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指出:“西周去古未远,氏族社会遗迹甚深,血缘宗亲纽带对维系国家统治至关紧要,所谓‘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血亲分封是确保宗周社会稳固的不二法门。”材料反映周王朝治理方式(  )‎ A. 将血缘与地域关系融为一体 B. 型塑出一种纯粹地域政治体 C. 淡化氏族立邦形成的凝聚力 D. 全面承继血缘氏族组织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血缘宗亲纽带对维系国家统治至关紧要”“血亲分封是确保宗周社会稳固的不二法门”可知,材料强调按血缘关系进行分封,与分封的地域关系联系紧密,有利于维护周王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周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纯粹地域政治体不存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氏族立邦形成的凝聚力,排除C项;“全面承继”表述错误,排除D项。‎ ‎2.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记: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对吴道子绘画风格理解有误的是(  )‎ A. 重在表现山水的意境 B. 体现出宏放与洒脱 C. 追求疏放闲雅的趣味 D. 客观描摹地理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山水画讲求的是意境,是写意的,不会客观描摹地理形貌,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3.明崇祯三年(1630年),江浙等地发生饥荒。在嘉善,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他要求地方富室必须自救其地方贫民,嘉善共有20个区,他就组织乡民,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材料表明(  )‎ - 16 -‎ A. 中央政府赈灾体系完备 B. 宗族团体成为互助主体 C. 地方士绅参与社会救济 D. 商人救荒提升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民间的灾荒赈济就由正在家乡的著名绅士陈龙正主持”“每区推选一名深孚众望的乡绅主持救荒活动”可得出当时乡坤在社会救济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的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族的互助,而是地方乡坤对社会的救济,排除B项;材料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D项。‎ ‎4.黄宗羲认为:在合理的国家制度中,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抨击了专制君权② 反映资产阶级的要求③ 张扬了民本思想④ 发展了君臣共治理念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出黄宗羲抨击了专制君权,张扬了民本思想,发展了君臣共治理念,但他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选择B项,排除ACD项。‎ ‎5.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这几乎成了整个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而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一现象(  )‎ A. 脱离了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时局 B. 反映军事是推动近代化的核心 C. 表明军事改革与现代化相互促进 D. 表现出某种实用和功利的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由军事所牵动”“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等信息可得知,中国近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因此体现出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故D项正确;中国近代化,是在民族危机之下兴起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军事是推动近代化的动力之一,但不是核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互相促进的信息,排除C项。‎ - 16 -‎ ‎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 A. 欲图解决华夷纷争 B. 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 C. 避免英国再起衅端 D. 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反映出清政府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D项正确;ABC项与领事裁判权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 ‎7.胡适认为要改造中国,“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胡适旨在(  )‎ A. 否定中国固有文化 B.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C. 采取折衷调和态度 D. 创造中国新的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可得出,胡适主张全盘西化,并创造出中国新的文化,故D项正确;AB两项都只涉及到一个方面,不够全面,不是其主旨,排除;从“全盘接受”来看,其态度并不折中,排除C项。‎ ‎8.下侧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军事斗争的地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武汉会战阻止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 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逐步占领战略要地 ‎【答案】C ‎【解析】‎ - 16 -‎ ‎【详解】从图片中的枣阳、宜城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相持阶段开展的枣宜会战,是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故C项正确;A项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抗战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枣宜会战,而不是武汉会战,更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排除BD项。‎ ‎9.“一个关键因素是把新政权与过去联系起来,借此大力寻求正统性的最广泛的基础……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这一现象表明(  )‎ A. 抗战时期中共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B. 新中国初期沿用了统一战线策略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D.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借此大力寻求正统性的最广泛的基础”“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等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仍然团结无党派人士和民主人士,这沿用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策略,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人大制度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建国初期的内容,而不是新时期,排除D项。‎ ‎10.中美关系经历了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对和解进行重新研讨,到70年代初两国关系的初步突破,再到70年代末全面外交关系的建立的历程。对这一历史进程理解正确的是(  )‎ A.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这一进程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B. 中美关系和解不利于确立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C. 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五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D. 对美开放有利于巩固当时的中苏同盟互助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1979年中美建交的关键人物是邓小平,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和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三十多年的敌对状态,排除C项;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D项。