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A.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答案】A 【解析】材料“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2.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 倡导愚孝思想 B 强化宗法伦理 C. 确立儒学正统 D. 重视文化教育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C.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仁义是儒家思想,相反相成是道家思想,表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互相融合的特点,故C正确。据所学及材料,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如 “焚书坑儒”事件,故A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故B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4.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 5.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答案】D 【解析】根据“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D正确;近代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传入我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 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 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 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 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思想中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C项正确。AD两项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但明显不是二人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故错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未适应当时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当时未被采纳,B项错误。 7.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字统一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题干中隶书容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可以使下层人逐渐地书写和掌握。秦始皇采用隶书,有利于中 央政令的贯彻,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A、C、D选项没有准确反映本题的立意,故排除。 8.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 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B.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C.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D. 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明清著作多是总结性巨著,体现了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明清传世著作多但主要是对封建文化的总结性著作体现不出向近代化转型的趋势,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各种传世著作,体现不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走向衰落,故B项不符合题意;大量巨蓍的出现无法体现明清时期儒学价值观遇到挑战,故D项不符合题意。 9.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答案】A 【解析】普罗塔哥拉倡导人文主义,突出个性思想,被控“不敬神”,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在雅典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A正确;个人自由并不是严格限制,限制的是思想,B错误;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和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又肯定达芬奇虽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赞美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家庭幸福。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人文主义者 A. 主张防范个人私欲的泛滥 B. 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C. 强调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D. 尚未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 【答案】A 【解析】材料主旨体现在“却”之后,作者意在肯定达·芬奇和彼特拉克的“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防范破坏他人幸福的个人私欲的泛滥,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内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重要主张,但不是本题的主旨,故BC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就是要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故D不符合题意。 11.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法语热”的实质是 A. 民主共和思想受到整个欧洲的欢迎 B. 法国是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中心 C. 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矛盾尖锐 D. 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体现了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故D符合题意;“整个欧洲”“普遍”太绝对,故AC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 12.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答案】A 【解析】“粉丝”此处意为追随者或关注者,“粉丝”数量多说明关注面广,也说明网络渗透性强,材料实际反映了互联网促进信息传播的平等性,故A正确;B中取代明显错误,不符合事实;C中主要手段说法绝对;互联网就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故D错误。 13.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 相对论 B. 生物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量子假说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这项科学理论不是对以前的理论“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而是“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前者把后者概括到自己的理论里,使其成为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故选A而排除C;题干说的是物理学方面的理论,而B属于生物学方面的理论,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量子假说是根本上改变人们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的理论,但是与前面的物理学理论没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D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14. 2009年7月,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贴子,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得到了普遍认同”可知网络传媒具有迅速传递消息的作用,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①②说法符合题意;网络传媒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影响,但并没有体现改变了生活方式,决定舆论导向的说法过于绝对,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 15.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故选D;“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不适合洋务运动,排除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三个历史事件都不适合,排除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只适合辛亥革命,排除C。 16.“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 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 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 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 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C 【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1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B 【解析】无论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都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观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已经”和“全面”;C选项局限在“先进的知识分子”;D选项没有认清楚两个政权的本质。 18.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中国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有识之士的主张是要推翻帝制,应该为革命派的主张,即实行民主共和,C正确;A项维护的是封建制度,B项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D项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9.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是指传统文化思想对人的束缚,结合史实可知近代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之后的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思想的解放,所以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①②两项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所以A、B、C不选。 20.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所指的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奴隶制度和新兴封建制度激烈博弈的时代,符合题干主旨,而7世纪初期是我国唐王朝建立和发展时期,隋朝到唐朝的过渡没有经过砸烂旧传统和维护旧传统的博弈,因为两个王朝都是封建王朝,本质上没有改变,排除②。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符合题干主旨,③对,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 2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 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 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国工商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民族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等重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而去之易”得出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不能迅速实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得出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故D项正确。 2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理论的贡献在于 ( ) A.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著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B正确;A是第二阶段事实;C是第三阶段;D是第四阶段事实。 23.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B.