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 ‎ A.直接民主容易成为暴力机器 B.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 C.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D.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 ‎ 2.下列是《史记》中对商鞅变法的描述,其中体现了经济制度转型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B.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 D.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3.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这种时代潮流是 ‎ ①民族交融的潮流 ②北方政权封建化潮流 ‎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佛教文化成为主流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4.19世纪中期,俄国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主要步骤,其表现在 ‎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B 王安石变法 核心内容是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C 日本明治维新 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 戊戌变法 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尝试 ‎ 6.古代名画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稳定了唐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统治 B.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 ‎ C.扩大了唐朝与亚非等地区的交流 D.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与团结 ‎ 7.下列两幅图反映出华盛顿历史贡献的主题是 A.在赢得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 B.依靠内在道德力量自觉放弃最高权力 C.为美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 D.他确立的外交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 9.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 ‎ 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D.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 10.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A.德国的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 C.伽利略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D.开普勒发现了三大定律 ‎ 11.考古资料显示,商代的青铜器出土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分布很广,其中以王畿所在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诸侯国的铜器也有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如燕、鲁、卫等。边远地区如巴蜀、吴越等古国西周时期的铜器,其兵器、工具多保留本地土著的传统,礼器和乐器的形制受中原周器的影响较大。上述材料反映了 ‎ A.青铜成为维系统治的唯一纽带 B.青铜器只限于王族地区 ‎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辐射 D.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增加 ‎ 12.“天下之国,都是王的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也都有兄弟、甥舅之亲。”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世袭制 B.礼乐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 1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 ‎ 14.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疆侯以。”‎ ‎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 15.孔子评论《诗经》首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使人感到快乐而不放荡,忧伤而不悲伤)。”该观点蕴含的思想是 ‎ A.中庸之道 B.仁者爱人 ‎ C.礼法并施 D.知行并举 ‎ 16.下图反映的政治状况,到西汉中后期最终解决,这得益于 ‎ A.分封制的推行 B.推恩令的实施 ‎ C.中朝制的实行 D.农耕经济发展 ‎ 17.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言论体现出的思想包括 ‎ ①仁政 ②工商皆本 ③天人感应 ④无为而治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8.古代开通的“丝绸之路”与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其相同意义是 ‎ A.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B.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 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19.“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材料描绘的农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耒耜 ‎ 20.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 21.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王珪说:“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文中两个分别是 ‎ A.中书 宰相 B.中书 门下 C.中书 尚书 D.尚书 中朝 ‎ 22.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 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 ‎ C.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D.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 ‎ 23.“唐十部乐”融合了各民族、各地区乐舞特色,这一现象折射出 ‎ A.思想的百家争鸣 B.开明的民族政策 ‎ C.艺术的世俗特征 D.文化的三教合一 ‎ 24.王安石认为可以“广积蓄,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变法措施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 25.宋都东京主要的工商业是为封建皇室和官僚服务,皇室和官僚拥有大批的作坊和商店,掌握着近十万人左右的手工工匠、军匠和其他管理人员,大部分产品都为封建统治阶层所消费掉。这反映出 ‎ A.东京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 B.北宋政局稳定,交通发达 ‎ C.官营手工业发达,占主导地位 D.政府严格限制私营手工业 ‎ 26.朱熹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下列思想属于这位思想家的是 ‎ A.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C.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D.格物致知、存理灭欲 ‎ 27.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 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 ‎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8.《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物,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结合所学,下列关于行省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29.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 ①取代了相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 30.明朝曾依据传统礼制做出严格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官可用金银。这些规定在明朝晚期苏松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这一转变直接反映了 ‎ A.社会等级意识受到冲击 B.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 ‎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趋势 ‎ 3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君民共治 B.限制君权 ‎ C.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 ‎ 32.《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 由此解决了相权问题 B 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C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 D 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 内阁官员地位不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 33.(14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 材料一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历史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遵循的原则。