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6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9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课件)(62张)

第 9 讲 近代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 五四运动 至新中国成立前 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 1919—1924 年) 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年)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年) 四、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年) 核心目录 五、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年) 考向一 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所做的努力 考向二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 考向三 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工业 考向四 五四运动后多元化的社会思潮 考向目录 考向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特征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 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 民族独立 。 1.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成 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2)特点:彻底、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 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国革命开始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1919—1924年)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 主义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无产阶级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成 立。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 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 (4)两点意义: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4.近代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1920年北京至 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1.国民革命 (1)性质:以 国共合作 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 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 续发展的基础。 (4)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 2.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 义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3.毛泽东思想萌芽: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 命斗争的主张。 1.革命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 队和 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2)“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工农武装割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 的道路。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4)红军长征 ①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②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2.日本局部侵华: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中国 的事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4.国民经济的短暂发展 (1)措施: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起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并实行币制 改革。 (2)影响: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得到了较大发展,为 抗战胜利 奠定 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 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6.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影视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社会生活 (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 (2)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创办了许多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 1.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军事侵略与屠杀;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经 济上大肆掠夺,以战养战;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两条战线: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坚持片面抗战路 线和共产党领导的 敌后 战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②三个方面和三个战略阶段:日本、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防 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四、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③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 ④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 民族抗战 。 ⑤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 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大而弱战胜小 而强;开战早,时间长,贡献大;得到国际支持。 ⑥四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 第一次 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 国际地位 得到提高。 2.民族资本的萎缩 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毁坏和吞并、国民政府实行 战时体制 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 政府》等文章,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2)1945年,中共 七大 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和平与内战、民主与 独裁。 (2)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 和平民主 建国的方针;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2.人民解放战争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 利。 (5)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 渡江战役 ,解放了南京。 3.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 膨胀等因素,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全面抗战 十四年抗战 时间 1937—1945年 1931—1945年 内涵 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 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开始事件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表述变 化原因 (1)容易忽略局部抗战的成果,容易忽略中国 人民在局部抗战时期所遭受的灾难与牺牲 (2)不符合历史研究的整体史观的方法 (3)减弱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 贡献 (1)强调局部抗战的成果,强调中国人民在局部抗战时期所遭受的灾难与牺牲 (2)符合历史研究的整体史观的方法,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3)能够完整展示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 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 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也就相应 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 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 地反映   (  ) 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解析  材料主要论述抗日战争从政府抗战角度来说是八年,但是 从中国人民抗战角度来说是十四年,因为从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的抗战从来就没有停止。材料并未论述中国抗战的国 际意义,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中国抗战的全过程,故B项正确;C项并非材料主旨;十四年抗战比 八年抗战更能够客观公正反映抗战的全过程,而并非战争的艰难, 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017江西鹰潭二模)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 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 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考向一 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所做的努力 答案     D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根据“大革命失败以后,官 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 败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无关,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 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存在相符之处,故排除B项;大革命失败后 国共两党就不再存在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故排除C项;根据“不把 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可知此时中共注重对革命道路的 探索,故选D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革命发展所做的努力 (1)国民革命时期: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开展;推动 工农运动高涨,奠定革命基础;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 军阀的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 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 利,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再次挽救了革命;提 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全民族抗战 奠定基础。 (3)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形成全民族的抗战;领导敌后战场的抗战,为抗日战 争胜利作出了贡献;壮大了人民的力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 基础。 (4)解放战争时期:积极争取和平建国;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 (1)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八七会议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纲领,但是在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 了俄国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 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 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①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③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 ④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 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做出了不懈努 力。 ⑥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2017课标Ⅲ)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 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 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 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     B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从材 料信息看,针对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行动,人 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 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是 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选B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尚未形成, 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并不能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 党的军事援助,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确立于新中国 成立之初,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泉州高三质检二)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 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他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之 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 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  )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扭转了全面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考向二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抗战 答案     A 材料中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人们对抗战认识发生了 变化,“唯武器论”不攻自破,人民认为我国还可与日本一战,因 此A项正确。B项表述与平型关大捷有关。C项明显错误。D项 表述不符合史实。 