‎ ‎11.中国科技界在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跨越性成就,但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并不高,甚至某些先前发展较好的学科如地质学科,在解放后反而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而拉大了与国际前沿的距离。导致上述困难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 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冲击 B. 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重大失误 - 16 -‎ C. 冷战导致与国际科技界疏离 D. “科教兴国”战略被迫中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发展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12.下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城乡人均消费数据(以时价“元”计)表,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农村的消费 非农村的消费 城乡比率 ‎1952‎ ‎62‎ ‎148‎ ‎2.39‎ ‎1965‎ ‎100‎ ‎237‎ ‎2. 37‎ ‎1978‎ ‎132‎ ‎383‎ ‎2. 90‎ ‎1982‎ ‎212‎ ‎500‎ ‎2. 36‎ ‎1986‎ ‎353‎ ‎865‎ ‎2. 46‎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8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87)》‎ A. 改革开放使得城乡消费增长速度更快 B. 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消费增长 C. 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D.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基本达到小康要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与非农村的消费都在增长,结合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这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体现农村消费,故B项讲城市消费不全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消费,而不是收入,排除C项;从数据和时间来看,并没有实现小康,排除D项。‎ ‎13.上海发行的英文期刊《THE RATTLE》刊登了下侧漫画《李鸿章的进步》,该漫画创作于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各国之际。图下方李鸿章写道:“在我游历欧洲期间,最愉快的经历就是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骑自行车。在这个国家,女人可以和男人一起骑自行车。在我看来,这是很明智的举措……”该漫画(  )‎ - 16 -‎ A. 讽刺了甲午战败后的清政府 B. 展现了中国男子的传统服饰 C. 隐含着李鸿章男女平等观念 D. 导致了自行车在中国的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片中左边男子穿的衣服是中国传统的马褂,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讽刺的意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李鸿章对德国男女可以可以骑自行车的看法,无法表明其存在男女平等观念,这与他是封建官僚的身份不太相符,排除C项;李鸿章骑自行车与中国推广自行车,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14.下图是1750~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这反映出英国(  )‎ A. 工业革命后开始实行专利授予制度 B.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专利的授予量始终处于持续增长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1750~1851这一时间内,英国专利授予量不断增加,这反映出英国政府在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利于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前已经有专利授予了,排除A项;没有与其它国家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从数据的趋势来看,也有回落的时候,排除D项。‎ ‎15.1787年宪法对美国全国性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了划分(见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16 -‎ A. 全国性政府和州政府存在直接隶属关系 B. 全国性政府和州政府分享主权 C. 政府权力划分充分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 联邦体制下中央政府有名无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的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在权力方面各有不同,这正是联邦制之下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直接隶属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各州的关系,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C项;从材料来看,中央政府权力加强,这是中央集权原则的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6.列宁在1921年指出:“假定在千百万小农旁边没有电缆纵横的先进的大机器工业——这种工业按其技术能力和有组织的‘上层建筑’以及其他伴生的条件来说,能够比从前更迅速更便宜更多地向小农提供优质产品——那么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 A. 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 降低工业品的销售价格 D. 强化小农和大工业间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商品经济的作用,而不是工业品价格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小农与商业的关系,排除D项。‎ ‎17.有神学家在评论一项科学成就时认为:“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上帝对人类的启示——如我们基督徒人所尽知的,就会是欺瞒蛊惑。”该科学成就(  )‎ A.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 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C. 打破了教会一统天下局面 D. 挑战了宗教神学创世说 ‎【答案】D - 16 -‎ ‎【解析】‎ ‎【详解】材料“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上帝对人类的启示——如我们基督徒人所尽知的,就会是欺瞒蛊惑。”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说,故D项正确;A项是牛顿力学,排除;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C项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 ‎18.西方某文学流派“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反对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使美与丑、善与恶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最符合上述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 A. 《母亲》 B. 《人间喜剧》 C. 《巴黎圣母院》 D. 《老人与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等信息可得知,这是浪漫主义的风格,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惯用夸张、比喻与想象的手法,而《巴黎圣母院》正是浪漫主义的作品,C正确;AB是现实主义,排除;D项是现代主义,排除。‎ ‎19.1961年,苏联对农场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农场采用包工奖励,计件奖励和计时奖励工资制,工资标准也有所提高。同时,又进一步探索基层劳动组织形式,推广小组包工奖励制。