(4分)‎ ‎ 材料二 拿破仑的主要经历简表 ‎ ①1779年,进入军事院校学习,深受卢梭、伏尔泰思想影响 ‎ ②1793年,赶走英国人,收复南部重镇土伦,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 ③1797年,征服意大利,与奥地利签订了康波福米奥和约,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终结 ‎ ④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主持制定共和八年宪法,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 ⑤1800年,创立法兰西银行 ‎ ⑥1802年,颁布《公共教育基本法》‎ ‎ ⑦1802年,与英国签订《亚眠和约》,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占领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 ‎ ⑧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 ‎ ⑨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战胜三皇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 ‎ ⑩1807年,颁布《商法典》‎ ‎ ⑾1808年,进攻西班牙,当地人民武力反抗,打破了拿破仑大军长胜不败的神话 ‎ ⑿1812年,远征俄国 ‎ ⒀1815年,滑铁卢之战 ‎ (2)任选一个角度,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三条信息,对拿破仑进行评价。(10分)‎ ‎ 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34.(10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 ‎ ‎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有哪些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改革成败的认识。(6分)‎ ‎ 35.(20分)读图·读城·读史 ‎ 材料一 城池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先从了解它的城池开始。它既是文化象征符号也是一个历史视角,选址、设计布局、修筑建造及功能规划,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和气魄,几千年来与泱泱中华文明如影随形。‎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在布局与功能上的不同。并说明古代都城所体现的政治特征。(8分)‎ ‎ 材料二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明清)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 (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两种不同观点。运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36.(8分)史料研习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前86年,刘贺继承父位,立为昌邑王。前74‎ 年,汉昭帝驾崩后,刘贺曾当过27天的皇帝,被废后回昌邑国故地。前63年,汉宣帝降封刘贺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 材料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 ‎ ——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 (1)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依据材料一、二对此进行阐释,完成下表。(3分)‎ 考古发现 历史信息 政治 大量奢华的随葬品 说明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 经济 ‎10余吨五铢钱 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 证明了官营手工业高超的技术水平 文化 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 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艺术的发展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受到尊崇 贵族生活 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 ‎ 材料三 ‎ ‎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 (2)依据材料三,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5分)‎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 1. A 2. D 3. A 4. A 5. D 6. D 7. C 8. C ‎9. A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A 16. B ‎17. C 18. A 19. B 20. C 21. B 22. D 23. B 24. A ‎25. C 26. D 27. D 28. D 29. B 30. A 31. B 32.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 33.(共计14分)‎ ‎ (1)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反对主观臆想和虚无主义;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4分)‎ ‎ (2)(10分)示例:‎ ‎ 信息序号:(2分)②⑦⑿‎ ‎ 论题:(2分)拿破仑战争的多重性质 ‎ 评价:(6分)拿破仑战争前期以正义的战争为主,收复土伦,体现了对革命成果的捍卫。‎ ‎ 后期以侵略战争为主,1812年遭到俄国军民的强烈反抗导致远征俄国失败。‎ ‎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中,也体现了英法之间始终存在着对霸权的争夺。如《亚眠和约》的 ‎ 签订。 综上所述,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侵略性、争霸性等多重性质。‎ ‎ 34.(共计10分)‎ ‎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的弊端;巩固沙皇统治的需要。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4分)‎ ‎ (2)共同之处:背景上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面临统治危机;目的上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改革的方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内容上都侧重制度改革;改革的局限性上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客观上都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认识: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国情;取决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的对比;也取决于改革者的策略、方法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6分)‎ ‎ 35.(共计20分)‎ ‎ ‎ ‎ (1)不同点:长安城较之东京城更能体现出严谨的规划性;长安城有严格的市坊界限,东京城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区不规则;东京较之长安城经济功能增强。政治特征:中央集权;君权至上。(8分)‎ ‎(2)(12分)评分标准:论点明确、合理;史实充分,论述合理;论证逻辑清晰。‎ 水平 分值 具体要求 水平一 ‎10-12分 观点明确,(2分)史料史实充分,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分析深入,论述合理;(6-8分)结构完整,逻辑严密(2分)‎ 水平二 ‎7-9分 观点明确,(2分)史料史实较充分,与论述有内在联系;分析较深入,论述较合理;(3-5分)结构较完整,逻辑清楚(2分)‎ 水平三 ‎4-6分 观点明确,(2分)史实运用不充分,或有史实错误,或论述联系不严谨;论述欠合理,或没有分析;(1-3分)结构不完整,或逻辑不太清楚(1分)‎ 水平四 ‎0-3分 有观点但不明确,(1分)史实运用不充分,或存在明显史实错误;(1-2分)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0分)‎ 示例一:‎ ‎ 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领统治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因此,17、18世纪的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日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示例二:‎ ‎ 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江南市镇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宋明理学做总结性批判,出现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东西方联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因此,17、18世纪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并从中分离出新的经济因素,带有 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 36.(共计8分)‎ ‎(1)‎ 考古发现(1分)‎ 历史信息(2分)‎ 政治 大量奢华的随葬品 说明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 经济 ‎10余吨五铢钱 反映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 证明了官营手工业高超的技术水平 文化 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 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艺术的发展 孔子屏风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受到尊崇 贵族生活 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 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 ‎(2)港口多,普遍设置专门外贸管理机构;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外贸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进口以原料和初级制品为主,出口以制成品为主;开创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