正确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先 后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地组织了大规模会战,正面战场 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全面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 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 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术上消极防御,往往造成 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蓄谋 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4.(2017河南联考)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 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 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  ) 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B.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答案     A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 支持长期战争,日本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此时国民党 提出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目的就是要粉碎敌人的这一企图,故A项 正确。 5.(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押题卷)下面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统计表,据表格推断 (  ) 考向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工业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答案     D 通过广告投放量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经济发展 的状况。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 对,不符合事实。B、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中国近现代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1)相互关系 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同时其他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相互勾结、依赖和相互矛盾。 ③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求生存。 ④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严重阻碍,同时其发 展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2)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曲折发展后 日益萎缩,证明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②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日渐消亡,中国反动 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 ③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终结。 6.(2017江苏单科)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 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 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     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 8年外国在华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美国通过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 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国际地位 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中“完全” 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 7.(2018河北唐山一模)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 校歌中有一段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 东”。“无问西东”一词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 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  )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 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 考向四 五四运动后多元化的社会思潮 答案     A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是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 东西学之上,取得世界级的成果,这体现了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大社会思潮并存的原因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思想,这 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国共两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 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 (2)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转变,继续肩 负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 (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十月革命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 的革命道路。 (4)由于国内反动势力强大,在共产国际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共 同领导中国革命。 8.(2018课标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 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 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     C 1920年初,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 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以失败告终。这让很多青年认识到,在社会 没有得到根本改造之前,一点一滴的部分改造很难行得通。于是, 他们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故选C项。 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9.(2018辽宁大连高三二模)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 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国共产党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 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与民盟 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 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   (     ) A.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 B.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 C.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已消除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考向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特征 答案     D A项错在“完全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 内战爆发,说明B、C两项错误。因此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 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说明D项正确。 1.从文明史范式看五四运动后近代中国的变化 政治 列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中国革命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俄国式革命道路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经济 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新民主主 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人民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控制中国经济 思想 思想解放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对社会各领域影响深远;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1)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中国开始了先进阶 级——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2)中国共产党成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任务是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反动的北洋军阀政权,使政治民主化 又迈进一步。 (4)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 革命道路,为最终实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民主国家奠 定了基础。 (5)抗日战争胜利,实现了民族团结和空前的民族觉醒,为民族复 兴打下了基础。 (6)解放战争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 打下了基础。 10.(2016课标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 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 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斗争。 中国的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 封建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其实质依旧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内容可知,当时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将资本家、富农当作团结的对象,而事实上,资 本家、富农是可以团结起来为民主革命做贡献的。据此可知,该 《宪法大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故选C项。 《宪法大纲》制定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A项;B项中“全 面贯彻”的表述不正确;D项表述不当且与材料无关。 1.1942年,蒋介石在致罗斯福的感谢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的电文 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 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 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  )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答案     C 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战。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1 942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将美国提供 的贷款除了用于军事之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经济机构,收 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增加生产”,这 表明国民政府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C项正确;A、D两项材料 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 2.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  ) A.近代中国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B.经济危机促使金融调整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D.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 时间 银行迁移 1928年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 1930年 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 1931年 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沪 1933年 东莱银行从天津迁至上海 答案     D 从材料反映的1928年后所发生的变化来看,由于1928 年北洋军阀政府倒台,南京成为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政治中心的 南移使得北平和天津的一些银行迁到上海,反映出国内政治环境 影响经济,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这种变化与经济危 机无关,排除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排除C项。 3.右图是一张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原件图片。 据此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   (  ) A.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斗争 B.重视采用现代金融措施克服经济困难 C.以发行股票为手段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D.借助发行股票有效地巩固了红色政权 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 和土地革命,以巩固红色政权,据此排除A项和D项。苏维埃政府 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故C项错误。发行股票属 于现代金融手段,而当时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出现 经济困难,据此可知B项正确。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 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 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答案     C “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24年 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国民党“一大”后,国民革命 运动就开展起来了,故A项错误;“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 是与国民革命有关的,不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 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 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 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表 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