗争的果实”。‎ ‎26.有学者认为:“近代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 A. 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B. 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的原因 C. 肯定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制 D. 说明大革命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动荡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这引导法国人民“一直”进行“革命”,即法国政体在多元化的思想引导下频繁地更替,故选B。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AC都不能体现政治设计的多元化,排除;材料强调思想多元化带来的社会动荡,而不是大革命,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法国政体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 ‎2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 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B. 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C. 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D. 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孟德斯鸠呼吁不让 “出身、财富或荣誉”的人“和平民混杂在一起”,“保护他们保卫公共自由(即民主)的兴趣”,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众议院势力要“和平民混杂在一起”,是错误的。C、D项是法国总统的职权和条件,与“出身、财富或荣誉”等冲突,不符合题意。‎ ‎【点睛】“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即精英分子。这里重视精英作用,是对古代希腊直接民主的反思。‎ ‎28.“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 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 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 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D. 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答案】C ‎【解析】‎ 怀表原本属于教会的奢侈品,1530年以后逐渐大众化,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兴起后,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故C项正确;题干内容反映的是怀表的普通化与教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题干中并未反映出钟表的发展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在18世纪中期以后,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C错误。‎ ‎29.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提出:每个人在追求享受的时候,都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国家的目的是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其主张体现了 A. 以法治国的理念 B. 主权在民的观点 C. 社会契约的思想 D. 权力制约的观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应该不做破坏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事情”表明公民对国家的责任,“保障公民过幸福的生活”表明国家对公民的责任,互相为彼此承担责任,属于社会契约思想,C正确。依法治国思想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主权在民与材料信息不符合,B错误。权力制约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30.著名学者姚国华先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指出,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他们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对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性”,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比较普遍地认为 A. 只有靠科学实验来证明 B. 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C. 只有靠逻辑思维去推理 D. 尊重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B ‎【解析】‎ 根据“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主张用人的理性思维去寻找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故B正确;启蒙思想家除了主张科学外,还主张理性思考,选项 A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启蒙思想家主张理性思考,而非逻辑思维,排除C; D 属于文艺复兴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1.下图是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文精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有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人文主义的特点,而不是反对专制,故排除B项;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的艺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了人文主义,故选C项;摆脱了宗教束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32.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符合禅的哲学精神,是将儒、道、佛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与“营造温馨的气氛”无关,排除A;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排除B;材料内容与政治观念无关,排除C。‎ ‎【点睛】关键信息是“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3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 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C. 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 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唐朝尚未使用雕版印刷与材料中“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不符,故A项错误。冯瀛王是五代时期人,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与材料中“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是发明活字印刷,但未涉及日臻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是发明活字印刷,不能说明普遍使用,故D项错误。‎ ‎34.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 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 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 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信息可知,量子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量子通信的发展,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墨子的理论没有改变现代世界的面貌,只是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C选项错误,材料中量子通信理论及量子通信卫星是科技成果,不是认识世界的角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5.《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史学家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答案】B ‎【解析】‎ 备选项中“古书必然有争议”的表述太绝对,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等信息可得出其说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历史认识可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考证等方法,考古遗址并非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故C项排除;尽管《周礼》中关于天子坐车的规定与考古发现不符,但不能据此就完全否定《周礼》的历史研究价值,故D项排除。‎ ‎36.【加试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众说纷纭。1921年胡适突破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标榜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对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记载进行“考证”,认为是曹雪芹,开创了考证派红学。但引发不少学者非议,因为所有“可靠的材料”(包括曹雪芹家谱)上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并且胡适在史料的引用上采取“对我有利者用之,不利者弃之”的态度。以上表明 A. 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剥除历史真相外表的朦胧迷雾 B. 学者的历史观常常体现于对文学作品时代特征的把握之中 C. 学者应该恪守职业规范自有取舍手中的研究史料 D. 主观意识与时代状况影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理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阐释的是胡适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考证,与科学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仅是对作者的考证,对于文学作品时代特征无论述,故B项排除;“恪守职业规范自有取舍手中的研究史料”不是题干的主旨,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包括曹雪芹家谱)上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对我有利者用之,不利者弃之”可得出其反应的是主观意识与时代状况影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理解,故D项正确。‎ ‎37.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道(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学校成了企业的一个缩影。单一校舍逐步让位于大型集中的学校,学生不能挑战教师的权威,老师会给学生制定作业标准。测验是标准化的,要根据时间和效率来评估。学生被告知交换信息是要被惩罚的欺骗行为。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只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时,这种教育模式才能被改变。据此请推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表现为 A. 分散型、合作性 B. 集中化、理性化 C. 公平性、理性化 D. 集中化、标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单一校舍逐步让位于大型集中的学校”“测验是标准化的”得出第一、二次业革命中的学校集中化、标准化的特点,根据“只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时,这种教育模式才能被改变”可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与集中化、标准化相对应的分散型、合作性,故A正确;集中化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D;C项不能与集中化、标准化对应,不符合题意,排除。