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D.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C 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A。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B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D项。 24.20世纪80年代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上的流行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B.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迫切需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学好数理化”有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中国社会掀起一股学习数理化的潮流,故选择B选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1992年,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选项;为了快速恢复中国的工业实力,在一五、二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 25.《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央文革小组”、“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央文革小组设立于1966年5月28日,撤销于1969年。分析选项内容可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选项错误;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7年,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70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中国在核武器研制和试验领域取得的成果,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6.以下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统计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文革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 20世纪90年代,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 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答案】C 【解析】1995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符合题干表格内容,故C项符合题意;由表格可知,1949--1956年,职业中学为零说明我国教育体系不完整,故A项不符合题意;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B项不符合题意;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故D项不符合题意。 27.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28.英国诗人艾略特于1922年发表了长诗《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之间有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该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从材料信息来看,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故答案为D项。浪漫主义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印象主义作为美术领域的艺术流派,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29.晚年贝多芬在使用古典主义的交响曲等形式创作的同时,还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情感的乐曲,比如在交响乐中谱写表达人类意志力的乐曲等。这反映了当时贝多芬的音乐 A. 趋向于大众化 B. 呈现不同风格的交融 C. 渗透了民族性 D. 倾向理性主义的趣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贝多芬在使用古典主义的交响曲等形式创作的同时,还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情感的乐曲,比如在交响乐中谱写表达人类意志力的乐曲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既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其中材料“表达更热烈情感的乐曲,表达人类意志力的乐曲”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体现贝多芬的音乐呈现不同风格的交融,而非趋向于大众化、民族性、倾向理性主义的趣味,排除ACD。所以选B 30.18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但在音乐领域,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巴赫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亨德尔被贝多芬称为“我们之中的最伟大者”,格鲁克被称为“领先于时代的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音乐的成就 A. 说明德国文化摆脱了法国影响 B. 表明艺术作品服务于反侵略斗争 C. 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 D. 反映了法德间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音乐文化对于政治的影响。德国的媚法之风虽然盛行,但在音乐上却极具德意志民族的特色,这种在音乐上的民族性就像民族语言一样,起着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有利于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故C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可知德国的文化里一定程度上带有法国文化的印记,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艺术作品服务于反侵略斗争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音乐成就不会导致法德冲突加剧,故D项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材料二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三 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泽东:革命的比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思想界存在的弊病并指出这一时期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有哪些新思考?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的表现,并概括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中国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1)弊病: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新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2)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主义,反对宗教迷信,倡导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法制、科学等思想观念。 (3)表现: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作用:提高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4)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解析】 (1)关于“弊病”,由材料“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成为背诵的教条”,可得出理学走向僵化;由材料“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可得出思想文化专制。关于“新发展”,可以从政治上批判君主立宪、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和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2)由材料“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结合所学,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神权,倡导天赋人权、民主、自由、法制、科学等思想观念,为未来资本主义描绘了理想蓝图。 (3)关于“表现”,结合所学,相对论是经典力学创新发展,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由材料“民主和科学”“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可见相对论提高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4)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32.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文明的交流碰撞是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三大发明如何改变了西方历史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形成了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案】(1)火药:促进作战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指南针:推动地理大发现;印刷术: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广了民众教育。 (2)变化: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影响:维新变法以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一国两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和结合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影响概括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可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概括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 )第一小问,关于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三民主义和国民大革命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突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的突出贡献分别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第三小问,关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创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祖国创新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科学家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对传统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材料二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1)据材料一中西方两位科学家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当时中西科技发展不同的成因。 (2)比较两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品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答案】(1)成因:中国:传统科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败;思想文化专制;西方:近代科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制度建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2)说眀:现代中国奋力追赶世界发展潮流,在高新科技领域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环保课题得到重视,国际竞争的加剧。 【解析】 (1)关于“成因”,中国方面从材料可知,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对传统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并没有实质性创新,属于传统科技。究其“原因”, 可结合所学,我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思想文化专制等方面作答;西方方面,由重视实验和理论总结可知属于近代科技,原因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思想等角度分析回答。 (2)比较两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品,可知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关于“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等角度分析总结。查看更多