这些措施旨在(  )‎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计件奖励和计时奖励工资制,工资标准也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的改革,而不是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材料与城乡的差距无关,排除C项;集体化道路在斯大林时期已经实现了,排除D项。‎ ‎20.1978年11月,大平正芳在日本自民党总裁竞选中,明确地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要……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日美同盟版图不断扩大 C.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 日本欲建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 16 -‎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在崛起后,积极开展独立的外交政策,加强与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合作,冲击了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材料与日美同盟扩大无关,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是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排除C项;日本没有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的意图,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25题各10分。‎ ‎21.宋代的商业实力雄厚,推动了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管宋代中国积弱,但由于经济发达,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草市”。这些新起的城镇,有些是在城市周边发展出的新市场,有些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在这些地方,客商来往,有商店、仓库、作坊以及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陆路的交通路线和水路船只运送,将中国原有的市场经济网发展成为绵密的交换网络。‎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城内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东京梦华录》载其地“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开封城饭馆、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宋代的国家制度和汉唐的制度有很大差别—朝廷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的收入。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宋朝武备不振,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贡献给辽、金的大量丝帛,不是由民赋征收而来,而是靠商业支撑,以此作为国家生存的本钱。不仅中央政府经营商业,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完成下列要求:‎ - 16 -‎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草市形成的特征,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封商业街区的特点。‎ ‎(3)据材料三,对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特征:分布在城市周边和交通要道;发展成商业中心;形成市场交换网络。作用:便利了城乡经济社会生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点:金融交易发达;设置专业交易市场;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娱乐场所;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市坊”融合。‎ ‎(3)解释:国家收入主要依靠商业税;商业支撑边境和平;政府掌控商业资源维持其运作。‎ ‎【解析】‎ ‎【详解】(1)特征:根据“有些是在城市周边发展出的新市场”得出分布在城市周边和交通要道;根据“有些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得出发展成商业中心;根据“陆路的交通路线和水路船只运送,将中国原有的市场经济网发展成为绵密的交换网络”得出形成市场交换网络。作用:结合第一问和所学可从便利了城乡经济社会生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角度概括。‎ ‎(2)特点:根据“开封……是金融中心”得出金融交易发达;根据“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得出设置专业交易市场、突破时间限制;根据“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开封城饭馆、洒楼非常多”得出出现娱乐场所;根据“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得出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根据“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得出“市坊”融合。‎ ‎(3)解释:根据“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得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商业税;根据“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得出商业支撑边境和平;根据“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得出政府掌控商业资源维持其运作。‎ ‎2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阅读下列材料:‎ - 16 -‎ 材料一 首义起于武昌毫不奇怪,“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又进一步成立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文学社、共进会秘密经营多年,成功策反占半数以上的湖北新军,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清王朝的军队竟然变成它自己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 材料二 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尽管以后的历史实际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首义起于武昌”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的现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1)原因: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团体长期准备;湖北新军倾向革命;四川保路运动提供契机。‎ ‎(2)评分表 论点 辛亥革命体现了现代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论据 现代性 ‎①思想意识: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制度模式: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埋葬了专制皇权,建立了共和制度。③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国家走向:终结了王朝轮回,把具有漫长历史的君主专制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局限 - 16 -‎ ‎①名不副实:建立了“民国”,但并不真正属于人民。②痼疾未除:终结了帝制,但专制未除(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难以克服)。‎ 论证 立论完全错误,没有运用史实论证,或字数特别少。‎ 结合1个层次或仅有2个史实的普通论证。‎ 结合2个层次且4个以上史实进行论证,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九省通衢”的武汉开风气较先,群众爱国热情和进步思想也较浓烈”得出群众基础较好;根据“武汉也向有革命传统,1904年有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革命需要长期准备和精细安排”得出革命团体长期准备;根据“使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主力”得出湖北新军倾向革命;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四川保路运动提供契机。‎ ‎(2)本题可根据材料“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等信息,从辛亥革命对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角度概括其积极作用。