‎ ‎38.美国学者列文森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一书中写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思考原有观点的环境时,他被自己深藏的思想带入时代谬误中。而他们(“新青年”),作为梁启超的后来者,有可能做出更符合时代的选择,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既能解答梁启超所要解答的问题又能解答更新的问题的…”。省略号部分的内容最准确的应该是 A. “民主科学”‎ B. “进化论”‎ C. “共产主义”‎ D. “毛泽东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新青年”“作为梁启超的后来者,有可能做出更符合时代的选择,他们大部分人选择了既能解答梁启超所要解答的问题又能解答更新的问题的”,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反思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也存在弊病,梁启超的后继者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故C正确;材料反映梁启超反思西方文化,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也存在弊病,其后来者即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民主科学”属于资产阶级文化,排除A;严复宣传“进化论”,严复和梁启超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不符合“梁启超的后来者”,排除B;“毛泽东思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形成,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思考原有观点的环境”“新青年”“作为梁启超的后来者”,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分析解答。‎ ‎39.洋务运动后期,破“夷夏之防”,“师夷长技”,“礼失求诸野”这类矜持口吻,渐渐不大用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西文化交融使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 西学东渐使国人对外部认知日趋客观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 D. 洋务派重视西方器物使中西间差距缩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夷夏之防”“师夷长技”“礼失求诸野”体现了中国人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技术不如人、军事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说明中国本能上又敌视外国人,“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如果礼制沦丧后,那就要到民间去访求,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后期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有所改变,夷夏观念有所改变,说明西学东渐使国人对外部认知日趋客观,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夷夏观念问题,无法体现中西间差距缩小,排除D。‎ ‎40.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由此推知,傅斯年 A. 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 B. 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 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 D. 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在中国提倡新思想,新文艺,新道德,处处和旧有的冲突,实在有异常的困难,应当一方面从创造新思想,新文艺,新道德着手,一方面应当发表破坏旧有的旧道德、旧思想、旧文艺,表明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民主”,排除A;材料“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可知,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中西文化相交融”,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排除D。‎ 二、非选择题 ‎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倡议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动员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吏》‎ 材料三:“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历史的必然,虽有过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有识之士以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子作为批判的把子,应该说时代赋予的动力,是当时中华民族时代任务的召唤。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 ‎——陈道贵《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要求“打倒孔家店”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1)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2)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孔子代表特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将孔子符号化,视“孔教”与“保国”同等重要,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建构文化民旗主义意识形态。评价:康有为将宗教理性力量作为政治改革的精神土壤,将孔子符号化并赋予宗教性色彩,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文化民族主义意识。同时,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的世俗化倾向;也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意识形态。‎ ‎(3)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封建体制腐朽没落;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解析】‎ ‎【详解】(1)原因:‎ 由材料“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可知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现实生活;由材料“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可知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逐利;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也让有识之士开始反思理学。‎ 积极意义:结合材料“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等信息,从思想启蒙和推动儒学新发展等方面归纳即可。‎ ‎(2)原因:由材料“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倡议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动员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等信息,从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孔子”这个文化符号的内涵和现实价值等方面分析作答。‎ 评价:抓住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角度加以阐述。积极作用可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文化民族主义角度回答;存在的问题可以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世俗化倾向和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意识形态角度回答。‎ ‎(3)新文化运动要求“打倒孔家店”的历史必然性应该从孔子所代表的封建思想的局限性来答,如材料“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可知民族危机加深,封建制度腐朽没落,而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其次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等角度来回答。‎ ‎42.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 ‎——【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 ‎——【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 ‎(1)以古希腊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遭到同时代的希腊人的怀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希腊思想家的观念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什么说阿尔卑斯山南方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根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 ‎(2)内涵: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原因:以人文主义为指导,肯定人性,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生活和幸福。‎ ‎(3)态度和思想方法:以理性主义为指导,判断和理解事物。影响:传播了自由平等的观念,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解析】‎ ‎(1)原因:注意结合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从其主张的弊端角度加以分析归纳。根源:回答雅典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的政治背景即可。‎ ‎(2)内涵:解题时注意从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角度,加以认识理解。原因:注意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的特点加以认识归纳。‎ ‎(3)态度和思想方法: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及其特点分析归纳。影响: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归纳。‎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概况 提取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智者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的发现,反对神权统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宗教改革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是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文主义发展状况的理解。题干列举了人文主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发展阶段,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不同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不一样,都是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所以可以得出人文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结论。结合智者学派以仁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调人的价值,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神权,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反映。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到政治领域,倡导理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政权的愿望。‎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