也可以根据“人们毕竟不能低估君主专制主义的影响。在有形的皇权专制主义被推翻以后,无形的专制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却是难以克服的痼疾。”等信息分析其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一分为二地看待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代化进程的影响。‎ ‎23.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重新“发现人”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重新唤起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人们要求从神学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讲人性、讲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尊严的人文思潮得到空前发展。人文主义运动不仅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使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大放光彩,同时也叩开了工业时代科学理性精神的大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 ‎——张成岗《“科学文化”的人文向度》‎ - 16 -‎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从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其提出的革命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新发展及其根源。‎ ‎【答案】(1)作用:以人为本;反对神学束缚;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为科学理性奠基。局限性:受众范围有限,具有软弱性。‎ ‎(2)表现:用理性之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原则: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契约等。‎ ‎(3)新发展:由提倡人性到尊崇理性;从批判罗马天主教会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详解】(1)作用:根据“是一个重新“发现人”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重新唤起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得出以人为本;根据“人们要求从神学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得出反对神学束缚;根据“重视人的价值、尊严的人文思潮得到空前发展”得出弘扬人的价值和尊严;根据“同时也叩开了工业时代科学理性精神的大门”得出为科学理性奠基。局限性:根据“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得出受众范围有限,具有软弱性。‎ ‎(2)表现:根据所学概括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的含义即可得出是用理性之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原则:结合所学概括启蒙思想家的核心主张即可得出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契约等。‎ ‎(3)新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新的发展主要是指由提倡人性到尊崇理性;从批判罗马天主教会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源:可从经济角度概括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接受汉人士族文化之上。即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以此来巩固北魏的统治,并进而并吞南朝。‎ - 16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材料二 孝文帝的政治是以汉文化作为首要标志。这种变革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于拓跋鲜卑民族而言,无论怎样贬之也不过分。两极的矛盾评价就是孝文帝汉制变革的结果。就北魏朝的政治进程而言,孝文帝的汉化努力正是国家、民族危机的开始,也是文化上的一次倒退,它是民族文化的丧失。虽然从以后的事态看,鲜卑文化也有一定的回归,但是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孝文帝汉制变革所吸收的大部分却是汉文化的扬弃物,是对真正汉文化的打击,使得真正的汉文化在百年后才登上政治历史的舞台,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汉化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答案】(1)目的:推动鲜卑贵族士族化(提升鲜卑贵族地位);巩固北魏统治;完成统一大业。措施: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 ‎(2)积极评价: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消极评价:鲜卑族丧失了本民族文化;打击了真正的汉文化。‎ ‎【解析】‎ ‎【详解】(1)目的:根据“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接受汉人士族文化之上”得出推动鲜卑贵族士族化;根据“此来巩固北魏的统治”得出巩固北魏统治;根据“并进而并吞南朝”得出完成统一大业。措施:结合所学可得出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2)积极评价:根据所学可从为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等方面评价其积极作用。消极评价:根据“就北魏朝的政治进程而言,孝文帝的汉化努力正是国家、民族危机的开始,也是文化上的一次倒退,它是民族文化的丧失”得出鲜卑族丧失了本民族文化;根据“是对真正汉文化的打击”得出打击了真正的汉文化。‎ ‎25.“正义”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概念。阅读下列材料:‎ - 16 -‎ 材料一 柏拉图竭力描绘了一个人们在其中或许能更好地感受到正义的社会。柏拉图抛弃了当时的民主制,提倡一个男性和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社会,但在这个社会中,儿童应该离开亲生父母,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被抚养长大。柏拉图认为,城邦应该禁止艺术和文学,因为这些会干扰到对真和美的探求。最后,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 ‎——摘编自[英]詹姆斯.M.罗素《从柏拉图到维尼熊:哲学经典导读》‎ 材料二 柏拉图笔下的正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可分割:“衡量一个城邦是否正义,其标准就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人的工作。”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美德”也随之明晰。“正义”的意义是深远的,它包含了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概念,是人们安于职守和保证生活安定的基本立足所在。同时,正义也是城邦的存在基石,它依靠于国家法律行为的给予,依靠不同等级的美德而存在。‎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哲学的盛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正义社会”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拉图抛弃了当时的民主制”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理想国中三个等级及其美德,概括其正义观的意义。‎ ‎【答案】(1)特征:男女平等的教育权;为了社会利益共同抚养儿童;禁止文学艺术;哲学家制定法律。原因:雅典民主政体的弊端。‎ ‎(2)等级及美德:统治者(护国者):智慧;武士(卫国者):勇敢;劳动者(生产者):节制。意义:有利于人们安于职守和生活安定;有利于城邦的稳定。‎ ‎【解析】‎ ‎【详解】(1)特征:根据“提倡一个男性和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社会”得出男女平等的教育权;根据“儿童应该离开亲生父母,为了社会共同利益而被抚养长大”得出为了社会利益共同抚养儿童;根据“城邦应该禁止艺术和文学”得出禁止文学艺术;根据“理想社会中的法律要由具有最高知识水平的公民制定,而这些公民当然应该是哲学家”得出哲学家制定法律。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弊端。‎ ‎(2)等级及美德:可根据所学进行概括得出是统治者(护国者):智慧;武士(卫国者):勇敢;劳动者(生产者):节制。意义:根据“正义也是城邦的存在基石,它依靠于国家法律行为的给予,依靠不同等级的美德而存在。”可得出有利于人们安于职守和生活安定,同时也有利于城邦的稳定。‎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